怀宁县桂家冲铁(铜)矿新建采矿工程(年产铁矿石10万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桂家冲铁矿床,铁矿为小型矿床,铜矿为零星资源,其资源量估算采用的工业指标参照《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及《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的要求,确定如下:
铁矿: 铜 矿:
边界品位:TFe≥25% 边 界 品 位: Cu 0.3% 工业品位:TFe≥30% 最低工业品位:Cu 0.5% 最小可采厚度:1m 矿床平均品位:Cu 0.7% 夹石剔除厚度:1m 最小可采厚度:1m 铁矿伴生铜:0.1%~0.2% 夹石剔除厚度:2m 3.3.2 储量情况 1、估算范围
资源储量估算的范围含铁矿体范围和铜矿体范围,皆位于预申请批复范围以内(其相互关系见附件),资源储量估算面积:0.062km2,估算标高:-32m~-400m。
2、查明资源储量
根据矿山2009年3月提交的《安徽省怀宁县桂家冲铁(铜)矿详查地质报告》,查明资源储量如下:
查明铁(332+333)类矿石资源量:134.07万吨,平均品位:34.48%。 其中:332类矿石量:76.98万吨,平均品位34.43%。
333类矿石量:57.09万吨,平均品位34.55%。 伴生铜金属量:1254.69吨,平均品位0.092%。 另外有共生333类铜金属量324.88吨,平均品位0.86%。
资源量估算结果总表(3-3)
矿体号 Fe-Ⅰ矿体 资源量 类别 333+332 矿石体重 (T/m3) 3.51 矿石量 (万T) 129.65 平均品位(%) Cu金属量(T) TFe Cu 34.96 0.092 1203.39 29
**********有限公司 怀宁县桂家冲铁(铜)矿新建采矿工程(年产铁矿石10万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Fe-Ⅱ矿体 Fe-Ⅲ矿体 其中 铁矿石总计 M-Cu矿体(Ⅳ) G-Cu矿体 (Ⅰ、Ⅱ) SK-Cu矿体(Ⅲ) 铜矿体总计 333 333 332 333 332+333 333 333 333 333 3.51 3.51 3.51 3.51 3.51 2.88 2.80 3.35 3.04 1.38 76.98 57.09 134.07 0.51 1.0 1.58 0.7 3.79 34.44 32.52 34.43 34.55 34.48 0.100 0.152 0.092 0.68 0.504 1.097 0.96 0.86 30.38 20.92 1254.69 34.76 50.43 173.01 66.66 324.88 3.3.3 设计范围内可利用储量
本设计利用对象是预申请范围内已查明的铁矿石资源量134.07万t和共生的铜矿石资源量3.79万t。但这些储量因矿山现有经济、技术和安全方面原因,设计中不能完全得以利用,设计损失主要是-100m以上资源储量不能利用。其因是该矿区地表有大量的民房和建筑物,矿山在申请探转采过程中,相关部门明确提出必须做好地表建筑物的安全工作方可批准,为此,矿山于2009年12月份曾委托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专门作了《怀宁县明月矿山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桂家冲铁铜矿矿体开采对地表的影响研究报告》,该报告主要是从不同的采矿方法对地表破坏程度的不同等级进行分析比较,最终认为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对地表破坏程度最低(Ⅰ级),结合我国建筑物破坏等级保护标准,不需作处理,即能满足安全要求。同时要求采矿最上限不超过-100m,为此,本方案设计开采最上限为-100m,故-100m以上资源储量不能利用,作为永久损失,经估算,其铁矿石损失量为2.59万t(其中Fe-Ⅰ:2.51万t,Fe-Ⅲ:0.08万t),铜矿石损失量0.62万t(Cu-Ⅱ)。
对于各小铜矿体,因储量少规模小,且为333类,最小的矿体仅几千吨,最大的Cu-Ⅱ号矿体也只有1.58万吨,所以各铜矿体不作为主要开发利用对象,但在技术上可以对其开采,仅作副矿产出。建议
30
**********有限公司 怀宁县桂家冲铁(铜)矿新建采矿工程(年产铁矿石10万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在生产中加强生产探矿,以便进一步利用。
**********有限公司 31
怀宁县桂家冲铁(铜)矿新建采矿工程(年产铁矿石10万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四章 矿山开采
4.1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1.1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1423.44mm,矿区一般海拔高60~90米左右,最高177.80米(饭甑山),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33.6米,无大的地表水体。
第四系湖、河相沉积物,成分为粘土和亚粘土、砂及砾卵石层组成,厚一般2~5米左右。本层位因其孔隙度较低,富水性弱。
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由三叠系中统铜头尖组(T2t)层状紫色粉砂岩、变质粉砂质泥岩、含铜粉砂岩等组成,富水性中等偏弱。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裂隙水含水层由月山组第三段(T2y3)杂色钙质粉砂岩、细砂岩,底部夹泥灰岩透镜体组成,是矿体间接顶板,厚42.90m,裂隙发育,分布不均,局部不发育,多为剪切闭合型裂隙,局部呈碳酸盐充填型;该层一般富水性弱,局部裂隙发育段,含裂隙脉状水,矿坑掌子面揭露时,可能出现短暂的突(涌)水现象。岩浆岩类裂隙水含水层由闪长岩、蚀变闪长岩、细粒闪长岩等岩浆岩(δ、δμδcd)组成,岩石一般致密坚硬,裂隙一般不发育,局部中等~发育。裂隙多呈剪切闭合型;根据邻近龙门山矿区的ZK1138和ZK1094抽水资料:钻孔单位涌水量q=0.00123~0.0696L/s·m,该层富水性弱~极弱。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含水岩组(层)由月山组第二段和第一段(T2y2、T2y1)角砾状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组成,钻孔单位涌水量q=0.4891~0.5385L/S· m,该层为矿体直接顶板,富水性弱~中等,是矿坑直接充水含水层。
综上,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为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T2y2、T2y1),为顶板直接进水。碎屑岩类裂隙水含水层(T2t)和碎屑岩夹碳酸
32
**********有限公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