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图乙相比较,图甲中没有体现的是A和D,图甲中的消费者有4种,A正确;各个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演替情况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问题,B错误;由于光照减弱,水体中的植物垂直分层出现了变化,因此导致鲢鱼向上层转移,说明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改变,C正确;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对碳循环的干扰会造成温室效应,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之一,D正确。
23.(2017·襄阳模拟)如图是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91
A.该曲线表明,某生态系统中一个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只与时间有关而与其他物种无关 B.CD段种群数量增加缓慢,其主要原因是存在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有限等 C.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积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 D.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E时期
【解析】选B。该曲线表明:某生态系统中一个物种的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但不能表明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与其他物种的关系;CD段种群数量增加缓慢,其主要原因是存在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有限、种内斗争加剧等;密闭的恒定容积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会出现负值(即死亡率大于出生率);C点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为K/2,所以在捕捞海洋经济鱼类时,种群数量应保持在K/2的水平,使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24.生态护坡是指利用植被对斜坡进行保护的综合技术。下图为某海岸生态护坡及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则以下论述合理的是(图中字母代表不同种群的同化量)( )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92
A.低潮带至超高潮带分布的植物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在人类的参与下,植被稀少的荒滩通过次生演替成为物种较丰富的坡地群落 C.图示食物网中,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b+d+e)/a D.图示所有生物可以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解析】选B。低潮带至超高潮带分布的植物不同,这是由地势起伏引起的,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由荒滩(植被稀少)演替为物种较丰富的坡地,此为次生演替;在食物网中,a为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b+d+e)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而图中只给出1个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因此,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无法求出;生物群落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缺少分解者。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2分)
25.(10分)(2017·重庆模拟)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开垦草地,培育蔬菜,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下列问题: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93 (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人在该岛屿的生态系统中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
(3)人登岛后开垦草地,培育蔬菜,与登岛前相比,小岛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解析】(1)人和狐都捕羊,人还捕狐,所以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2)人食用蔬菜、羊、野兔和狐狸,因此人属于第二、三、四营养级。
(3)人登岛后,由于开垦草地,培育蔬菜导致物种多样性降低,因此与登岛前相比,小岛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
(4)一般情况下,病毒有特定的宿主,被捕食者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数量减少,病毒由于宿主的减少,数量也减少,传染病流行程度减弱。 答案:(1)竞争和捕食 寄生 (2)二、三、四 (3)减弱 开垦草地,培育蔬菜导致物种多样性降低 (4)减弱
26.(8分)某水库中养殖了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鲤鱼,为了提高鱼类的产量,需定时投放饵料。请回答:
(1)流经该水库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水库中不同种类的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这体现出群落的________结构,形成这种结构的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不同。 (2)为调查青鱼的种群密度常采用________法。调查结果显示,青鱼种群中幼年、成年和老年个体的数量比接近1∶1∶1,则青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__。
(3)周边居民将生活污水倒入水库中,但并未破坏水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是因为水库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若该水库被废弃,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演替。
【解析】(1)因为人工不断投放饵料,所以流经该水库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水库中不同种类的鱼占据不同的水层,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形成这种结构的原因是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不同。 (2)青鱼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因此调查青鱼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若水库中青鱼种群中幼年、成年和老年个体的数量比接近1∶1∶1,则该青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稳定型。
(3)周边居民将生活污水倒入水库中,但水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未被破坏,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如果该水库被废弃,则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 答案:(1)大于 垂直 食物条件 栖息空间 (2)标志重捕 稳定型 (3)一定的自我调节 次生
27.(12分)(2017·中山联考)图Ⅰ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Ⅱ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Ⅰ中构成生物群落的是________,其中①过程表示________作用,大气中CO2的来源除了图中所示之外,还可来自________。
(2)图Ⅱ中有______ 条食物链,丙和丁的关系是______ 。该食物网中,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1×10kJ,能量传递效率按10%~20%计算,则最高营养级至少能获得________kJ的能量。
(3)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Ⅰ中某种绿色植物的数量锐减,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数量发生了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________调节来实现的。 【解析】(1)图Ⅰ中A是生产者,D是初级消费者,E是次级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构成生物群落的是A、B、D、E,其中①过程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大气中CO2的来源除了图中所示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之外,还可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
(2)图Ⅱ中有4条食物链,丙和丁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求最高营养级至少能获得的能量,按最长食物链、10%的传递效率计算,即:甲→乙→丁→丙→戊,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1×10kJ,则戊至少能获得的能量为:1×10×10%×10%×10%×10%=1×10kJ。
(3)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主要通过负反馈调节来实现。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某种绿色植物的数量锐减,而其他生物数量发生了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1)A、B、D、E 分解者的分解 化石燃料的燃烧 (2)4 捕食和竞争 1×10 (3)负反馈
28.(10分)(2017·资阳模拟)根据2001~2011年对祁连山北坡毒杂草型退化草地群落演替过程的观察研究,在地貌相对一致、地形平缓的冬春草场,结合草地放牧管理和草地群落学调查,选取了四户牧民的西北针茅草地作为实验样地,分别为未退化草地(Ⅰ)、轻度退化草地(Ⅱ)、中度退化草地(Ⅲ)和重度退化草地(Ⅳ),绘制各样地概况和群落特征如下表。供试草地每年6~11月休牧,其余时间正常放牧。请回答下列问题: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594
样 海拔 地 (m) 高度 狼毒 盖度 密度 西北针茅 密度 高度 群落 丰富 优势 4
8
4
8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