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学案与测评》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巩固达标:第十章 交通运
输布局及其影响(人教必修二)
第1讲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1. 中国、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美国六国,在地域上和政治经济上存在密切联系。读六国交通联系示意图,图中序号按俄罗斯、美国、朝鲜、韩国顺序排列的是 ( )
A. ①③②④ B. ①④②③ C. ②③①④ D. ②①③④
下图为中国最长的沿海公路——辽宁滨海大道路线图(图中粗线所示)。读图回答2、3题。
2. 影响辽宁滨海大道建设的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 A. 地形条件 B. 技术条件 C. 社会经济条件 D. 海洋资源条件
3. 辽宁滨海大道在地图上呈一个斜“Z”字形分布,影响这种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 海湾轮廓 B. 气温适宜 C. 降水较少 D. 河网稠密
青岛海湾大桥设计全长35.4千米,是世界第二跨海大桥,将于2020年正式通车。通车后将实现半岛城市群区域内各中心城市之间的“四小时经济圈”以及区域内中心城市与本地市内各县市“一小时经济圈”的道路网络规划目标。读图回答4、5题。
4.青岛海湾大桥采用了世界首创的移动滑移模架方式进行建设,海上环境复杂,工程施工难度大。影响工程建设的不利自然因素包括( )
①大风、暴雨、大雾等多变的海洋气象 ②海水的深浅程度不同 ③潮汐、风浪等复杂的水文条件 ④海底复杂起伏的地形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青岛海湾大桥的建设开通,将对青岛市及山东省产生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 改善青岛交通拥堵现象,优化山东交通布局 B. 连接青岛与黄岛,拓展经济发展腹地
C. 改善青岛及山东投资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 D. 降低青岛港口的辐射作用,弱化港口发展
2020年10月26日,川气东送武汉至上海段管道主干线实现贯通。12月份通过一条输气管道开始向上海供气。结合“川气东送管线图”,回答6~8题。
6. 影响该管线走向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人口和城市分布 D. 经济 7. 该工程在铺设过程中,工程难度最大的在( )
A. 重庆、湖北境内 B. 安徽境内 C. 江苏境内 D. 四川境内 8. 该工程不能( )
A. 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 B. 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紧张状况 C. 与南北向铁路构成交通运输网 D. 推动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读下面“以霸州市为中心的交通图”,回答9、10题。
9. 图中共有几种交通运输方式与霸州相联系 (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10. 下列关于霸州交通运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便捷的交通使霸州成为本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B. 能够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C. 京九铁路线在此修建时难度较大,技术投入较多 D. 京九高速以直线为主,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
11. 读图福建山河分布与铁路交通示意图及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鹰厦铁路是我省第一条出省铁路,正在兴建的温福线、福厦线、厦深线等高速铁路是我国东南沿海铁路快速通道的组成部分,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我省铁路网。
(1)图中A、B两地年降水量较多的是________,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图中现有铁路布局主要受哪些自然因素影响,并简要分析其如何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3)简述我国东南沿海铁路快速通道形成后的社会经济意义。
(2020·福建综合检查)“最短时间距离”是指某铁路站点与其他铁路站点之间列车运行的最短时间之和,单位为百小时(100h)。一般可用来表示铁路交通通达性。读中国铁路站点最短时间距离等值线分布。读图完成1~3题。
1. 图中铁路交通通达度最好与最差的站点分别是( ) A. 北京、福州 B. 广州、乌鲁木齐 C. 兰州、哈尔滨 D. 郑州、拉萨
2. 下列自然因素中,对“最短时间距离”影响最大的是( ) A. 气候 B. 地形 C. 河流 D. 地质
3.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图中等值线的变化趋势是( ) A. 数值变大 B. 数值变小 C. 变得密集 D. 变得稀疏 (2020·福建泉州质检)下图是武汉都市圈公路网时间通达度等值线图,读图完成4、5题。
4. 公路网时间通达度最好地带的走向呈( )
A. 南北走向 B. 东西走向 C. 西北—东南走向 D. 东北—西南走向 5. 公路网时间通达度等值线分布格局的成因( )
①影响等值线疏密程度的最主要因素是快速路网 ②等值线中心不在武汉是因为这里路网密度低 ③等值线分布由中心向东南方向凸出主要是长江水运发达 ④西部等值线稀疏与城市密度有关 ⑤造成东北部等值线密集可能是地形因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6. 如图是某地局部不完整信息的假想图,B地区资源丰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出A、B两地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概况。
(2)如果想在A、B两地之间兴建交通线路,请在图中画出你认为合理的线路,并说明理由。
(3)在依据图文材料规划A、B间交通发展蓝图时,具体重点采用哪些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路、管道还是航空),产生了争议,无法抉择,请指出缺少哪些信息条件。
(4)根据图中信息,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比A城市条件更具优势的地点作为港口,用“△”标在图中,并说明理由。
(5)若A为港口,简述在A、B两地之间兴建交通线路对A、 B两地及其交通沿线地区的意义。
第2讲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在图中所示区域内,准备修建一条从A城到B城的铁路,读图分析,回答1~3题。
