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D
(2013·成都二诊)下图是四个国家人口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印度 B.美国、印度、德国、澳大利亚 C.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德国 D.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印度
解析:首先结合备选项四个国家来分析,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和西南部,其他部分人口稀少,依此可直接判断①是澳大利亚,则C、D选项可能正确;德国北部为寒冷的波德平原,人口稀少,依此可判断②不可能是印度,则可排除C选项,故D选项正确。
答案:D
11.关于四国人口分布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国中部、西部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 B.②国人口最密集区的分布与该国工业分布一致 C.③国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人口稀少 D.④国中部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人口稀少
解析:德国人口密集区分布基本与工业分布一致。澳大利亚为热带气候,不可能因寒冷而人口稀少;美国西部临太平洋;印度中部为德干高原。
答案:B
读非洲大陆年降水量点位分布图,完成12~13题。
( ) ( )
12.非洲大陆南、北两端的年降水量相差不大,主要原因是两地( ) A.七、八月均为降水较多时期 B.均濒临海洋,且地形相同 C.为同一气候类型区 D.均受到沿岸暖流影响
解析:非洲南、北两端都是地中海气候,因而降水量差别不大。 答案:C
13.依据图,若按年降水量>500 mm为地表水资源较丰富区,年降水量<500 mm为地表水资源缺乏区,绘制非洲地表水资源分布示意图。下面四幅图中绘制较为准确的是
( )
A.① C.③
B.② D.④
解析:依据图中各地降水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即可判断。 答案:A
(2013·山东烟台)“中国人的景观大道”是指从上海一直延伸到西藏樟木友谊桥的318国道。这条大致分布在Q纬线附近的带状景观长廊,几乎整合了中国所有类型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据此,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所示纬线Q的纬度应为 A.北纬20° C.北纬30°
B.北纬25° D.北纬35°
( )
解析:上海约为31°N,属于记忆性知识。 答案:C
15.这条东西向景观密集的地带,较小的自然差异表现在 A.海拔高低 C.植被类型
B.昼夜温差 D.昼夜长短
( )
解析:相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一致。该地带沿线由东向西经历了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所以昼夜温差和植被类型、海拔高低都有较大差异。
答案:D
降水变率是指各年降水量的距平数(距平数为当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之比的百分数,降水变率大表示降水不稳定。读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变率图,回答16~17题。
16.图中显示我国降水变率最大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C.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 D.华南地区
( )
解析:根据经纬网定位,注意图例——实心圆圈代表的是变率增大,西北地区增大最明显。
答案:C
17.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变率的主要因素 A.纬度位置 C.地形影响
B.洋流影响 D.季风环流
( )
解析:降水变率受降水类型的影响,降水的影响因素有纬度位置、洋流、地形、季风环流等等,东部地区是季风环流形成的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比较大,因此选择D。
答案:D
下图为我国南岭山地中段的自然景观剖面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图中
( )
A.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B.7月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C.降水主要集中分布在山地的北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