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答案为:C。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光的色散现象的特点是形成了彩色的光带.知道各种色光的偏折能力,即红光最弱,紫光最强. 12.C
【解析】【解答】由于金属管的粗细、材料均相同,但长度不同,所以我们用锤子敲击金属管时,长的振动的较慢,短的振动的较快,这种方法可以研究音调与金属管长短的关系。 故答案为:C。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不同物体声有别,音色不同来辨别.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13.D
【解析】【解答】
A.选手冲线后没有立即停下来,是因为他有惯性,而不是受到惯性力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运动鞋的地面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而不是压力,B不符合题意; C.奔跑中的选手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退,是以自己为参照物的,C不符合题意; D.v1=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求得平均速度,比较即可. 14.D
【解析】【解答】按力的作用效果弹力包括拉力、压力、支持力等,所以A不对;弹力产生
13
=3.3m/s,v1==5m/s,所以该选手最后100m平均速度大,D
的条件是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且互相挤压发生弹性形变,二者缺一不可,所以B不对;只要能发生弹性性变的物体都有可能产生弹力,如橡皮筋、皮肤,甚至桌面、绳子等,所以C也不对;选D。
【分析】弹力是接触力,而且必须发生弹性形变;能产生弹力的物质很多,不止是弹簧,只不过弹簧的形变程度更明显些。本题考查的是弹力。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15.10;24
【解析】【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1)由图象可知,当R2=10Ω时,P2=0.9W,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由P=I2R可得,电路中的电流:
I===0.3A,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由I=可得,电源的电压:
U=I(R1+R2)=0.3A×(R1+10Ω)﹣﹣﹣﹣﹣﹣﹣①,
由图象可知,当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2′=20Ω,消耗的电功率P2′=0.8W,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I′===0.2A,
则电源的电压:
U=I(R1+R2′)=0.2A×(R1+20Ω)﹣﹣﹣﹣﹣﹣②, 因电源电压恒定不变,
所以,0.3A×(R1+10Ω)=0.2A×(R1+20Ω), 解得:R1=10Ω,
电源的电压U=I(R1+R2)=0.3A×(10Ω+10Ω)=6V;(2)当滑片P滑至最右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I′=
=
=0.2A,
通电1min电流通过R1产生的热量:
14
Q1=(I′)2R1t=(0.2A)2×10Ω×60s=24J. 故答案为:10;24.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1)由图象可知,当R2=10Ω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2′=20Ω时消耗的电功率,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P=I2R求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分别表示出电源的电压,利用电源的电压不变得出等式即可求出R1的阻值,进一步求出电源的电压;(2)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当滑片P滑至最右端时电路中的电流,利用Q=I2Rt求出通电1min电流通过R1产生的热量. 16.小于;大于 【解析】【解答】解:
把A剪去一半,剩下的一半导线跟B相比,材料、横截面积都相同,但长度减小了,电阻变小,所以小于B的电阻;
把A剩下的一半再拉长到1m跟B相比,材料不变,长度一样,但是横截面积变小了,电阻变大,所以大于B的电阻. 故答案为:小于;大于.
【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据此分析回答. 17.L1;L2和L3;L1和L2
【解析】【解答】由电路图知道只闭合S2时,灯泡被L2、L3短路,回路中只有L1亮;当S1、S2均闭合时,三盏灯并联,电流表A1测L2和L3的电流,电流表A2测L1和L2的电流。 18.内;重力势
【解析】【解答】解:炽热的岩浆具有很大的内能,在突破地壳的过程中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岩浆冲上山坡时速度越来越慢,所处高度越来越高,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故答案为:内,重力势.
【分析】自然界中的能量都以各种形式的能储存起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9.900 ;增大
【解析】【解答】(1)人做的有用功为:W=Gh=300N×3m=900J; (2)根据公式
所以它的机械效率将增大。 故答案为:900;增大
15
可知,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因为400N>300N,
【分析】(1)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克服物体重力做有用功,即W=Gh; (2)根据公式率越大。
20.质量;弹性形变
【解析】【解答】解:弹簧台称是由于物体的重力作用在弹簧上,使弹簧发生了形变,而市场上这种称是利用重力和质量的关系,转化为直接测出物体的质量;其原理: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弹簧受到的作用力越大,弹簧发生的弹性形变就越大. 故答案为:质量;弹性形变.
【分析】弹簧台秤的原理是利用弹簧的弹性形变量与受力大小成正比.据此解答. 21.振动频率(快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解答】甲实验: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用手拨动钢尺,钢尺由于“振动”发出声音。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决定振动频率,所以长度不同,所听到的声音“音调”发生了变化,此实验是探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键;
乙实验,空气越稀薄,声音传播越困难,随着钟罩里的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变小”,若将空气抽空(真空)时,听不到声音,乙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或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答案为:振动频率(快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分析】音调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动的快慢有关;随着钟罩里的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2.1;4.20
【解析】【解答】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对齐,右侧到4.2cm,估读为4.2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故答案为:(1).1(2).4.20
【分析】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 23.(1)解:如图所示:
。
可知,使用同一个滑轮组,物体的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