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可用水洗,也不可趁鲜切片,否则在破皮处会变绿色。
在晾晒时应避免在强光下曝晒,因曝晒过度会使黄变红。同时还要防止被雨淋湿,因受雨淋后黄芩的根先变绿后变黑,都会影响质量。成品以坚实无孔洞,内部呈鲜黄色的为上品。
5.2.1.6桔梗种植方案
本项目桔梗采用直播种植方案。为保证质量水平,种植第3年采挖。
1.整地
选向阳、背风的缓坡或平地,要求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和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作种植地。粘性土壤,低洼盐碱地不宜种植。 种植前的头年冬天,深耕25~40cm,使土壤风化,并拣净石块,除净草根等杂物。种植前,每亩施圈肥、草木灰、堆肥等混合肥2500~3000kg,过磷酸钙25kg,施后犁耙1次,整平耙细,做畦或打垄。畦高15~20cm,宽120cm,作业道30~40cm,畦长根据灌溉条件和地形而定。小垄宽20~30cm,大垄宽50~60cm。整平畦面或垄面。地干旱时,先向畦内浇水或淋泼稀粪水,待水渗下,表土稍松散时再播种。如用肥沃土地种植,头年可在畦埂上间种玉米。
2.种子直播
本项目桔梗采用秋播播种。秋播当年出苗,生长期长,产量和质量高于春播。 秋播于10月中旬以前。生产上多采用条播,按行距20~25cm开浅沟,沟深约2~3cm,将种子均匀播于沟内;也可将
专业资料
种子拌细沙(按1∶10)均匀撒入沟内(可节省种子用量,且易播撒均匀)。播后覆细土盖平,稍加镇压。每亩用种子10kg。
为促进提早出苗,可用温汤浸种催芽处理,将种子放在50℃温水中搅拌至水凉后,再浸8小时捞出,种子用湿布包上,放置于25℃~30℃的地方,上面用湿麻袋片盖好,每天早晚用温水浇1次,约4~5天种子萌动即可播种。播种前亦可将种子用0.3%~0.5%高锰酸钾溶液浸24小时,取出冲洗去药液,晾干播种,以提高发芽率。
3.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秋播出苗后及时扒去盖草,然后浇一遍稀薄粪水,苗高3~5cm时浅松土,拔净杂草。11月下旬幼苗经霜枯萎后立即浇一层掺水人畜粪,上盖一层土杂肥,保护苗根安全越冬,次春2月底3月初扒开覆盖肥,以利出苗。
(2)中耕除草
幼苗期宜勤除草松土,苗小时宜用手拔除杂草,以免伤害小苗,每次间苗应结合除草1次。定植以后适时中耕、除草、松土,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松土宜浅,以免伤根。中耕宜在土壤干湿度适中时进行。植株长大封垄后不宜再进行中耕除草。
(3)追肥
桔梗除在整地时施足基肥外,在生长期还要进行多次追肥,以满足其生长的需要。定苗后应及时追施1次稀的人畜粪水;在苗高约15cm时,再施1次,或每亩追施过磷酸钙20kg,硫酸铵12kg,在行
专业资料
间开沟施入,施后松土,天旱时浇水;6~7月开花时,为使植株充分生长,可追施稀人畜粪水1次;入冬地上植株枯萎后,可结合清沟培土,加施草木灰或土杂肥。第二年开春齐苗后,施1次稀的人畜粪水,以加速植株返青生长;6~7月开花前,再追施1次,或施尿素10kg,过磷酸钙25kg,进一步促进茎叶生长,开花结籽,并为后期的根茎生长提供足够的养料。
在雨季前结合松土进行清沟培土,防止倒状。雨季及时排除地内积水,否则易发生根腐病,引起烂根。
4.疏花疏果与防倒伏
桔梗开花结果要消耗大量养分,影响根部生长。除留种田外,疏花疏果可提高根的产量和质量,生产上多采用人工摘除花蕾。但是,桔梗花期长达3个月,而且有较强的顶端优势,摘除花蕾以后,便迅速萌发侧枝,形成新的花蕾,这样必须每15天进行1次摘蕾,整个花期需摘5~6次,很费工,且易损伤枝叶,可以利用0.075%~0.1%的植物激素乙烯利,在盛花期喷洒花蕾,以花朵沾满药液为度,每亩用药液75~100kg,可以达到除花蕾效果。此法效率高,成本低,使用安全,宜推广应用。
二年生桔梗植株高达60~90cm,一般在开花前易倒伏,可在入冬后,结合施肥,做好培土工作;翌年春季不宜多施氮肥,以控制茎秆生长;在4月或5月喷施500倍液矮壮素,可使植株增粗,减少倒伏。
5.病虫害防治
专业资料
(1)根腐病
症状:是由真菌中半知菌类镰刀菌引起的一种根部病害。发病期6~8月,初期根局部呈黄褐色而腐烂,以后逐渐扩大,发病严重时,地上部分枯萎而死亡。
防治方法:注意轮作,及时排除积水。在低洼地或多雨地区种植,应作高畦。整地时每亩用5kg多菌灵进行土壤消毒。及时拔除病株,病穴用石灰消毒。发病初期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克瘟散1000倍液灌注,每15天1次,连续用3~4次。
(2)轮纹病
症状:是由真菌中的半知菌类壳针孢属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叶部,6月开始发病,7~8月发病严重,和密度大、高温多湿有关。受害叶片病斑近圆形,直径5~10mm,褐色,具同心轮纹,上生小黑点,严重时不断扩大成片,使叶片由下而上枯萎。
防治方法:冬季清园,将田间枯枝、病叶及杂草集中烧毁。夏季高温发病季节,加强田间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以减轻发病。发病初期用1∶1∶100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600倍液,或50%多菌灵、退菌特10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的1000倍液喷洒。
(3)蚜虫
形态特征:无翅胎生蚜体褐色至黑色,复眼浓褐色,触角比体长,第3节有60~70个感觉圈,第6节的鞭部比基部长6倍。有翅胎生蚜体褐色至黑色,头幅比头长,额瘤显著外倾;触角比体长,第3节有突出的90个以上的感觉圈,第4节比第5节长,第6节鞭节比基
专业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