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次定律》说课稿
临湘市职业中专 方进良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大纲要求:楞次定律:Ⅱ级,为较高要求层次。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在第2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基础上,学生已经知道了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必然想明白感应电流的方向,且学生已有一定的实验基础,对学习楞次定律都是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样也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是分析和处理电磁感应现象问题的两个重要支柱之一。
(2)由于本节内容涉及的因素多(磁场方向、磁通量的变化、线圈绕向、感应电流方向等),物理量多且关系复杂。而且本节规律比较隐蔽,其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强。因此,学生理解楞次定律有较大的难度,成为本章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电流、电场和磁场的基础知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通电直导线和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方向判断,右手螺旋定则,以及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但是对于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没有进行研究。本节教材力图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总结出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所遵守的一般规则。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楞次定律的内容,能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 2.培养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能够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得到的实验现象,再通过分析论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体验了一次自然规律发现过程中的乐趣和美的享受,并在头脑中进一步强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
首先,教学大纲对楞次定律的知识要求是 “B”级。其次,楞次定律是一个物理规律的高度概括,学生在理解其语言表述时会有两方面困难:(1)楞次定律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但定律本身并没有直接表述感应电流方向如何,而表述的是感应电流的磁场如何。(2)学生对“阻碍”二字的理解往往会产生误区,把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理解为阻碍原磁场。因此,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楞次定律的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五、教学方法、教具:
教法:发现法,探究法,实验演示法,小组讨论法,讲练结合法
教具:干电池、灵敏电流表、外标有明确绕向的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多媒体。 六、课时安排:
由于楞次定律的内容较多,可将该部分内容分两节来上,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得出楞次定律,并学会利用楞次定律判断简单的电
1
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第二节课主要讲解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楞次定律理解以及右手定则的推导与运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实验探究归纳并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第2课时:楞次定律的拓展与应用, 以及右手定则的推导与运用。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通电直导线和环形电流磁场的方向由右手螺旋定则判断。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a)电路闭合
(b)磁通量发生变化(切割类和变化类) 磁通量变化包括:φ=BScosθ S 、θ不变,B变化 B 、θ不变,S变化 B、S不变, θ变化 B、S、 θ都变化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变化,就有感应电流。
(温故知新,做好铺垫) 2、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实验一:“跳环”实验
实验二:
发现问题:(观察实验,培养能力) 插入和拔出磁铁时,电流方向一样吗? 如何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猜想与假设:(畅所欲言,鼓励创新)
你认为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1)原磁场的方向 (2)磁通量的变化
探究目标:(教师主导,合作探究)
1、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原磁场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2、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器材? 电路? 实验方案?
2
实验方案设计:
遇到问题:(遇到困难,寻找办法)
(1)如何确定电流方向与电流表指针偏向的关系? (2)如何确定线圈中的电流方向? 确定两个问题:(共同探究,体验乐趣) 确定线圈导线的绕向(线圈方向作交待) 确定电流方向和电流表指针偏向关系 (试触法)
电流从哪边流进,指针向哪边偏转
学生探究实验:(观察现象,初步分析) 分析实验现象
由实验,你可以总结出感应电流的方向由什么因素决定吗? 上面的实验用简单的图表示为:
可以根据图示概括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吗? 很难!
是否可以通过一个中介—感应电流的磁场来描述感应电流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 磁铁磁场的变化在线圈中产生了感应电流,而感应电流本身也能产生磁场,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既跟感应电流的方向有联系,又跟引起磁通量变化的磁场有关系。(根据右手螺旋定则,由磁场反过来确定电流方向) (经历过程,学习方法)
下面就来分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控制变量法)
合作探讨,突破难点 中介
改成字母,更直观
3
没有电流表时,我们可以利用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反过来判断出感应电流的方向
科学家做了大量实验,归纳共性,总结规律:
得出结论,介绍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
(1)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增反减同”
(2)理解“阻碍”:(精讲精析,突破难点) 谁起阻碍作用? 感应电流的磁场 阻碍什么?
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如何阻碍? “增反减同” 是否阻止?
阻碍不是相反、阻碍不是阻止,使磁通量的变化变慢。 实验校正,评估结论:
实验一:磁铁和木块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释放。
实验二:磁铁和木块分别通过甲、乙铝管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释放。
对比实验一和实验二,发现不是同时落地,磁铁从铝管中经历的时间长。
课堂小结:
1、楞次定律的内容:
2、楞次定律中的因果关系: 3、楞次定律中“阻碍”的含意: 不是相反、不是阻止; 作业布置:P13 1、2题 板书设计:
1、楞次定律内容
感应电流总要阻碍磁通量的变化 2、理解楞次定律 理解“阻碍”: ① 谁在阻碍? ② 阻碍什么? ③ 如何阻碍? ④ 是否阻止?
4
教学内容设计:
复习磁通量变化的有关因素, 猜想磁通Ф的变化和感应电流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探究,
总结规律,得出结论, 实验校正,评估结论, 课堂总结。
i方向的关系,
阻碍的含义: 1、磁场的方向角度:增反减同 2、相对运动的角度:来拒去留 3、能量的角度:能量的转化
磁铁引入开闭环实验 ①感应电流的磁场与磁体磁场的吸引、排斥作用; ②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的力的作用 可以从相对运动角度去理解: “来则拒,去则留”
磁铁双管下落实验:塑料管、铝管 最后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判断方法: 闭合回路,原磁场方向、磁通发生变化,根据楞次定律,增反减同,再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判断出感应电流的方向。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