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完整word版)行政法简答题和论述题_个人归纳,推荐文档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5:18:3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处分性:依行政主体的意志建立、变更、消灭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特定性:是针对特定的人或事做出的行为 单方性:基于行政主体单方意志便可成立 外部性:对行政相对人实施的行政行为

11、简述抽象行政行为

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以不特定的人或事为管理对象,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政行为。

特征:

(1)抽象行政行为一般针对不特定的多数人和事

(2)一般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同样情况下可以反复适用

(3)一般不会直接导致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变化。抽象行政行为一般表现为规范,只有通过具体行政行为的实施,才能实现抽象行政行为的目标和作用。

(4)在程序上更接近于立法,一般要求征求意见程序以及公布程序。

12、简述具体与抽象的联系与区别(必考)

调整范围 反复适用 影响作用 具体行政行为 调整特定的人或事 仅对本次事项处理有限,不能反复适用 直接影响相对人的权利义务 抽象行政行为 调整不特定的人或事 在同样条件下可以反复适用 并不直接影响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只有通过具体行政行为的实施,才能实现其目标和作用。 效力的时间性 效力的溯及力 行为程序 只针对行政相对人过去的行为有拘束力 被撤销后,自始无效 强调调查程序、听证程序 针对将来的行为也有拘束力 被撤销后,不溯及既往 接近立法程序(一般要求征求意见以及公布程序) 两者区分的意义——救济范围

1、所有的抽象行政行为不能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畴 2、部分抽象行政行为可以纳入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复议法7,公民、法人或其他族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复议时,可以一并向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 (一)国务院部门的规定

13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 (三)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

前款所列规定不含国务院部、委员会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规章的审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办理。

13、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

具体行政行为: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对特定的人或事采取具体措施,其行为的内容和结

果将直接影响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或义务的行政行为。 (一)公定力

1、行政行为一经生效,不论其是否合法,即被推定为合法,要求行政相对人予以尊重、履行的一种法律效力。

2、行政行为即使违法,在未依法变更或者有权机关撤销或宣告无效之前,任何人不得否定其效力,而应视为有效行政行为,并受其约束。

3、公定力是一种经推定或假定的法律效力,并不意味着行政行为真正合法

4、公定力并非绝对的,无效行政行为自始无效、当然无效,不具有公定力,对于明显无效的行政行为,当事人可以拒绝履行。 (二)确定力

确定力是指已经生效的行政行为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所具有的不得任意改变的法律效力。 1、对行政相对人——过救济期,不得争议

行政行为经过法定救济期间,行政相对人未申请行政复议或诉讼,便不能针对该行政行为的效力问题进行法律上的争论。

2、对行政主体——不得任意改变、撤销

除法律特别规定外,行政机关不得依职权予以撤销或变更一个有效的行政行为。 3、确定力是相对的

行政主体如果发现自己的行政行为确有违法,可以依法予以改变,但对受损害的相对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行政相对人也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按照法定程序向法定国家机关请求变更。 (三)拘束力

拘束力是指已生效行政行为所具有的约束和限制行政主体和相对人的法律效力

1、对行政机关的拘束力。行政主体要履行行政主体所确定的义务,不得任意改变或者撤销。 2、对行政相对人的拘束力。行政相对人对生效的行政行为所确定的内容必须遵守。 (四)执行力

执行力是指对已生效的行政行为要求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对其内容予以实现的法律效力。是一

14

种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双方的效力。

14、行政征收与征用的区别与联系

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凭借国家行政权,根据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向相对人强制地、无偿地征集一定数额金钱或实物的行政行为。

行政征用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强制的方式取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产、使用权或劳务,并给予适当经济补偿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区别:

(1)从法律后果看,行政征收的结果是财产所有权从相对方转归国家;而行政征用的后果则是行政主体暂时取得被征用方财产的使用权,不发生财产所有权的转移。

(2)从行为的标的看,征收的标的一般仅限于财产,而征用的标的除财产外还可能包括劳务。 (3)从能否取得补偿来看,征收是无偿地,而征用一般是有偿的,行政主体应当给予被征用法以相应的经济补偿。

15、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的区别与联系

行政强制措施: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毁损、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行政强制执行: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

(一)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1、限制公民人身自由2、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3、扣押财物4、冻结存款、汇款5、其他强制措施(进入场所检查、现场检查等)

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1、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2、划拨存款、汇款3、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备或者财物4、排除妨碍、恢复原状5、代履行6、其他强制执行方式

(二)设定权不同:行政强制措施的设定权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设定,法律、法规以外的规范性文件一律不能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法律没有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的,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但从行政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行政强制法规定了行政机关自己执行的情况。

(三)实施程序不同:

15

16、行政复议的概念及特征

公民、法人、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复议机关提起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深层次,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1)以具体行政行为及其争议的存在为前提 2)其启动需要相对人、相关人的申请 3)标的主要是具体行政行为 4)是行政系统内部的审查制度

5)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适当性审查

6)是行政相对人主观上认为其合法的权益受到具体行政行为的侵害

17、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区别联系

行政诉讼:公民、法人、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

院提出申请,法院应请求,通过法定程序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从而解决一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司法活动。 联系:

1、都因具体行政行为而引起 2、都以解决行政争议为直接目的

3、都以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为核心 4、两种程序存在衔接关系 区别: 性质 受理行政复议 准司法行为 1、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 行政诉讼 司法行为 人民法院 16

(完整word版)行政法简答题和论述题_个人归纳,推荐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jul19d7363h0qq02ukg7f1wl0k4bu014x4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