瞪着一双怯生生的眼睛看着我,嘴里说出的一句话,差一点让我掉下了眼泪:“阿姨,我很快就有爸爸了,妈妈答应给我找一个。” 二话没说,我把多多带进屋里,洗了一个又大又红的桃子塞在他的手里。我不知道该对孩子说些什么,只能说,多多,以后不要再隔着门跟扬扬玩了,要玩,就来家里玩吧。说完,我心里惭愧万分,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8、“我”为什么不让孩子跟多多玩?(3分) 9、在文章中,“我”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4分)
10、文中的哪个细节最能表达出“我”对多多的喜爱之情?(4分)
11、本文还向我们揭示出了什么样的社会问题?(4分) 12、你是如何看待文中的“我”?(5分)
[二](15分) 告别城市“道路开膛”
朱 伟
城市的路面常常是今天挖开,明天填上,后天又“破肚开膛”。这是城市居民十分反感的事情。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政府对施工环境的日益重视,对地下管线的检查、修建、改造,将更多采用非开挖技术。 非开挖技术是一项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定为环境友好的施工技术,在发达国家广泛应用。非开挖是利用岩土钻掘等技术在地表无需挖槽或以最小开挖量的条件下进行各种地下管线的铺设、更换或修复的施工技术 包括现场勘察、现有地下管线的探测和检测等相关技术。
据北京市非开挖技术协会秘书长张雁介绍,在相同的条件下,非开挖施工的综合施工成本均低于开挖施工的成本,且当管径和埋深越大时越明显。
我国政府对施工环境日益重视,在进行地下管线的修建、改造时,动辄对路面“开膛破肚”的做法将会逐渐减少。一些城市也已经出台了相关规定,对道路随意开挖行为设限。去年8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中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后交付使用未满5年或者大修竣工后未满3年的城市道路,不得挖掘。而上海市也有规定,市区主要交通干道及1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道路与地下管线工程,应严格控制开挖。
采用非开挖技术进行管线施工,可以大大缓解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带来的道路拥堵状况,加快施工进度。在一些无法实施开挖作业的地区铺设管线,如穿越公路、铁路、建筑物、河流、古迹保护区、闹市区、农作物及植被保护区等方面,非开挖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可广泛用于煤气、自来水、热力、排污、电信、电力、石油与天然气等管线工程部门。
非开挖技术专家马福海说,近年来,非开挖铺管工程的区域越来越广,服务目标趋向多元化;非开挖设备、仪器、工具、材料的研发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随着大量安全系数较低的旧管线的出现,非开挖管线修复及更换技术面临大的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去年非开挖施工行业的总产值已达到67.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41%。
上海是国内应用非开挖技术较早,也是较多的城市。去年上海市
排水管道的修复工程中采用非开挖技术的比例已超过50%。上海市排水处高工朱保罗说,“预防性修理”是国外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就是利用非开挖技术,定期对已有老旧管网定期进行系统性检测、评估,以防止一些管道紧急故障的出现。
13、文题中的“道路开膛”指的是什么?(3分)
14、本文介绍的是什么技术?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术?(3分) 15、非开挖技术有哪些优点?(3分)
16、第五段中加点的“不完全”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7、试说说文章第一段文字的作用。(3分)
[三](15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④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四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2)二石兽并沉焉 ..(3)竟不可得 (4)转转不已 ..
19、下列句子中“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之。 ④果得之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2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阅十岁,僧募金重修 B、尔辈不能究物理 C、是非木柿 D、可据理臆断欤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22、为什么‘讲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尔‘河老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 三、写作(55分)
23、诚实和信用时刻围绕在我们身边,虽然它摸不着,又看不到,却比金钱更重要。它是一把衡量人的道德品质的尺子。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要”,还记得这句童谣吗?多年来,你可曾为了自己而失信?又可曾为了守信而付出代价?请以“说话算话”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不少于550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