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5章知识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9:04:0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6.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向各有不同的性质。

(3)矛盾地位的特殊性:就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而言,在诸多矛盾中,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之分。就每一矛盾内部对立双方而言,又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4)P45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把钥匙开一把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既看到矛盾的对立统一,一分为二看问题,又要分清主次和重要方面次要方面)P49 (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不能割裂共性与个性、个别与一般。例:白马非马 7.P47量变,质变

(1)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质变引起新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3)方法论:适度的原则:要注意掌握分寸,“过犹不及”

8.肯定,否定

(1)肯定: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 否定:促成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2)辩证的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

5

定的实质是扬弃。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爱因斯坦相对论对牛顿力学的否定就是既克服又保留。

(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第一、否定之否定是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完整过程与统一; 第二、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第三、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9.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其中最根本的就是矛盾分析法。P47-54 辩证思维方法: 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每个知道选就行)

第三节

★1.规律及其客观性

(1)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是客观的。

(2)规律客观性表现在:第一规律的客观性还指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第二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第三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创造条件利用规律。

? (3)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要实事求是 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P56

联系:自然规律本身虽然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人不能任意改变、创造或消灭自然规律。区别: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和活动实现的。 ★3. 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是——实践。

(3)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需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5.社会历史发展上的历史趋向和主体选择

6

(1)社会历史趋向是社会历史规律的决定作用。

(2)主体选择是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

(3)主体选择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方向、目标、方式的选择。

第二章第一节

1.实践主体客体中介P63 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马克思主义认识的本质是什么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的路线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这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和斗争,是哲学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对立和斗争在认识论上的表现。 ★5.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直观反映论)的根本却陷

脱离实践考察认识 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

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的反映具有摹写性,创造性两特点

★ 7.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认识的第一飞跃);从认识到实践(第二次飞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8.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辩证关系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论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坚持了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9.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重要表现在:

第一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

7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点

把实践引入认识论 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

界的改造,显示出理论的作用来。第二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10.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是:P71

第二节

★1.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客观性: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即真理的唯一标准)。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2.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即离开了实践,再也没有另外的标准。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即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

3. 什么是价值P79-80

是主体和客体之间一种特定的关系,即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关系。

价值具有客观性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 4.价值评价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p81-83

第三节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2.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出发点,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3.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做到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4.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第三章第一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辨证关系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8

搜索更多关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5章知识点 的文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5章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jhl41ib5s72h8u7sn1k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