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考编复习指导(内部资料)
关于第1-14章的重点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1.识记概念: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深入访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文件分析法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3.了解教育心理学产生、发展的简史。比如代表性著作和著名的心理学家, 1879年冯特,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1903年〈教育心理学〉,1868年,俄罗斯乌伸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
4.了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
1.识记概念:注意(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记忆(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思维、情绪和情感、社会性、社会性认知、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人格、认知方式
2.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
3.掌握心理发展的五种主要理论(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建构主义儿童发展观、社会—历
史发展理论和儿童整体发展理论),并能根据实际需要加以适当的运用。
4.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差异、人格差异(人格是个体与社会有关的完整而稳定的行为倾向的总和。学优生与学差生,如动机、主体性与适应)、认知方式差异,能根据这些差异因材施教。
第三章 学习心理
1.识记概念:学习、顿悟、有意义学习、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2.了解学习的内涵与特征,学生学习的特点;
3.理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及其对现代教学的影响,理论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对新知识获得、转化与评价)、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新旧知识的联系,主动根据经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教育实践的启示)关于学习实质和
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
4.结合实际,理解各派学习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价值。
第四章 陈述性知识的获得
1.识记概念: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概念学习、概念形成、概念同化、概念运用、例一规
法、规一例法。
2.了解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3.了解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条件。 4.了解影响概念学习的因素及概念学习的过程。
5.掌握促进概念学习的条件。
6.了解原理学习的主要形式。 7.掌握如何有效地进行原理教学。
第五章 程序性知识的获得
1.识记概念:模式识别学习、动作步骤学习、动作技能、智力技能
2.了解程序化知识的获得的阶段
3.了解程序性知识的划分及其学习过程的特点。
4.掌握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条件 5.了解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6.掌握如何培养动作技能。 7.理解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 8.了解智力技能的形成阶段。
9.掌握如何培养智力技能。
第六章 学习策略
1.识记概念:学习策略、自我调节学习、认知策略、集中注意策略、获取与编码策略、贮存和
组织策略、再认和回忆策略、元认知、学习策略教学。
2.了解学习策略的分类。 3.理解学习策略与信息加工的关系。 4.了解自我调节学习的模式。
5.联系实际掌握教师在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作用。
6.了解集中注意策略、获取与编码策略、贮存和组织策略及再认和回忆策略。
7.了解学生元认知发展的特点。
8.了解元认知策略在学习中的作用,联系实际掌握如何培养元认知策略。
9.理解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0.了解学习策略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学习策略教学的程序。
第七章 学习的迁移
1.识记概念:学习迁移、正迁移与负迁移、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自迁
移、近迁移、远迁移、产生式。
2.了解不同类型的迁移。
3.理解学习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换说、奥斯古德的迁移三维曲面模型、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产生式迁移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4.理解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以及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
第八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1.识记概念:问题、问题解决、定势、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创造性、头脑风暴法。
2.了解问题解决的特点与类型。
3.理解主要的问题解决理论与模式的基本观点(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苛勒的顿悟说、杜威的五步模式、约翰逊的三阶段模式、奥苏贝尔等人的模式、格拉斯的模式、问题解决过程的信息加工观点、
瓦拉斯的创造性解决问题阶段)及其对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启示意义。
4.了解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5.了解专家与新手在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差异。
6.理解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7.理解创造性与智力、人格的关系 8.了解创造性的评定原则、方法及评定工具。 9. 理解创造性培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0.联系实际掌握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
第九章 学习动机
1.识记概念:动机、内驱力、诱因、学习动机、内在动机、外来动机、成就动机、归因、习得
性无力感、自我效能感
2.了解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以及学习动机的分类。 3.理解主要学习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行为主义强化理论、人本主义的需要理论、成就动机理
论、归因理论、成就目标理论)
4.联系实际掌握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外来动机和内在动机。
5.掌握如何培养成就动机,如何进行归因训练以及如何消除无力感(消除学校中的不可控状况;防
止学生产生“结果不可控“的认知。培养意志)与增强效能感。
第十章 品德的形成
1.识记概念:品德、道德、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自律、他律、前习俗
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意义障碍。
2.了解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品德的心理结构、各组成成分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
3.了解品德的形成过程及其形成的特殊性。
4.理解西方关于品德形成的理论(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5.联系实际掌握如何培养道德品质(道德认识的形成与培养、道德情感的丰富与培养、道德行为的
形成与训练)。 第十一章 教学心理
1.识记概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能力倾向与教学的相互作用、发
现学习、合作学习、程序教学、掌握学习。
2.了解教学设计由哪些问题组成。
3.了解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
4.掌握教学目标的陈述及方法; 5.了解学习准备的必要性及学习准备的内容。
6.了解学习的最佳时期。
7.掌握教师应如何根据最近发展区思想安排教学。 8.理解能力倾向与教学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对教育的启示。
9.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
10.理解并能够结合实际运用几种新的教学策略(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程序教学及掌握学习)
第十三章 教师心理
1.识记概念:教师的威信、教学反思能力 2.了解教师的主要角色及其特点。
3.了解教师威信的作用。理解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因素。
4.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
5.理解教师的一般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6.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理解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7.联系实际掌握如何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关于教材的第12、14章
这两章不是本课程的重点章节,也就是说考试中的简答题、论述题、案例题不会涉及这两章的内容。
解答试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解答名词解释题:
解答这种题型时只需指出名词概念的含义,不需要对它作详细的说明。
2.解答简答题和论述题: 简答题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 论述题不仅要答要点,还要对每一个要点展开论述。
3.解答案例分析题:
首先,判断案例说明了什么相关原理,然后根据案例进行分析。
附综合练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