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戴氏教育巴中校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5月份)(含答案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7:43:1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4)响度的大小用分贝来表示。

此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响度、防治噪声的途径,要结合声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属于基础知识。 4.答案:A

解析:解:A、春天,河流解冻,是固态的冰雪熔化为水,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符合题意;

B、夏天,冰雹直下,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B不合题意;

C、秋天,雾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C不合题意; D、冬天,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凝华放热,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华,液化,凝固放热;升华,汽化,熔化吸热。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5.答案:B

解析:解: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映出水面上物体的像属光的反射现象;故河畔倒影的形成原理是光的反射;

A、旗杆上红旗的影子随风舞动是红旗遮挡了光线,所以形成了影子,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A不合题意;

B、寝室里,同学们对镜洗脸梳妆,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教室里,老师用数码展台评讲练习,属于凸透镜成像,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合题意;

D、实验室,同学们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训练,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影”的形成包括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的折射现象;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为影子;光的反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为透镜所成的像;根据不同原理所成的像进行分析下列各选项。

本题考查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以及光的反射现象,理解各成语的含义是选出正确答案的前提。同时此题也体现了学科的整合性。 6.答案:A

解析:解:

A、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其它温度计工作原理各不相同,故A错误;

B、尘土是固态小颗粒,尘土飞扬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故B正确; C、北方的冬天,货车司机向水箱里加酒精是为了降低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故C正确;

D、火箭采用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较高的热值,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氢与其它燃料相比,氢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热量,故D正确。 故选:A。

(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3)水中加入酒精等可降低凝固点;

(4)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热值越大的燃料在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时,释放出

第9页,共20页

的热量越多。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7.答案:B

解析:解:A、光线实际不存在,用带箭头的光线表示光的传播的径迹和方向,采用的是模型法。故A不符合题意;

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用两根相同的蜡烛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B符合题意;

C、“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时,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在这里采用了转换法比较物质吸收的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

D、“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明确各自采用的研究方法,就能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 8.答案:C

解析:解:(1)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把该容器倒放在该桌面上,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变, 因容器倒放时受力面积变小,

所以,由p=可知,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变大;即p甲<p乙 。

(3)把该容器正放在该桌面上,杯中的水柱是上细下粗的,所以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大于杯中水的重力;

把该容器倒放在该桌面上,杯中的水柱是上粗下细的,一部分水压的是容器侧壁,所以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小于杯中水的重力; 所以有F甲>F乙。 故选:C。

(1)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由图可知受力面积的变化,根据p=可知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变化;

(2)水对容器底面的压力,可以根据水产生的压力和水重力的关系进行分析。

此题考查液体压强的计算、压强的大小比较,关键是知道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其自身重力。同时会根据容器形状判断内部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重力的关系。 9.答案:C

解析:解:由实物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滑动变阻器支路的电流;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电源的电压不变, ∴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故D不正确;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中点向右移动的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增大, ∵I=,

∴该支路的电流减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减小,故C正确;

∵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等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的阻值,

第10页,共20页

∴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增大,故AB不正确. 故选C.

由实物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滑动变阻器支路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电源的电压可知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再根据欧姆定律结合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判断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比值的变化.

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闭合开关时电路连接方式的变化和电压表所测电路元件的判断. 10.答案:D

解析:解:POS刷卡机读出信息原理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A、如图反映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故A错误;

B、如图电路中有电源,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故B错误; C、如图电路中有电源,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故C错误;

D、如图电路中没有电源,当闭合开关,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进行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有感应电流产生,这是电磁感应,故D正确。 故选:D。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进行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有感应电流产生,这种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POS刷卡机读出信息原理就是电磁感应现象,在选项中找出探究电磁感应的对应即可求解。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图非常相似,主要区别是电路中是否有电源,电路中有电源的是电动机,电路中没有电源的是发电机。 11.答案:B

解析:解: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A、灯泡L上标有“6V6W”字样,表示灯的额定电压为6V,额定功率为6W,由P=UI可得,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IL==

=1A,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电流表的

量程为0~0.6A,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0.6A<1A,灯泡不可能正常发光,故A错误; B.当电路的电流最大为0.6A时,电路的电阻最小,由图象可知,UL′=2V,由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可知,电压表的示数:

UR′=U-UL′=11V-2V=9V,由欧姆定律,变阻器连入的最小电阻: R滑小==

=15Ω;

变阻器连入电阻越大,电路的电流越小,因电源电压为11V<15V,故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可连入电路中,即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为15Ω~30Ω;B正确;

C.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电压表的示数的增大,灯的电压减小,通过灯的电流也变小,根据P=IU,灯的功率变小,灯丝的温度降低,故灯的电阻变小,C错误; D、电路的最大电流为0.6A,故电路的最大功率为: P大=UIL=11V×0.6A=6.6W,D错误。 故选:B。

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A、根据灯泡L上标有“6V6W”字样的含义,由P=UI可得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可确定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据此分析;

第11页,共20页

B.当电路的电流最大为0.6A时,电路的电阻最小,由图象可知灯的电压,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得出电压表的示数,由欧姆定律求出变阻器连入的最小电阻;

变阻器连入电阻越大,电路的电流越小,根据电源电压为11V<15V,可确定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可连入电路中,从而确定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

C.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和P=IU,由灯的电阻随温度的减小而降低分析; D、电路的最大电流为0.6A,根据P=UI求出电路的最大功率。

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的规律及欧姆定律和电功率公式的运用,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 12.答案:BC

解析:解:蜡烛距离凸透镜32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18cm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

2f>18cm此时物体的位置在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32cm>2f;

>f,

解得:9cm<f<16cm. 故选BC.

凸透镜成像时,得到的实像都是倒立的,所以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18cm处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且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得出物体的位置,根据物体位置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得出结果.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首先要熟记规律的内容,特别是成像特点、物距、像距、焦距之间的关系. 13.答案:AB

解析:解:

A、如果灯L1断路,则电压表V1会和灯L2串联,电压表都测量电源电压有示数,电流表基本无电流通过无示数。符合题意。

B、如果灯L1短路,则它两端的电压表也短路,即电压表V1示数为零。其它两表有示数,符合题意。

C、如果灯L2断路,整个电路就会断路,电压表V1和电流表会无示数,不合题意。 D、如果灯L2短路。如果灯L2短路,灯L1工作,则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有示数,不合题意。

故选:AB。

由图知,两个灯泡串联,只有一个灯泡出现了故障,故障原因只有两种可能:断路或短路。具体原因根据电流表或电压表指针的偏转情况确定。 此题考查电流表,电压表在电路故障中的作用判断,要结合电路图和两表特点进行分析。 14.答案:费力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解:(1)筷子是杠杆,使用筷子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

(2)包饺子时用手捏饺子可捏出漂亮的花纹,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厨房里炒菜,能闻到香味,属于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1)费力;(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3)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使用筷子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它的好处是省距离。 (2)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改变物体的形状。

(3)不同物体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该题考查了杠杆的分类、力的作用效果、分子的运动等知识,是一道综合题,但难度不大。

第12页,共20页

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戴氏教育巴中校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5月份)(含答案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ihj52rku23fmdy9ul8q7b8vd5385a00y16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