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休闲山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八章 公用工程方案
第一节 道路工程
一、设计依据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3、《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二、设计原则
以国家有关道路的现行技术标准为依据,根据**生态休闲山庄项目的总体布局,规划修建游览步道将景点、设施联系起来,尽可能利用现有道路并与车行道连接,形成环形线路,以方便游览和游线组织;同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和竖向高差,做到既减少填方工程量又能满足旅游区各项建设用地的使用要求和景观设计要求。
三、道路类别
1、车行道:连接各功能分区的主要车行道,宽6.0米,路面为水泥或预制水泥石块铺设,道路按照景观道路的标准建设施工。
2、步行道:主要为花岗石碎石步行道,宽3.0米,道路两边为自然植被景观。
3、游步道:采用嵌草式游道,路面宽1.5米,道路两边为自然植被景观。
43
生态休闲山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道路断面设计
旅游区道路断面是依据道路性质及交通特点来确定。机动车道与电瓶车道采用二块板形式、游步道和步行道均采用一块板形式,但应区别于前者,更具有人性尺度。
五、交叉口控制与设计
旅游区内道路交叉口均采用平交形式;不同等级道路相交,以等级高的道路坡度方向为主进行设计施工;同等级道路相交,以坡度较大的道路坡度方向为主进行设计施工;交叉道路必须至少有一个坡向远离道路交叉点。
六、道路竖向
旅游区内道路竖向设计统一采用设计高程为基准。道路竖向以雨水就近排放为原则,并同时考虑到道路的行车要求,特别是非机动车的行驶要求。按国家道路纵坡设计规范,尽量保证道路纵坡大于0.3%,小于8.0%;对大于8.0%地段采用台地或踏步的形式设计。
七、路基设计
此次设计不进行道路逐桩横断面设计。路基施工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
1、填方路基:本项目中道路的填方边坡都小于8米,比例为1:1.5,填方边坡的变坡点设置2米的护坡道,并向外侧倾斜2%的横坡。
2、挖方边坡。本项目中道路挖方边坡的挖方边支都小于8米,比例1:1,挖方边坡的变坡点设置2米的碎落台,并向外侧倾斜2%横坡。
3、路基压实度标准(重型击实标准)
44
生态休闲山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八、路面结构设计
1、行车道路面结构:20cm水泥混凝土+18cm 6%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5cm未筛分碎石垫层,路面结构总厚度63cm。
2、人行道路面结构:25×25×4cm的彩色地砖,2cm水泥砂浆找平层,10c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水泥含量4.0%)。
3、游步道路面结构:中间为2.5cm1:3水泥砂浆整平层,面层为扁形鹅卵石面层,厚度8-10cm;两侧中间为4cm水泥砂浆和石灰土层,面层为鹅卵立砌石面层,厚度6-8cm。
九、道路工程量
项目道路工程量一览表
序号 1 2 3 名称 车行道 步行道 游步道 合计 宽度(米) 6 3 1.5 长度(米) 1000 2000 6000 9000 第二节 给水工程
一、用水量预测
根据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和《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等相关标准,按旺季高峰游客量1300人的标准估算确定本项目的日最大用水量为:
①员工每人用水120L/d;
②住宿游客每人用水400L/d,不住宿游游客用水80 L/d;
45
生态休闲山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③绿地喷洒每公顷用水10立方米; ④道路、广场喷洒每公顷15立方米; ⑤不可预见用水按直接用水量的10%计算。
经测算,项目建成后日最大用水量为333.41m3/d,详见下表。
日用水量测算表
序号 1 2 3 3 4 5 员工 住宿游客 不住宿游客用水 绿地用水 道路、广场喷洒用水 不可预见用水 合 计 用水项目 用水人数 或面积 130人 100床 1200人 11.7hm 2.3hm 22用水量 标准 0.12m/人.d 0.4m床.d 0.08m/人.d 10m/hm.d 15m/hm.d 323233/3用水量(m/d) 15.60 40.00 96.00 117.00 34.50 30.31 333.41 3备 注 平均值 平均值 按直接用水量10%计 二、水源供应及管网布置
本项目完全采用自来水供应系统,接入城市自来水工程网络中,满足旅游区用水的要求。供水点沿游步道敷设给水管至各功能分区。
三、给水设施工程量
给水设施建设一览表
序号 1 2 建设项目 DN200给水干管 DN120给水支管 单位 m m 数量 2000 3500 第三节 排水工程
一、排水体制
4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