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评估检测(六)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2:23:5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 D.鱼类与藻类不只存在捕食关系

【解析】选B。根据题中信息可断定疟原虫与人为寄生关系,A正确;疟原虫也可以感染按蚊,则疟原虫与被其感染的按蚊为寄生关系,B错误;藻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是初级消费者,鱼类可捕食孑孓,为次级消费者,C正确;鱼类以藻类为食,二者为捕食关系,同时鱼类和藻类在水中因生存空间、氧气等资源而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D正确。 1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病毒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蚯蚓是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解析】选B。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太阳光属于非生物的能量,A项错误;硝化细菌能够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B项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是原核生物,也不属于分解者,C项错误;蚯蚓能够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属于分解者,D项错误。

15.(2017·潍坊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

B.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产生的物质和能量可以被植物利用 C.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基本相等

D.在食物链上的生物间信息传递可以双向进行,而能量流动只能单向进行

【解析】选D。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如硝化细菌,也属于生产者;分解者分解产生的无机物可以被植物利用,但能量不能被植物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大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16.如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84( )

A.图中共含有3条食物链

B.在该食物网中,鹰处于4个不同的营养级 C.蛇和鹰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D.若兔大量减少,鹰也会大量减少

【解析】选C。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鹰在这4条食物链中分别处于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即鹰处于3个不同的营养级。蛇和鹰因都捕食相思鸟而存在竞争关系,又因鹰捕食蛇而存在捕食关系。若兔大量减少,鹰会更多地以相思鸟和蛇为食物,故鹰不会大量减少。 17.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85( )

A.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是B、C能量之和 B.若C增加1 kg,则需要消耗A约42 kg C.B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C的个体数量 D.若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少

【解析】选B。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大于B、C能量之和,因为自身呼吸作用还要消耗一部分能量;若C增加1 kg,根据它们之间的传递效率4/25、3/20,则需消耗A约42 kg;B的个体数量不一定多于C的个体数量,数量金字塔有倒置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若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多。 18.某些地区大力发展了“稻—萍—鱼”立体农业,对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86

A.“稻—萍—鱼”体现了生态系统内群落的水平结构,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 B.是按照自然规律设计的生态农业,大幅度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C.弃耕后的稻田将先发生初生演替,再发生次生演替

D.放养鱼的数量与萍的生长量相匹配,依赖于生态系统内生物间特定的营养关系

【解析】选D。“稻→萍→鱼”空间立体养殖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生态农业是按照自然规律设计的,大幅度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弃耕后稻田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19.(2017·重庆模拟)下表是科研人员对稻鱼共生生态系统(即:同一片农田中既种水稻又养鱼)和水稻单种生态系统调查得到的部分数据,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87

调查农 农药投入 农药使用 水稻产量 处理 稻鱼 118 共生 水稻 113 单种 A.水稻单种生态系统在垂直方向上存在分层现象 B.稻鱼共生生态系统中的所有鱼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稻鱼共生生态系统没有达到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D.水稻单种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无竞争关系,有捕食关系

【解析】选A。水稻单种生态系统在垂直方向上存在分层现象,A正确;生物群落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因此稻鱼共生生态系统中的所有鱼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错误;与水稻单种生态系统相比,稻鱼共生生态系统能减少农药的使用,且能收获鱼,因此达到了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目的,C错误;水稻单种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D错误。

20.(2017·宜春模拟)土壤中某些真菌能与植物根系形成菌根,在菌根形成率低的某高寒草甸实验区进行菌根真菌接种,可提高部分牧草的菌根形成率。下图为接种菌根真菌后实验区内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88

11.02 6.9 6 635.26 7.21 3.2 6 417.12 372.2 22鱼产量 2户(户) (kg/hm) 次数(次) (kg/hm) (kg/hm)

A.真菌与优质牧草A是共生关系,与劣质牧草B是寄生关系 B.图中的种群密度应该是采用样方法调查出来的平均值 C.接种菌根真菌后,提高了实验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此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是因变量

【解析】选A。菌根真菌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同时有利于牧草进行光合作用,牧草为菌根真菌提供糖

类等有机物,两者是互利共生关系,A错误;图中的种群密度应该是采用样方法调查出来的平均值,B正确;接种菌根真菌后,提高了实验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此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是因变量,D正确。

21.如图为一个密闭生态缸处于良性状态的碳循环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89

A.行为信息在无机环境和异养生物①之间可进行单向或双向传递 B.三种生物的成分自左向右依次分别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生态缸需要放置在一个有适宜散射光的地方才能正常运转 D.可通过观察自养生物等的生活状况来判断生态缸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解析】选A。行为信息只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由于生产者、分解者是生态系统所必需的,因此可判断异养生物②是分解者,从物质转化方向分析,异养生物①是消费者;生态缸需要有能量的输入才能维持正常的运转,因此需要适宜的光照,但生态缸不能放在直射光下;若自养生物等能正常生活,则说明生态缸处于稳定状态。

22.(2017·新乡模拟)研究人员绘制了某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甲)和碳循环示意图(如图乙),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90

A.图乙中的A、D在图甲中没有体现,C可对应图甲中4种生物

B.池塘中各个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演替情况属于种群水平上的研究问题 C.某个季节光照减弱,鲢鱼上浮到池塘水面使群落的垂直结构改变 D.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干扰会造成温室效应,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之一

【解析】选B。根据图乙信息可知A是大气中的CO2库,B是生产者,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图甲中有

2019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评估检测(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kpvs3x5i49sc9l3ppnv1xep036fj7019f5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