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让校园绿起来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66-67页“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历调查、访问、查阅资料、测量等活动过程,学习用数学知识研究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获得开展活动的经验,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过程中,激发美化校园、热爱学校的情感,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计算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析学校的绿化状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难点: 方案设计要合理。 教具、学具: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校园绿化的信息,初步了解校园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及生均绿化用地的含义。
2.小组准备的测量工具,列出清单,根据清单准备齐全测量工具(如皮尺,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老师周末去踏青,给大家带来了两张照片,是在两个不同的居住小区拍摄的。(课件出示)
提问:如果让你选择的话,你喜欢在哪个小区居住? 预设:
生1:第二个小区。(为什么?)
生1:因为第二个小区的绿地多。(其他同学怎么想呢?) 生2:第二个小区的树多、草多,绿化好。
引入课题:刚才这两位同学在选择时都谈到了“绿化”,今天我们就上一节与“绿化”有关的实践活动课“让校园绿起来”。
(板书:让校园绿起来) 2.阅读资料确定活动主题
出示教材提供的信息,学生自主阅读。 通过阅读,你都得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 预设:
生1:绿化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让人们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面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生2:绿化有净化空气的作用。绿色植物对空气中的灰尘、粉尘有良好的过滤和吸收作用,并能阻挡工作粉尘向空气弥散。
生3:《山东省中小学生校园园林绿化管理办法》中规定:新建学校绿地率不得低于35%, 绿化覆盖率应在50%以上。
......
师生小结:绿化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减弱噪音、减轻视觉疲劳等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让我们的校园绿起来。并引出要调查的问题:
(1)我们学校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及生均绿化用地面积各是多少?
(2)我们学校是否符合学校校园绿化标准?
(3)通过调查,对我们学校的布局及绿化,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针对我们要调查的这些问题,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可能谈到什么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生均绿化用地”? 谁能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预设:
生1:绿地率是指区域内各类绿地面积之和占用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几,是反映居住区绿化水平的指标之一。(怎样计算呢?)
生1:绿地率=绿地面积÷用地总面积×100%(板书公式)
生2:绿化覆盖率是指区域内绿化覆盖面积占用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几,计算公式是:绿化覆盖率=绿化覆盖面积÷用地总面积×100%(板书公式)
生3:生均绿化用地是指平均每个学生拥有的绿地面积。
追问:从公式来看,要计算绿化覆盖率,需要知道什么?绿化覆盖面积和绿化面积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通过照片分析和资料阅读,让学生明确绿化的意义,知道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的计算方法,为调查学校的绿化情况做好准备。学习方式以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和谈感受为主,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制定活动方案。
我们学校当前的绿化情况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校园绿化平面图)
如何设计实施方案?
温馨提示:
(1)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学生分组,明确自己的分工。
(2)分组讨论各组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需要的测量工具、人员分工、测量方法等)。
(3)班内交流各组的实施方案,互相取长补短,并使自己的实施方案更具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设计意图】将学校绿化分布情况设计成平面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合作对活动中进行测量所需要的策略与方法有比较明晰的认识,从而使接下来的活动能够顺利展开。
提问:看来同学们已经设计好了方案,哪位同学愿意代表小组谈一谈你们小组的设计方案?
预设: 生:
(1)明确调查内容。查资料了解绿地面积和绿地覆盖面积包括哪些。 (2)明确调查方法。活动采取中向老师了解、查阅资料、测量、计算方法。 (3)明确测量工具。小组分工合作测量学校的绿地面积,列出清单,根据清单准备齐全的测量工具,并填写测量记录单。
测量方法 测量工具 绿地面积 绿化覆盖面积 ( )园
(4)利用公式计算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 2.实践探究。
我们全班同学已经分工合作,下面将对学校的八个园区(香樟园、百花园、玉兰园、竹园、桃园、花坛、红枫园、单棵植被)进行了调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