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5.1 有理数的乘方 说课稿及教案设计(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7:51:5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预期效果: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学生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改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也能找到一些“朋友”,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数学活动缩短了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数学变得可爱亲近了。 (四)拓展练习 巩固提高

322应用定义计算:(1)(-3)?(-) (2)-2×(-3)

23(3)64÷(-2)5 (4)(-4)3÷(-1)200+2×(-3)4

(学生独立、限时练习,第(4)小题请学生板演)

问题5:当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都有时,运算顺序如何? 引导学生概括得到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后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乘方运算,特别是在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符号,提高正确率。

预期效果:第(1)与(3)两个小题基本可以过关,第(2)与(4)两个小题容易出错,特别是符号出错;学生能自主概括运算顺序。 (五)延伸应用 前后呼应

阿凡提能得到多少钱?1+21+22+23+24+?219=?

问题6:1+21+22+23+24+?219=?有没有比较简便的方法来计算? 引导学生借助CASIO计算器计算,计算程序:

0SHIFTRCL=M+12

=Ans×2M+;连续按19个=;再按:

ALPHAM+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运用和借助计算器计算,比较计算结果,更敬佩阿凡提的智慧。感受到计算器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以饱满、热烈、欢快的情绪进行学习。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预期效果:能满足学生一开始就急于想知道结果的强烈愿望。 (六)反思小结 建议作业

5

反思小结:我知道了??我学会了??我还想知道??(先小组同学互相小结,然后小组汇报)

建议作业:必做题:数学书本课内练习、作业题A组题,作业本;

选做题:数学书本作业题B组题

设计意图:小结抓高度,通过整理新知,让学生将其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并通过分层作业来巩固,满足不同需要的学生。 预期效果:达到小结、提升、分层巩固的目的。

6

教案说明

2.5.1有理数的乘方

有效的课堂不一定要“热闹”,但应该有“深度”;有效的课堂不一定要“华丽”,但应该有“内涵”;有效的课堂不一定要“顺畅”,但应该有“风浪”。 一、内容解析和目标定位

有理数的乘方是初一年级上学期第二章第五节的教学内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的结构上看,共需要4个课时,此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继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教学难点: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的理解。根据本节课的地位、作用、重点、难点和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理解定义填空”、“我提问,你回答”、“找朋友”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我提问,你回答”、“找朋友”让学生类比、联想、归纳,加强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和知识建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延伸应用”,让学生会利用有理数乘方运算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3)通过“找朋友”、“利用定义计算”、“计算器计算”,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增强学生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7

(2)教师以热情、高涨的主导情绪感染学生,力求教学过程轻松愉快,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符号的简洁美,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诊断分析

从知识基础方面来看,学生已经有了两个方面良好的基础,一是小学学过如何求一个正数的平方与立方,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乘方的意义和记法,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二是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乘法不久,具备良好的运算基础,对于准确理解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存在的问题是从小养成了重结果、轻过程的习惯,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算理不清。对于(?3)2与?32这类型运算易混淆。

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和生成的艺术,在一节课中教师如何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目标,不可能都在教师的预设中。如“我提问,你回答”、“找朋友”等教学环节,学习内容都是动态生成的,活动形式是开放的,在活动中有很多的“非预设生成”,它带来的可能是尴尬,可能是精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善待“非预设生成”,使其成为激励师生提高学习互动质量的催化剂,需要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更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学过程的中的“非预设生成”和课堂中教师的应变能力对上课教师无疑是一种挑战。 三、教法特点与效果分析

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坚持做到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一个选择的机会,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多向交流,教学共振,想、听、说、读、写结合,讨论、演示、操作、板书相统一,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的成就感中认识、规范、评价、发展自我。

预期效果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活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首先,学生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改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过去被动地接收“现成”的数学知识,而现在象“研究者”一样去发现探索知识。通过活动,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印象比过去死记硬背要深刻得多。同时由于学生通过类比、联想、归纳等活动,他们不仅形成对数学新的理解,而且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8

其次,数学活动缩短了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数学变得可爱亲近了。通过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它的发现及完善过程,从感觉到理解,从意会到表述,从具体到抽象,一切都在学生身边发生。

2.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为学生创造“尝试中学”、“体验中学”的机会,创设学生参与活动的时空,增强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提问,学生解答,学习目标动态生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改变传统教学法为发现式学习法,有效突破教学难点,让所有的学生合作分工动起来,成为课堂的兴奋点。对比单一的“老师提问(出题),学生解答”的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3.以情感人,以情促智

情的教学在于激励人、鼓舞人、给人向往、催人奋进。知的教学在于使人有胜任感,有表现成功的本领,有进一步获得真知的基础。本节课采用了 “情知性”教学策略,采用小组合作竞赛的组织形式,并通过实际运用和借助计算器计算,感受到计算器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以饱满、热烈、欢快的情绪进行学习。整节课在对话中探究,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建构,在建构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使课堂涌动着生命力和真实情感。

9

2.5.1 有理数的乘方 说课稿及教案设计(全国优质课一等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jfue2jvu28qp2013857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