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能力测试四 区域地理(B·能力卷)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本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题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中数字表示城市,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阴影部分最可能表示世界 A.石油主产区 C.主要工业区
B.重要城市带 D.主要森林带
( )
解析:依据经纬度可判断,图中北部阴影区主要分布在北美和亚欧大陆的高纬度地区,是亚寒带针叶林的主要分布区;赤道地区共有三个区域,分别是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东南亚,是热带雨林的主要分布区;所以图中阴影最可能表示世界主要森林带。
答案:D 2.图中城市
( )
A.有两个位于西半球 B.正午太阳高度③>④ C.⑤在①的东南方向 D.多位于中纬度地区
解析:中纬度是指南北纬30°~60°区域,图中显示城市主要位于这一区域。两地之间的东西方向是以两点间劣弧来确定的,⑤与①之间经度差大于180°,所以⑤在①的西方。图中城市有1个位于西半球。当太阳直射点距离③、④纬度相等时,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当太阳直射点更靠近④时,④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③地。
答案:D
读世界几条主要河流简图及各河流的有关数据,完成3~4题。
河流 甲 乙 丙 丁 戊
流域面积 (106 km2) 5.91 3.27 1.91 1.67 0.81 平均海拔 (m) 470 660 860 1 540 1 860 年降水量 (mm/年) 2 030 760 510 2 030 760 年平均温 度(℃) 27 13 27 18 13
3.河流代号与表格数据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甲—d 乙—b 丙—a 丁—e 戊—c B.甲—e 乙—c 丙—a 丁—d 戊—b C.甲—c 乙—a 丙—b 丁—d 戊—e D.甲—e 乙—a 丙—d 丁—c 戊—b
4.图中河流b和河流c流域内,在当地农业发展初期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B.土壤盐碱化 D.湿地减少
( ) ( )
解析:依据轮廓与经纬度可判断abcde分别为尼罗河、黄河、密西西比河、恒河、亚马孙河,其中ce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海拔较低;ade主要流经热带地区,
年均温较高;ed流域降水较多;a流域降水量最少;依此结合表中数据可判断河流的对应关系。
答案:3.B 4.C
(2013·长沙模拟)读南部非洲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M水文站测到的河水流量季节变化比往年有所减小,其原因最可能是
A.该河上游流域面积较小 B.该河上游兴建水库 C.该河流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D.该河上游雨林植被恢复较好
解析:该河上游流域面积较小与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关系不大,故A错。河流上游修建水库能对下游水量的季节变化起到调节作用,故B正确。该地位于南部非洲,河流上游主要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也没有雨林植被,故C、D不正确。
答案:B
6.图中P处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A.位于沿海大陆坡,阳光充足 B.位于热带海域,海水交换能力强 C.海水上涌,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 D.寒暖流交汇,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
解析:图中P位于本格拉寒流区域,该寒流的形成与沿岸离岸风作用形成的上升流有关;海洋中上升流能把底层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动植物的生长,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所以在上升流海域多形成渔场。
答案:C
读图,回答7~9题。
( )
( )
7.关于两条河流特征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半年有凌汛现象 B.夏半年水量较丰富 C.均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D.均自南向北注入大西洋
解析:鄂毕河主要补给水源是积雪融水和降水,春夏季水量丰富,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尼罗河补给水源主要来自北半球的热带草原区,夏季水量最丰富,尼罗河无结冰期而无凌汛现象。
答案:B
8.关于甲、乙两图所示区域自然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大于乙区域 B.甲区域对流层厚度大于乙区域 C.两区域植被类型均以荒漠、草原为主 D.两区域地形类型均以平原、高原为主
解析:赤道昼夜平分、而极地有极昼极夜现象,可推知纬度越高的地区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所以甲区域变化幅度大于乙区域;纬度越低温度越高,从而大气对流上升越强,则对流层厚度越大。鄂毕河主要流经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区,无高原地形;植被类型以森林、草原为主。
答案:A
9.关于两河流沿岸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河流沿岸人口稠密,城市众多 B.两河流沿岸文化古迹众多,旅游业发达 C.甲河流通航条件优越,沿岸工业发达 D.乙河流沿岸开发历史悠久,灌溉农业发达
解析:尼罗河流域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之一,灌溉农业发达,两岸人口、城市密集。鄂毕河流域由于气温低而人口稀少、经济发展较落后。
( ) ( )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