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
教学目标
重点: 理解并掌握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
难点:从“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逐步认识,充分揭示向量的两个要素及向量可以平移的特
点.
知识点:相等向量、共线向量概念的理解.
能力点: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的区别和联系.
教育点:通过介绍相等向量、共线向量概念,给学生渗透平移变换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自主探究点:向量共线与所对应点共线的不同.
考试点:正确理解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的概念,并能区别. 易错易混点:向量共线则对应点是否共线.
拓展点:利用向量的方法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问题.
一、复习引入
问题1:向量与数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向量有哪几种表示?
问题2:什么叫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分别是什么概念? 【设计意图】复习回顾,便于学习新知. 【设计说明】学生回答.
引入:数学中,引进一个新的量后,为了进一步研究研究的需要,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规定它的“相等”,这是讨论这个量的基础.那么如何规定“相等向量”呢?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引出本课题. 【设计说明】教师指出相等向量正是我们接下来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相等向量
探究概念
思考1:因为向量完全由它的方向和模确定.对于两个非零向量a、b,就其模等与不等,方向同与不同而言,有哪几种可能情形?
思考2:我们知道两个向量不能比较大小,只有模等与不等,方向同与不同的区别,那么我们如何规定两个向量相等? 得出概念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相等向量. 说明:(1)向量a与b相等,记作a =b;
(2)零向量与零向量相等;
(3)任意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都可用同一条有向线段表示,并且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无关. 思考3:在平面上,两个长度相等且指向一致的有向线段是否表示同一个向量? 【设计意图】加深对有向线段和向量的理解,便于学生正确理解相等向量的概念. 【设计说明】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归纳总结. 理解概念
1
思考4:对于非零向量AB和CD,如果AB=CD,通过平移使起点A与C重合,那么终点B与D的位置关系如何?
思考5:对于非零向量AB和CD,如果AB=CD,那么A、B、C、D四点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可能情形? 学生画图寻找答案
A
A B C B D C D 探究二:共线向量
探究概念
思考1:如果两个非零向量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向量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生:方向相同或相反.
思考2:两个向量的关系是什么? 生:平行向量.
思考3:将向量平移,不改变其长度和方向.如图,设a、b、c是一组平行向量,任作一条与向量a所在直线平行的直线l,在l上任取一点O,分别作OA=a,OB=b, OC=c,那么点A、B、C的位置关系如何? 师生共同:
a
b
B O C A
l
c
生:A、B、C三点共线.
师总结:上述分析表明,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以移动到同一直线上,因此,平行向量也叫做共线向量. 得出概念
共线向量: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这是因为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移到同一直线上. 思考4:如果非零向量AB和CD是共线向量,那么点A、B、C、D是否一定共线? 生:四点不一定共线.
说明:(1)平行向量可以在同一直线上,要区别于两平行线的位置关系;
(2)共线向量可以相互平行,要区别于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平行向量、共线向量的概念,区别相应直线平行、共线. 【设计说明】让学生结合上图自己归纳总结.
三、理解新知
弄清相等向量、平行向量、共线向量三者间的关系:
2
1.平行向量就是共线向量. 2.相等向量一定是共线向量. 3.共线向量不一定是相等向量.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相等向量、平行向量、共线向量三个概念,弄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设计说明】组织学生进行思考、交流,得到结论.
四、运用新知
例1. 如图,设O是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分别写出图中与向量OA、OB、OC相等的向量.师生活动: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B
A
解:OA?CB?DO
O
C
F OB?DC?E OD E
OC?AB?ED?F O变式一:与向量OA长度相等的向量有多少个?(11个)
变式二:是否存在与向量OA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存在) 变式三:与向量OA共线的向量有哪些?(CB,DO,FE)
【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的概念.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解题习惯. 例2.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简述理由. (1)若两个单位向量共线,则这两个向量相等; (2)不相等的两个向量一定不共线;
(3)向量AB与CD是共线向量,则A、B、C、D四点必在一直线上; (4)两个向量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起点相同,终点相同共线的向量; (5)若向量a与b共线,b与c共线,则向量a与c共线;
(6)在四边形ABCD中,向量AB=DC当且仅当ABCD是平行四边形.
解:(1) 不正确.相等向量要求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同,而共线向量方向可以相反. (2) 不正确.方向相反的两个向量不相等但共线.
(3) 不正确.共线向量即平行向量,只要求方向相同或相反即可,并不要求两个向量在同一直线上.(4) 不正确.如图AC与BC共线,虽起点不同,但其终点却相同.
A B C (5) 不正确.共线向量即平行向量,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因此b可以是零向量. (6) 正确.
引申:可利用向量的方法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问题,弄清向量学习中比较容易混淆的几个基本概念.
3
【设计说明】师生共同分析,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
五、课堂小结
1.知识:(1)相等向量的定义. (1)共线向量的定义.
(3)相等向量、平行向量、共线向量三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六、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
必做题: 1.P77-78习题2.1 A组 第3,4,5题
2.在四边形ABCD中,AB=DC,且|AB|=|AD|,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 选做题: B组 第2题 2.课外思考
在四边形ABCD中,AB=DC,且|AC|?|BD|,则四边形ABCD是什么形状?
七、教后反思
1.本教案的亮点是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概念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观察、思考、总结、概括,并相互进行交流得出的,不是生硬的抛出,而是水到渠成.例题也是变讲为练,都是在学生独立思考后解决的,提高了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2.由于各校的情况不同,建议教师在使用本教案时灵活掌握,但必须在概念的理解上下足功夫. 3.本节课的弱项是由于时间所限,在课堂上没有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八、板书设计
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 一、复习回顾 二、新课探究 1、 共线向量 2、 相等向量 三、典型例题 例1、 变式一 变式二 变式三 例2 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