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考第一轮复习--离子反应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19:42:3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年 级 课程标题 编稿老师 一校

高三 离子反应 刘学超 张琦锋 学 科 化学 版 本 人教新课标版 二校 林卉 审核 张美玲 一、考纲要求

1. 了解电解质以及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了解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2. 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3. 能够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二、考题规律:

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反应,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形式主要有:(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3)离子共存问题。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所给离子方程式中的错误有:(1)化学式或离子符号错误;(2)反应前后电荷不守恒,得失电子总数不相等;(3)反应原理不正确,缺少必要的反应条件;(4)不能正确使用可逆符号;(5)忽略反应物用量对生成物的影响。

三、考向预测:

对离子方程式和离子共存的考查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热点,题型相对稳定,离子是否大量共存的题目中,可能将单一限制向多项限制方向发展。考查离子反应的问题除保持传统题型外,离子反应的简单计算、析出沉淀或微溶物的计算也会出现。随着环境污染已成为社会问题,污水中的离子反应担负着变废为宝的重担,必将在综合考试中担任重要角色。

一、电解质

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2.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区别 定义 化合物类型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溶于水后 电离的电解质 溶于水后 电离的电解质 离子化合物及部分共价化合物 部分共价化合物 第1页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电离程度 电离过程 完全电离 ,无电离平衡 只有部分电离 ,存在电离平衡 溶液中存在的微只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不存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电解质分子 粒(水分子不计) 在电解质分子 实例 绝大多数的盐(包括难溶性盐) 弱酸: 等 强酸: 等 弱碱: 等 强碱: 等 KNO3 H2SO4 NH3·H2O H2CO3 电离方程式

二、离子反应

1. 概念: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2. 反应条件

(1)生成难溶物:如: 等。

(2)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 等。 (3)生成难电离物质:如: 等。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强氧化性的物质+强还原性的物质?弱氧化性的物质+弱还原性的物质。如:FeCl3溶液与Cu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 + Cu== 2Fe2++ Cu2+.

(5)络合反应:生成稳定的络合物。如: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时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为:Fe3+ + 3SCN== Fe(SCN)3

3. 离子共存

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基本原则是看离子间有无反应,能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一般从如下方面判断:

+-+-

(1)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2与S2,Ca2与CO32,+-

Ag与I,等.

-++-

(2)结合生成气体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S2与H,H与CO32,NH4+与OH-

等.

+-+-

(3)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OH,H与ClO等.

+-+-+-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Fe3与I,(H)NO3+

与Fe2等.

+-+-

(5)发生水解相互促进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Al3与HCO3 ,Al3与S2等.

+-

(6)离子间相互结合生成络合物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 Fe3与SCN的混合物等.

三、常见离子的检验

1. 常规检验法

+++++

(1)用NaOH溶液能检验出Cu2、Fe3、Fe2、Al3、NH4 (2)焰色反应

++

用焰色反应可检验出溶液中的K和Na 2. 特殊检验法

Fe3加入KSCN溶液呈 色

Fe2加入KSCN溶液无现象,滴入新制氯水后溶液呈 色

3. 利用酸碱指示剂检验

第2页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OH→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 色,或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 色 4. 利用盐酸和其他试剂进行检验

CO23→加入BaCl2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消失,并放出无色无味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SO24→加入稀盐酸无沉淀生成,无气体放出,再加入BaCl2溶液有 产生

Cl→加入AgNO3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 沉淀

四、离子方程式

(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2)书写步骤

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拆:将化学方程式中易溶于水且能___ ______的物质拆写成阴、阳离子形式; 删:删去方程式两边相同的离子;

查:检查方程式两边是否符合 守恒和 守恒。若是氧化还原反应还需满足____________。

(3)意义:表示符合此离子方程式的一类离子反应。

例如离子方程式:OH+ H+=H2O表示可溶性强酸和可溶性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一类反应。

聚焦热点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例1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

A. CH3COOH B. Cl2 C. NH4HCO3 D. SO2

分析:电解质、非电解质的讨论范围是化合物,Cl2是单质,不在讨论的范围之内,故B选项被排除;A、C选项属于电解质;D选项SO2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H2SO3,H2SO3电离使水溶液导电,但SO2本身并未电离,故SO2应属于非电解质.

答案:D

点评:这是一道基础题。解答此题要从非电解质的概念入手,同时还要结合题目的要点进行分析。

例2 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

A.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B. BaSO4投入水中,导电性较弱,故它是弱电解质 C. 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两种共价化合物分子 D. 氯水能导电,所以Cl2是电解质 分析: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强弱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及所带电荷数有关,与电解质强弱没有必然联系,A错误;尽管BaSO4难溶于水,但其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故其为强电解质,B错误;弱电解质溶液中,有未电离的弱电解质和水这两种共价化合物分子,C正确;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错误

答案:C

点评: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无关,与溶液的导电性也没有必然联系,其导电能力的

第3页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强弱由溶液中自由离子的浓度决定,也与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有关,很稀的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很弱,浓度较大的弱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也可能较强.

例3 (山东师大附中)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图甲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乙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NaCl是非电解质 B. NaCl溶液是电解质

C. NaCl是弱电解质 D. NaCl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

分析:电解质概念是针对化合物而言的,化合物首先应是纯净物,选项B错误;氯化钠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选项AC错误,D正确.

答案:D

点评:这是一道考查电解质概念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的化合物,因此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但能导电就一定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聚焦热点2:离子共存

例1 (江苏高考)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1.0 mol·L1的KNO3溶液:H、Fe2、Cl、SO42

++--

B. 滴入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NH4、Ba2、AlO2、Cl

++--

C. pH=12的溶液:K、Na、CH3COO、Br

++--

D. 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Na、K、CO32、NO3

分析:本题以溶液中离子共存的方式考查同学们对硝酸的氧化性、亚铁离子还原性、滴

入甲基橙呈红色的水溶液呈酸性、酸性溶液AlO2不能在其中共存、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有强酸碱性两种可能等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考查同学们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答案:C

点评:在给定条件下,考查离子组能否大量共存时,要注意其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电离平衡知识的联系。特别要注意题干中条件的应用,比如本题中的“甲基橙呈红色”、“pH=12”等,倘若只分析选项中给出的离子之间能否共存,就可能会得出错误结论。

++++

例2 (四川)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NH4、Ba2、Mg2、H、----

OH、Cl、HCO3、SO42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已知:①将甲溶液分别与

其他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 0.1mol/L乙溶液中c(H)>0.1mol/L;③ 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甲溶液含有Ba2 B. 乙溶液含有SO42

-+

C. 丙溶液含有Cl D. 丁溶液含有Mg2

分析:可以形成白色沉淀的只有BaSO4、BaCO3、Mg(OH)2,因此甲只能是Ba(OH)

2;0.1mol/L乙溶液中c(H)>0.1mol/L,乙是硫酸;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

第4页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搜索更多关于: 高考第一轮复习--离子反应 的文档
高考第一轮复习--离子反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jvov8brho0mq5e7e8l1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