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于铜矿床氧化带,常与孔雀石共生和伴生。优质晶体的产地主要是美国、纳米比亚、乌拉尔山,我国广东亦有发现。
(五) 白铅矿
1.矿物学特征
1)矿物学名称:白铅矿(Cemssite)。 2)化学成分:PbCO3
3)晶系及结晶习性:斜方晶系,晶体少见,多为板状(见 图3-3-76)、片状;集合体为致密块状、粒状、钟乳状。 4)颜色:白色、灰色、绿色、黄色、无色。
5)光泽与透明度:玻璃光泽一金刚光泽;不透明一微透明。 6)光性:二轴晶,负光性。
7)折射率与双折射率:ng=2.076,nm=2.074,np=1.803;双折射率为0.273。 8)多色性:无。
9)荧光:长波紫外线下粉红色或黄色色调,短波紫外线下发蓝色或绿色。 10)特征光谱:未见。
11)解理及断口:{110}、{021}中等至不完全。性脆。 12)摩氏硬度:3~3.75。
13)密度:6.4~6.6g/cm3。 14)特殊光学效应:猫眼效应。
15)鉴定特征:与其他相似的碳酸盐相比,具有很强的光泽和很大的比重;与光泽较强 的铅钒相比,则具有非常大的双折射率。 2.宝石学资料
透明者可加工为刻面宝石,有具猫眼效应的品种,但因其硬度低,一般作为收藏。现保存于加拿大的世界最大白铅矿宝石晶体为1.26ct,产于非洲楚梅布。 3.产状及产地
产于铅锌矿床氧化带中。产地有非洲楚梅布、美国等。
(六) 碳酸钡矿
1.矿物学特征
1)矿物名称:碳酸钡矿(Witherite)。 2)化学成分:BaCO3。
3)晶系及结晶习性:斜方晶系,晶体为短柱状、板状(见 图3-3-77),晶面有水平花纹,集合体呈致密块状、柱状、纤 维状、葡萄状。
4)颜色:白色、灰色、浅黄、褐色。
5)光泽与透明度:玻璃光泽,断口为油脂光泽;半透明 —透明。
6)光性:二轴晶,负光性。
7)折射率与双折射率:ng=1.677,nm=1.676,np=1.529;双折射率为0.148。 8)荧光:紫外线下可具绿、黄色荧光。
9)解理及断口:{010}中等,{110}、{012}不完全,性脆。 10)摩氏硬度:3~3.5。
11)密度:4.2~4.3g/cm3。
2.宝石学资料
优质的晶体呈淡黄色、浅黄色可加工成刻面宝石。 3.产状及产地
除重晶石外,碳酸钡矿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含钡矿物,常见于低温热液矿床中,与重晶方解石、白云石、方铝矿共生。主要产地有美国、奥地利、捷克和斯洛伐克、法国、日本等。
(七) 角铅矿
1.矿物学特征
1)矿物名称:角铅矿(Phosgenite)。 2)化学成分:Pb2CO3Cl2。
3)晶系及结晶习性:四方晶系,晶体为柱状(见图3-3- 78)、厚板状及粗大粒状等。
4)颜色:无色、白、淡黄、粉红、浅褐、绿等。 5)光泽与透明度:金刚光泽;透明一半透明。 6)光性:一轴晶,正光性。
7)折射率与双折射率:no=2.1181,ne=2.1446;双折射率为0.026。 8)多色性:弱淡红一淡绿。
9)荧光:紫外线下呈黄色的弱荧光。
10)解理及断口:{001}、{110}中等,{100}不完全。 11)摩氏硬度:2~3。 12)密度:6.13g/cm3。 2.宝石学资料
常见加工宝石为黄褐色,多为收藏品。已知的最大宝石重量不到2ct。 3.产状及产地
为铅矿床氧化带的次生矿物,常与白铅矿、铝矾矿共生。优质晶体产于意大利萨丁岛、非洲楚梅布,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也有产出。
(八) 斜钠钙石
1.矿物学特征
1)矿物名称:斜钠钙石(Gaylussite)。 2)化学成分:Na2Ca(H2O)5(CO3)2。
3)晶系及结晶习性:单斜晶系,晶体呈扁平状、楔状(见 图3-3-79)。
4)颜色:无色、白、灰、黄色。
5)光泽与透明度:玻璃光泽;透明一半透明。 6)光性:二轴晶,负光性。
7)折射率与双折射率:ng=1.522,nm=1.516,np=1.445;双折射率为0.077。 8)荧光:紫外线下荧光惰性。 9)吸收光谱:无特征吸收光谱。