1. 图中小城镇乙兴起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处在平原与丘陵的过渡地带 B. 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
C. 处在鞍部,是连接南北的咽喉 D. 处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
2. 在图示的四条备选线路中,最佳线路为(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 若按上题最佳线路修建铁路,铁路建成后产生的影响最明显的是( ) A. 极大促进甲的发展 B. 极大促进丁的发展 C. 极大抑止丙、丁的发展 D. 极大促进A、B的发展
(原创题)元朝,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德州被列为四大漕运码头之一;1908年修建京浦铁路、德州段的运河疏浚调直,运河废弃成为“旧河”;建国后,政府成立了德州航运局,德州段的运河、码头更加繁荣。1979年卫运河因水源枯竭断航,航运局因此而解散。当前,德州市政府计划把恢复水运能力作为可施行方案,在未来可能使古运河恢复水运能力,使德州真正成为通达京津的立体交通枢纽。读德州市位置图,回答4~6题。
4. 明代诗人朱德润的诗中描绘德州漕运:“日中贸易群物聚,红氍碧碗堆成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管相喧阗”。但后来德州发展速度缓慢,其主要原因是( )
A. 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 商人大量外迁
C. 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D. 人口增长速度变慢,市场需求减少
5. 关于交通条件对德州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德州空间形态南北扩展,京杭运河成为德州城的唯一发展轴 B. 京沪铁路的修建不会影响德州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C. 德州可以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D. 京沪高速铁路的兴建可能引起德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6. 关于德州城市交通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城市道路网不利于从市中心向周边地区出行 B. 城市道路网为方格—环形—放射式
C. 城市道路网布局合理,不会出现交通拥堵 D. 西临运河,内河运输发达
读下图,回答7、8题。
7.下列有关甲地商业网点特征的叙述,与甲地自然条件不符的是 ( A. 密度小、规模小
B. 组织形式为固定与流动相结合 C. 沿河谷呈带状分布
D. 商业街、商业小区较多
8.甲地农产品的品质优于乙地,但销售量不如乙地,其主要原因是甲地A. 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 B. 农药使用量大 C. 交通运输不便 D. 商品品牌意识差
(2020·广州六校二次联考)读图,完成9、10题。
9. 图中聚落主要分布在( )
①沿海地区 ②沿河流两岸 ③地势低洼处 ④地势高峻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0. 影响连接甲、乙两城铁路修建的制约性因素主要有( ) ①地形崎岖 ②多沼泽 ③跨越河流多 ④多火山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1.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略图,读图回答问题。
) ) ( (1)图中A处建大型批发市场符合的原则是 ( ) A. 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B. 符合市场最优原则 C. 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D. 充分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资源 (2)该城市的主要地域形态是 ( )
A. 组合式 B. 条带式 C. 集中式 D. 分散式 (3)图中河流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城市是我国东部一个特大城市,图中B、C、D、E四个工业区,布局什么类型的工业部门是合理的?
下图是地面轨道交通对房地产的正负面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城市地面轨道交通对沿线房地产的正负面影响分别是( )
①提高沿线的房地产价值 ②增强安全保障 ③造成交通拥挤 ④产生噪声污染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 下列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对城市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降低市中心的房地产价值 ②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③加速郊区人口向中心城区迁移 ④加强城乡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读下图,完成3、4题。
3. 与图中大城市的形成条件最相似的城市是( ) A. 济南 B. 上海 C. 拉萨 D. 北京 4. 影响城市规模和等级提升的关键因素是( )
①资源条件 ②交通条件 ③地理位置 ④地形条件 ⑤气候条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5. (2020·湖南模拟)下图网格资料Ⅰ中的甲、乙、丙、丁是四块土地的代码,网格资料
Ⅱ中的M为新建地铁站位置,网格数据Ⅲ为目前地价,如果地价随着离地铁站的距离而变化,计算公式为:新地价=原地价×(1+1/距离)。假设相邻方格距离为1,斜角方格距离为1.4,则地铁站完工后,何处地价最高( )
甲 乙 丙 丁 Ⅰ M M M M Ⅱ 10 10 20 15 15 10 20 15 15 15 10 15 15 15 15 20 Ⅲ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6.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城市A与B相比,形成较早的是________,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B与C相比,形成较早的是________,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中铁路线为京九线,则与C城市地域形态最为接近的是( ) A. 株洲 B. 武汉 C. 九江 D. 天津 (3)C城市中的商业区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
