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过秦论导学案第三课时(附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7:31:4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鸡西二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必修二导学案 编号:34 班级: 小组: 姓名:

《过秦论》导学案第三课时

【学法指导】疏通文意后反复诵读。注意积累文言实词。

【学习目标】 1.研读文章4、5段,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知识。 2.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赏析文章语言特色。

【学习重难点】研读文章4、5段,理解文章内容,积累文言知识。 2.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赏析文章语言特色。

【预习案】

一·知识积累:

1.写出下列句中通假字:

①赢粮而景从 通 ②百有余年 通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①才能不及中人( ) ②将数百之众( ) ③赢粮而景从( ) ④斩木为兵( ) ⑤山东豪俊( ) ⑥同年而语( ) 3.分析下面字词的活用现象:

①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 ②天下云集而响应( ) 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 ④并起而亡秦族矣( ) ⑤序八州而朝同列( )

4.选出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两项:( ) A.为天下笑 B.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C.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D.非尊于齐、楚??中山之君也 E.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5.默写:

①振长策而御宇内, ,

履至尊而制六合, ,威振四海。

② ,却匈奴七百余里;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③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 ④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 , ; ⑤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 ⑥ ,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⑦ ,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⑧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1

鸡西二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必修二导学案 编号:34 班级: 小组: 姓名:

【探究案】

1.分析作者写了陈涉起义的哪些弱势(不利条件)?作者为什么要详写陈涉的不利条件与天下人的积极响应?

2.第5自然段写了哪些对比?文中还有哪些对比?这些对比有何作用?

3.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4.理清文章结构,完成下面填空:

按表达方式可将全文分为两个部分:(一)记叙部分( ):写

第一层:( ):写 第二层:( ):写 (二)议论部分( ):写

5.本文题为“过秦论”,是一篇论说文,但全文却用了十之七八的篇幅来叙事,试讨论分析为什么这样安排。

6.作者借古讽今,强秦的速亡给后人的启示是什么?汉初的社会情形如何?贾谊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7.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③试用几个词来概括秦始皇的对内政策。写秦始皇对内政策这一层的目的是什么?

2

鸡西二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必修二导学案 编号:34 班级: 小组: 姓名:

④末句写始皇的设想,有什么作用?

⑤本段在全文结构中有怎样的作用?

【检测案】

1.填空。

(1)战国四公子:齐国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赵国__________ (姓名______)、楚国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魏国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2)先秦著作中经常提到的“关东”指__________以东,“山东”指 以东,“河南”指__________以南。“百越”指古代__________族居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统称百越,也叫__________。 (3)“黔首”是__________朝对百姓的称呼,“氓”“隶”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泛指下层人民。“七庙”是__________的宗庙。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奋六世之余烈 烈:功业。 B.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信:可靠的。 C.焚百家之言 言:言论,句中指著作。 D.乐毅之徒通其意 徒:门徒。 3.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B.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C.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D.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4.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蒙故业,因遗策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百有余年 巩固提升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乙)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

3

鸡西二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必修二导学案 编号:34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贾谊论》)

4.下列与“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的“属”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张)衡少善属文 B.属于作文以记之 C.贵阳以东属于(孙)权 D.而养游侠私剑之属

5.“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中“闻”所领的文字是( ) A.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

B.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

C.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

D.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6.下列各句中的“颇”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B.颇似楚汉时 C.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D.颇思投笔去 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译文(7-9题)。 7.闻其秀才( )

A.听说他是秀才。B.听说他才学优秀。C.听见说那个秀才。 D.听说那人才学优秀。 8.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

A.人人感到像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B.人人都按照他的意思说出想说的话。 C.人人都说出了自己意思中的话。D.人人都说出了皇上想听到的话。 9.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

A.为贾生着想的人,在行为方面也应该谨慎啊。B.像贾生这样的人,在立身行事方面也应该谨慎啊。C.像贾生这样的人,对(周围)所发生的事要谨慎啊。 D.为贾生着想的人,对(贾生周围)发生的事要谨慎啊。 10.作者引用苻坚得王猛这个事例的目的是( )

A.赞扬王猛明智,善于发现苻坚这样的人才。B.赞扬苻坚聪明,善于发现王猛这样的人才。C.说明只有尽斥旧臣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D.说明只有聪明通达头脑清醒的君主才能充分发挥贤才的作用。 11.读李商隐《贾生》诗,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A.本诗主旨与甲文相似,赞扬贾生因才能而受到重用。 B.本诗主旨与乙文相似,既赞贾生之才能,又指出其不足。 C.本诗主旨与两文都不相同,讽刺贾生只会谈鬼神之事。

D.本诗主旨与两文都不相同,讽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

答案

1.①赢粮而景从 景 通 影 ②百有余年 有 通 又

2.①才能不及中人(平常的人) ②将数百之众( 指挥、统率 ) ③赢粮而景从( 担负 )④斩木为兵( 武器 ) ⑤山东豪俊( 崤山以东 ) ⑥同

4

搜索更多关于: 过秦论导学案第三课时(附答案) 的文档
过秦论导学案第三课时(附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k7y899g2c8n6j487kh1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