10)解理及断口:{110}完全,{001}不完全;贝壳状断口。 11)摩氏硬度:2.5~3。 12)密度:1.99g/cm3。 2.宝石学资料
一般作为收藏品,表面易脱水变成白色。 3.产状及产地
产于富硼砂的蒸发矿床或盐湖中。主要产地有美国、中国、肯尼亚。
三、磷酸盐
(一) 磷钠铍石
1.矿物学特征
1)矿物名称:磷钠铍石(Beryllonite)。 2)化学成分:NaBe(PO4)。
3)晶系及结晶习性:单斜晶系,常见板、短柱状晶体(见图3-3-80)。 4)颜色:常见白色、淡黄色或无色及淡绿色。
5)光泽与透明度:玻璃光泽一油脂光泽,解理面呈珍珠光泽;透明。 6)光性:二轴晶,负光性。
7)折射率与双折射率:ng=1.604~1.601,nm=1.601~1.558,np=1.595~1.592;双折射率为0.010。
8)荧光:紫外线下荧光惰性。 9)吸收光谱:无特征吸收光谱。
10)解理及断口:{010}解理完全,{100}解理中等;贝壳状断口。 11)摩氏硬度:5.5~6。 12)密度:2.877g/cm3。 2.宝石学资料
宝石级透明晶体现仅发现于美国缅因州。
3.产状与产地
主要形成于交代作用发育的伟晶岩中,与石英、钠长石、白云母、电气石、烟水晶等共生。产地有美国。
(二) 天蓝石
1.矿物学特征
1)矿物名称:天蓝石(Lazulite)。 2)化学成分:MgAl2(PO4)2(OH)2。
3)晶系及结晶习性:单斜晶系,斜方柱晶类,晶体少 见,常呈尖锥状、板状;集合体呈粒状、致密块状等(见图3-3-81)。
4)颜色:常见蓝色、紫蓝色,含白色斑点。 5)光泽与透明度:玻璃光泽;半透明一不透明。 6)光性:二轴晶,负光性。
7)折射率与双折射率:折射率为1.612~1.643;双折射率为0.031。 8)多色性:明显,微紫一深蓝色及无色一浅蓝色。 9)荧光:紫外线下荧光惰性。 10)吸收光谱:不明显。 11)解理及断口:不清晰。 12)摩氏硬度:5~6。
13)密度:3.09(+0.08,-0.01)g/cm3。 14)其他:微溶于盐酸。 2.宝石学资料
质地纯净重量为1~2ct者,可作为高中档宝石。相似的深蓝色宝石有天青石,可根据二者的折射率加以区分,后者低;比重明显高于绿松石,比绿松石透明度高。 3.产状与产地
产于花岗伟晶岩或石英脉中。主要产地有奥地利、北加罗林岛、美国佐治亚州、瑞士、瑞典、马达加斯加、巴西等,优质晶体来自美阿拉斯加、印度、巴西等地。
(三) 光彩石
1.矿物学特征
1)矿物名称:光彩石(Augelite)。 2)化学成分:Al2PO4(OH)3
3)晶系及结晶习性:单斜晶系、斜方柱晶类,晶体呈柱 状、板状及针状,集合体为块状(见图3-3-82)。 4)颜色:无色、白、浅黄、浅红、浅蓝。
5)光泽与透明度:玻璃光泽,解理面具丝绢光泽;透明 —半透明。
6)光性:二轴晶,正光性,2V=50o49′。
7)折射率与双折射率:ng=1.588,nm=1.576,np=1.574; 双折射率为0.014。
8)多色性:弱。
9)荧光:在紫外线下荧光惰性。
10)解理及断口:两组完全解理,一组为良好的柱面解理,一组为轴面解理;参差状断 口。性脆。
11)摩氏硬度:5~5.5。 12)密度:2.70g/cm3。
13)相似宝石及区别:与绿松石,可根据解理与光性区分;与拉长石,根据双折射率区分。
2.宝石学资料
宝石车工:翻形,顶部翻角42o,底部翻角43o3′。 3.产状及产地
产于红柱石矿床中,常与块磷铝矿、红橙石、天蓝石等共生。优质光彩石晶体产于美国 加州莫诺县的“冠军”矽线石矿山,其他产地有玻利维亚等。
(四) 独居石
1.矿物学特征
1)矿物名称:独居石(Monazite)。 2)化学成分:CeP04。
3)晶系及结晶习性:单斜晶系,晶体较小,多呈楔形、 板状(见图3-3-83)。
4)颜色:棕红色、黄色、黄绿。
5)光泽与透明度:油脂光泽:透明一半透明。 6)光性:二轴晶,正光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