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病理生理学题库及答案——休克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7:10:4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答:(1)酸中毒:缺血缺氧→酸中毒→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 (2)局部代谢产物↑:组胺、激肽,K等增多,导致血管扩张。 (3)内毒素:引起血管扩张、持续低血压。

(4)血液流变学改变:休克期白细胞滚动,贴壁,粘附于内皮细胞上,增加了毛细血管后阻力。此种粘附受细胞表面粘附分子所介导。此外还有血液浓缩,粘度增大,红细胞聚集,血小板粘附聚集等都造成微循环血流变慢。 7.为何称休克晚期为难治期,并简述其机制。

答:休克进入晚期即微循环衰竭期,由于发生DIC及生命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故而难治。

(1)DIC:原因由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即血细胞血小板聚集,血液粘度增高,血液

处于高凝状态;和休克动因直接启动凝血系统如感染、创伤等。后果:微栓塞致回心血量减少,出血加重循环障碍,器官栓塞加重功能障碍等。 (2)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微栓塞以及持续低血压引起心、脑、肝、肺、肾功能障

碍,尤其是许多体液因子如溶酶体酶加重重要生命器官的不可逆损伤。

8.休克时细胞会发生哪些损害?

答:(1)细胞膜的变化:出现离子泵功能障碍,水、Na和Ca内流,细胞内水肿。 (2)线粒体变化:线粒体肿胀、氧化磷酸化障碍、能量物质进一步减少。 (3)溶酶体变化:溶酶体酶释放,引起细胞自溶,激活激肽系统形成MDF。 9.休克一旦发生DIC,为什么会使病情恶化?

答:(1)DIC时微血栓阻塞了微循环通道,使回心血量锐减。

(2)凝血及纤溶过程中的产物例如激肽、FDP等,增加了血管通透性,加重了微血管舒缩功能紊乱。

(3)DIC时出血,导致循环血量进一步减少,加重了循环障碍。 (4)DIC时器官栓塞、梗死,加重了器官急性功能衰竭。 10.试述休克时,心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

答:(1)冠状动脉血供减少:由于血压降低以及心率加快致心舒期缩短。 (2)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心率加快→心肌耗氧增加。 (3)酸中毒、高血钾使心肌收缩性减弱。 (4)MDF对心肌的抑制。 (5)心肌内的DIC使心肌受损。

(6)细菌毒素(如内毒素)对心肌的损伤。

第 25 页

+

++

+

11.休克的正确补液原则是什么?并简述其机理。 答:(1)休克正确的补液原则是:需多少补多少。

(2)机理:所谓需多少应包含:向体外丧失的部分体液,由于血管床容量扩大的部分,微循环淤滞的部分以及血浆外渗的部分。

12.动脉血压高低可否作为判断休克发生与否的指标?为什么?

答:休克的本质是微循环灌流量的急剧减少而引起的微循环障碍、重要脏器的灌流不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在休克早期,虽然微循环障碍已产生,但机体通过各种代偿使动脉血压不降低,但此时休克已发生。因此动脉血压高低不能作为判断休克发生与否的指标,但可作为判断休克严重程度的指标。

13在休克治疗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原则是什么?

答:(1)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目的是提高组织微循环的灌流量。 (2)必须在纠正酸中毒的基础上使用。

(3)对低排高阻型休克或应用缩血管药物后血管高度痉挛的患者,可选用血管扩张剂,但一定要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使用。

(4)对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或高动力型休克的病人可选用缩血管药物。

第 26 页

搜索更多关于: 病理生理学题库及答案——休克 的文档
病理生理学题库及答案——休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k7ne3cbft57eja0pqkz5136q5t3m0006t7_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