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从军》与《道士下山》
兖州一中 梁茂鲁
题记:有些事情不能“恶搞”。
近日网络上,我比较关注的两件事,一个是贾玲恶搞的《木兰从军》,一个是很受争议的《道士下山》。
我觉得这两件事中,都有对本民族文化认识不清、不够重视的问题,而且在围观者的评论中,还有一部分人和他们持有相似的观点,所以,我也想谈谈我的想法。
“花木兰”这是中国人所熟知的一个形象。而且应该是一个正面形象。
我的母亲不识字,没上过学,但在她给我讲过的民间传说中,就有花木兰这个人。而且,我相信,像我母亲这样的人,应该还有很多,她们可能不识什么字,更没有什么高深的文化,也不懂得诡辩狡辩昧了良心的辩,但她们能理解朴素的好坏,没有层层的干扰,反而更容易看清事实。我觉得这些朴素的民间故事,像“花木兰”“岳飞”“杨家将”这些故事,起码让我长成了一个好人(虽然好人现在好像是个贬义词,但我仍想认为我是个好一点的人),长成了一个比较爱国的人。
后来自己上了学,读了《木兰辞》,也觉得应该感叹。但并没有深思,今天借这个机会,就整理整理。
我觉得“花木兰”首先是个是个勤劳的人。
1
《木兰辞》开篇就说“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是说她在那里织布。看清了,是织布,不是斗鸡走狗,也不是游手好闲,也不是撒娇卖嗲,她在尽自己的本分,在为这个家庭创造产值。一个本分的人,一个勤劳的人,这就应该赞扬。
其次,我觉得“花木兰”是个有“孝心”的人,是一个有担当的人。“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这就是她面对的现实。先说一下,“阿爷”也就是父亲的意思,现在在福建和客家人中,好像还有类似的称呼。也就是说,需要服兵役了,但是父亲已老,而家中无子。那么,让老头再披挂上阵?搁给某些没担当的人,可能真的这样想了,现在的农村中,有很多地方,仍然认为“无子”就低人一头。但花木兰不这样想,她希望“从此替爷征”。所以,这里面,我觉得,起码可以称得上一个“孝”字,起码可以看出,“花木兰”是一个有担当的人,不是一个关键时刻扛不起的“阿斗”。
第三点,我认为“花木兰”是有武艺在身的,不是那些上两层楼梯就娇喘细细香汗淋淋的人。女生也不是天生就弱的,我就曾经看见过一次打架,一个女生几下子就把一个男生打趴下了。而且,花家无大儿,那么,“花木兰”可能就是长女。“花父”应该是有武艺的,“卷卷有爷名,”这应该是一个受重视的人。那么,他把武艺传给女儿,有什么好奇怪的么?乱世人带剑,当年的女子可不像后世那么软弱,而且,还不允许出现一个特例了?而且,你看后面的描写,“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
2
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说明能万里奔袭,跟得上行军的速度,这说明身体健康,而且很健康。“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说明能扛得住寒冷,穿得动铁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别人战死了,她还活着,一次两次可以说幸运,七次八次可以说别人照顾,但若一直如此,我想,这一定是实力,是与众不同的实力,才能让她如此。所以,就像豫剧《花木兰》所唱的“刘大哥说话理太偏……”一样,我们看到,“花木兰”是个英雄,不是痞子,不是花瓶,不是小三,也不是男人的玩物,她是顶天立地的在很多程度上超越了男人的奇女子。
第四点,我觉得花木兰是个细心的人。“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里“东市”“西市”“南市”“北市”的一大圈,你可以看成是修辞手法,但若细想一想,也有“花木兰”细心的一面,她应该是进行了挑选,买最适合的。而不是随便挑一个地方就全买了。我想,细心加武力超群,这大概可以保证“花木兰”可以活得长久一些,也可以保证她能够立下功勋。“出门见伙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大概不是那些心无城府恨不得天下皆知的人能做到的。至于某些人以“燕雀”之心来猜“鸿鹄”之行,“谬以千里”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五点,我觉得“花木兰”是个能坚守初衷,不忘本心的人。“木兰从军”是为父尽孝,不是为了博功名,至于说为国立功,这是
3
她的能力使然。“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这充分说明了“花木兰”在军队中不是混日子,不是当花瓶,而是实实在在的功臣。“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这说明“花木兰”在诱惑面前,能够坚守本心,不忘初衷,并没有忘记自己最大的目的是什么,这不是那些拿了五毛钱就忘了自己祖宗是谁的人能理解的。当然,这样的人也不是很多,所以,“花木兰”的行为,才更见的可贵。 第六点,我觉得“花木兰”是个重视亲情、友情胜过重视功名的人。“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用富贵,只归故乡,不忘伙伴,应该能说明这一点了。
所以,我觉得“花木兰”是个正面的形象,在她的身上,寄予了我们民族很多很好的美德,真的不应该诋毁。革命先烈郁达夫在鲁迅追悼会上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邦,一个有英雄而不知尊重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生物之群。”所以,我不知道那些“恶搞”我们民族英雄的人是不是“汉奸”,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拿了某些势力的钱,我只觉得,假如我们的“英雄”都成了“狗熊”,高兴的会是谁呢?假如我们的“英雄”都成了“狗熊”,外敌入侵的时候,我们还能效仿谁呢?
至于某些“网友”说的,假如“恶搞”“花木兰”需要道歉的话,那么日本人是不是应该让那些拍抗日剧的人“道歉”?我只能说,你的“屁股”坐歪了。首先你不是“日本人”,其次你不是“战败国”,你以为日本人不想让你道歉?你真是太天真了。当年“华人与狗不
4
得入内”的时候,我们也有很多人不服来的,可是谁理你呢?当年日本人侵占东北的时候,我们也向“国联”申诉来着,可是有什么用呢?如今到好,日本人还没来,为日本人开路的先锋先来了。真他吗的汉奸何其多也!
为什么要道歉?因为影响范围不同。你几个人聚在一起,闲聊恶搞一下,以当前的坏境来看,也没谁闲得来抓你,但戏剧、小品、电影不同,它们影响范围太大,造成的后果太坏,所以,必须要注意影响。就像你打自家孩子和打人家孩子,这是不一样的;你朋友之间聊几句天和搞艺术创作,这也是不一样的;你恶搞自己和恶搞别人,也是不一样的。你先要搞清楚自己的立场,然后再来说话,我想,这会理智一些。
至于说“花木兰”是不是真有这么个人?这很重要么?当“艺术形象”已经确定的时候,生活原型反而会退到后台,作品都流传了这么多年 ,中学课本都选为了教材,形象已经确定,你非得把她“翻转”过来,你的目的何在?难道你觉得,一个“坏 ”的“花木兰”形象,一个“坏”的民族英雄形象,对于中华民族的崛起更有意义?或者,你不是中国人?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