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从业证《会计基础》练习题
蒋晶
第一章 总论
【例1-1】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借助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以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 答案:×
解析:会计在日常核算时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会计事项进行记账、算账、报账,必要时辅之以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等指标核算。
【例1-2】人事主管因业务发展需要,到人才市场招聘人才,招聘工作结束后,到财务部报销招聘中发生的展台费20000元。
【例1-3】下列符合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有( BCD ) A 为节省人工成本,费用会计兼职办公用品保管员
B 公司制度规定:库存现金由出纳每日清点核对,月末由会计人员监盘 C 公司成立审计部,对财务部生成的会计资料进行日常审计 D 公司制度规定:对200万元以上的投资,由公司董事会联席审批
解析:A由费用会计兼职办公用品保管员违反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与牵制制度。 【例1-4】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B )
A 核算与决策 B 核算与监督 C 分析与监督 D 预测与决策
【例1-5】2007年12月28日,甲公司从乙公司购入原材料一批,价款100万元,价款已支付,原材料已验收入库
【例1-6】下列属于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是( ABD ) A 持续经营 B 会计分期 C 权责发生制 D 货币计量 【例1-7】下列关于会计主体描述中正确的是( B )
A 会计主体的统一性特点要求会计工作应把会计主体的财务活动与业主及企业职工个人的财务活动统一核算和监督
B 会计主体限定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C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所有的会计主体都是法律主体,但法律主体不一定都是会计主体
1
D 会计主体只可以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性组织,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没有会计主体 解析:选项A会计主体的独立性特点要求会计工作应把会计主体的财务活动与业主及企业职工个人的财务活动相分离;选项C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所有法律主体都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选项D会计主体既可以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性组织,也可以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
【例1-8】如果企业宣告破产而清算,企业为准确分配破产财产,编制破产会计报表,持续经营基体前提仍然适用。 ( × )
解析:如果企业宣告破产而清算,则此前提不再适用,会计处理方法亦作相应改变,按国家关于“企业清算”的规定办理。
【例1-1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客观性,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将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 )
解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相关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将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例1-1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谨慎性,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低估资产或收益、高估负债或费用。( × ) 解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谨慎性,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例1-13】会计的一般对象可以表述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活动”( × ) 解析:会计的一般对象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例1-14】天恒科技2007年12月8日发布公告,更换原董事李天明,这一行为属于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对象。( × )
解析:更换董事,属于人事活动,不属于经济活动
【例1-16】甲公司计划于2008年2月7日从乙公司购入原材料一批,价款100万元。 【例1-17】甲公司为一物流企业,在生产经营旺季,从乙公司租入叉车一台,租期三个月;因生产发展需要,从丙公司融资租入叉车一台,该叉车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租期为9.5年,租期满后,甲公司有优先购买权。 甲公司从乙公司租入的叉车不能确认为公司资产;
2
甲公司从丙公司租入的叉车应确认为公司资产;
【例1-18】甲公司为一食品零售企业,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在年末盘点某食品时,发现库存100件,查询当时的入库凭证为2006年7月1日,保质期为12月。
解析:甲公司在2007年12月31日不能将该食品确认为资产。已过保质期,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例1-19】下列能确认为企业资产的有( AD ) A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B 预计采购的A产品 C 采购原材料形成的应付账款 D 自行开发的专利
解析:预计采购的A产品,不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不符合资产第一个特点;采购原材料形成的应付账款是一种负债,而非资产。
【例1-25】A和B个人计划组建注册资本100万元的甲有限责任公司,A占股80%,B占股20%,A以银行存款出资85万元。 净利润、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关系
【例1-26】所有者权益包括( ABC ) (2006年考题) A 实收资本 B 资s本公积 C 盈余公积 D已分配利润 解析:D已分配利润已流出企业,不属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例1-27】下列关于所有者权益说法中,正确的有( CD )
A 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在企业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即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
B 盈余公积是指所有者投入但不能构成实收资本,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C 所有者权益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D 所有者权益是一种剩余权益,从数量上说是企业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解析:选项A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只构成 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并不能代表所有者权益全部,选项B 所有者投入但不能构成实收资本,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属于资本公积
【例1-28】湖南国美电器有限公司销售电器取得经济利益流入
解析:销售电器是湖南国美电器有限公司的日常经营业务,因此企业在日常活动中
3
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应确认为收入。
【例1-29】2007年12月2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购销合同,约定在自合同签订之日起一个月内由乙公司供货100万给甲公司,如未按期供货,甲公司有权收取10万违约金。一个月后,乙公司未能如期供货,甲公司收到10万元违约金
解析:甲公司收到违约金虽然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但收取的违约金非企业日常经济业务,因此不能确认为收入.
【例1-30】甲物业管理公司2007年12月代供电局向业主收取电费共10万元;物业管理公司按收取电费总额的5%收取手续费即5000元
【例1-31】企业代收的款项不能作为收入确认 ( √ ) 解析:代收的款项非本企业经济利益流入,因此不能作为收入确认
【例1-32】下列关于收入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B )
A 收入是企业从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如处置生产设备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 B 收入一定能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C收入有时表现为企业资产增加,有时表现为企业负债减少,因此企业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一定实现了收入
D 企业收到当地税务机关税收返还款,符合收入要素
解析:选项A 处置生产设备属于企业偶然经济业务,不符合收入要素定义
选项D企业收到当地税务机关税收返还款属于企业偶然经济业务,不符合收入要素定义
【例1-33】甲公司为生产产品,领用原材料100万元;甲公司因违反税收法规规定支付税收罚款1万元。
【例1-34】下列属于费用确认条件的有( ABC ) A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B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C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D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
【例1-35】A和B两人筹建一家总资产为100万元的公司,A和B共出资80万元,向银行贷款20万元。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