(4)在C城市的①②③④四处,布局工业区最合理的是________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第十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1讲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基础巩固
11. 【解析】第(1)题,读图知,A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B地位于沿海平原地区,降水少。第(2)题,比较两幅图可知,现有铁路布局大体沿河谷分布,主要是因为福建省多低山丘陵,多河流,河谷及地势相对较低、地面较平缓地区有利于铁路的建设。第(3)题,我国东南沿海铁路快速通道形成后的社会经济意义主要是完善交通运输网,缩短运输距离和时间,加强区际联系,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答案】(1)A地 地形 (2)地形、河流。福建省多低山丘陵,多河流,铁路大体沿河谷,在地势相对较低、地面较平缓的地区分布。(3)完善交通运输网;缩短运输距离和时间;加强区际联系;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拓展提升
1. D 【解析】根据图中铁路站点最短时间距离等值线分布可知,郑州交通通达度最好,拉萨交通通达度最低。
2. B 【解析】根据图中等值线的弯曲特征判断出,地势平坦的地区交通通达度较好。 3. B 【解析】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交通更加便捷,图中等值线数值将变小。
4. C 【解析】公路网时间通达度等值线密度越大,通达度越小,反之越大。因此通达度最好地带的走向呈西北—东南走向。
5. D 【解析】武汉不是等值线中心是因为武汉车流量大、城市交通拥堵有关;等值线分布由中心向东南方向凸出主要是高速公路发达。
6. 【解析】第(1)题,由图中海陆分布及等值线判断,A地为沿海平原,近海,处于海湾内,B为山区距海较远。第(2)题,线路兴建一般要经过居民点,山区应沿山谷延伸或平行于等高线修建。第(3)题,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有货物、运距及坡度、河流水文等,本图因缺少比例尺、资源信息及相关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和相应气候及水文状况而无法去选择。第(4)题,从港口建设的陆域与水域条件,即建港腹地和停泊航行条件,应确定M地(如图)。第(5)题,港口经济腹地是其所联系和影响的地区,因而A、B间的交通线路扩大了A港口的经济腹地,也增加了A地的资源供应地,对B地而言促进其资源的开发,带动相关产业,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1)A地为沿海平原区,距海近,处于海湾内;B为山区,距海远。(2)见下图(按照甲或乙线路画均正确)。
甲线路:连接居民点,使其受益;避开不利地形,沿线地形较为平坦,减少工程量,相对安全(乙经过峡谷地段,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可能性大)。乙线路:避开不利地形,减少工程量;线路较短。
(3)最少说出两点:①缺少比例尺,无法根据运输距离长短选择运输方式;②缺少运输货物(资源)的信息,不同的货物运输方式不同;③两地间的水文状况(有无河流、流量情况、水位变化情况、有无冰期)、气候条件等不明。(4)见图中M点。离C城更近,陆域较为广阔,地处于大的海湾,风浪较小,停泊条件较好。(5)对A地:①扩大了A港口的经济腹地(扩大A城市的市场);②增加了资源的供应。对B地:①加快B区域资源的开发,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加强本地区与外界的联系,加强交流与合作;④促进区域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沿线地区: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第2讲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基础巩固
1. D 【解析】图中小城镇乙处在河流支流的上游,应为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人流和物流在此中转集散,从而形成城镇。
2.C 【解析】线路①经过陡崖,沿线地形复杂;线路②经过山顶,沿线地形起伏较大,工程难度大;线路④较长,工程量太大。
3. B 【解析】铁路的建设将会直接推动丁地的经济发展。
4. C 【解析】由于大运河淤塞和水源枯竭,加上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使德州商业贸易逐渐衰落,发展速度明显变慢。
5. D 【解析】交通条件对德州空间形态的影响很大,德州的发展轴是由运河、铁路、公路共同构成的;铁路和京杭运河的变化对德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起到重要作用。
6. A 【解析】方格状的交通网往往造成交通的拥堵。
7. D 【解析】甲地为山区,交通不便,商业网点密度较小。
8. C 【解析】甲地受地形条件限制,交通不便,乙地交通便捷,利于商品流通。 9. A 【解析】从图例来看,图中河流沿岸和沿海地区聚落密集。 10. B 【解析】从图例来看,甲、乙两城之间有沼泽和河流分布。
11.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A处位于主要公路边,在建二环公路和筹建高速公路也将从附近过,交通将会非常便利,A处建大型批发市场符合交通最优原则,A不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人口密度小于城区,因而不符合市场最优原则,也不是为了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第(2)题,此问注意题干“该城市的主要地域形态”,图中城区是集中连片的,属于集中式。第(3)题,根据等高线判断出地势西高东低,或者河流上窄下宽的原则,大致先自西向东流,后向东北流。第(4)题,城市是我国东部一个特大城市,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再根据图中B、C、D、E四个工业区在城市中具体位置,并考虑它们的交通位置和河流的上下游位置,就可以确定在B、C、D、E四个区布局合理的工业部门。
【答案】(1)A (2)C (3)先自西向东,后向东北流。(4)B布局大气和水污染都很少的或没有污染工业部门,C布局很少的或没有大气污染工业部门,D和E则可以布局有大气和水污染的重化工业部门。
?拓展提升
1. A 【解析】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房价会不断提高,同时轨道交通也带来了噪声污染。
2. D 【解析】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改善了城市交通拥堵的状况,促进了城乡各功能区的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