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以下内容由李天乐乐精心为您呈现! 种认知方式属于:( )
A、场独立型 B、沉思型 C、冲动型 D、场依存型 3、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策略是:( ) A、合作学习 B、情境教学 C、发现学习 D、程序教学
4、“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这种学习就是( )
A、记忆学习 B、尝试学习 C、机械学习 D、意义学习
5、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认知、审美、创造的需要归人了哪类需要之中?( )
A、安全需要 B、尊重、成就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 6、迁移的形式训练说强调:( ) A、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B、发展了的心理官能 C、已有经验的概括化 D、对情境关系的理解
7懂得了(a+b)2展开,就会解(2a+3b)2等,属于:( ) A、顺应迁移 B、同化迁移 C、重组迁移 D、逆向迁移
8、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这符合:( )
A、效果律 B、近因律 C、准备律 D、练习律 9、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 ) A、群体凝聚力 B、课堂气氛 C、群体规范 D、学校人际关系
10、把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定型的、一体化的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以下内容由李天乐乐精心为您呈现! 动作,称为:( )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11、计划安排每天自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的:( ) A、组织策略 B、认知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2、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提出者是:( ) A、桑代克 B、苟勒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13、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高见,具有新奇性。这反映了创造性的什么特征?( ) A、变通性 B、流畅性 C、独创性 D、选进性
14、学习把白菜、青菜、番茄概括为“蔬菜”,这种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连锁学习 D、命题学习
15、学生希望得到同学的友谊、老师的关心,这是哪一种需要?(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 16、布鲁纳的学习论是:( )
A、完形—顿悟说 B、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C、认知—结构学习论 D、建构主义
17、布卢姆等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 ) A、道德目标 B、动作技能目标 C、发展目标 D、健康目标
18、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 )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以下内容由李天乐乐精心为您呈现! A、健康的生活 B、健康的习惯 C、健康的环境 D、健康的心理
19、论理道德发展走向成熟,可以较自觉地运用道德原则调节自己的行为,是出现在学生发展的:( )
A、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 C、高中阶段 D、初中阶段
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成功律 D、成功—成功律 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以下内容由李天乐乐精心为您呈现! A、完形—顿悟说 B、认知—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1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
A、知识巩固 B、知识运用 C、知识提起 D、知识迁移
11、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率。这是运用了( )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交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12、学习策略中的一种——元认知策略、包括制定认知计划(计划策略 )、监视计划执行(监视策略 )和( ) A、调节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实施策略 D、价值性
13、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交通性、独创性和( ) A、多样性 B、迅速性 C、流畅性 D、价值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