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2020学年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课时作业: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22:20:4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课时作业(五)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樯橹(qiánɡ) .擂台(lèi) .

B.蓑衣(suō) .萧瑟(sè) .C.埋怨(mán) .挟持(xié) .

D.粳米(ɡěnɡ) .星宿(xiù) .答案 B

解析 A项,羽扇纶(ɡuān)巾;C项,洗洗涮涮(shuàn);D项,粳(jīnɡ)米。

酹酒(lèi) .

羽扇纶巾(lún) .料峭(qiào) .拾级而上(shè) .着陆(zhuó) .

洗洗涮涮(shuā) .泊车(bó) .

引吭高歌(hánɡ)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桅杆

C.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吟啸:吟咏长啸

D.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轻:不仅有轻便之意,也有“无官一身轻”的感觉 答案 B

解析 B项,“樯橹”本义是桅杆和船桨,在词中借指曹操的水军。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 .C.卷起千堆雪 .答案 C

解析 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无活用现象。 4.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B.“浪淘尽”三字,把滚滚东流的长江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也蕴含

B.樯橹灰飞烟灭 .D.都门帐饮无绪 .

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从形、声、色三方面勾画了古战场的雄奇壮丽。

D.这首词在“怀古”的基础上“伤今”,词作最后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伤,感情沉郁而又悲慨。 答案 B

解析 “浪淘尽”三字,没有蕴含“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这是为下文“怀古”作铺垫,以表明作者对古人的追怀。

5.下列对《定风波》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B.这首词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作者苦乐随缘、开朗乐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

C.上片前两句是作者的人生写照,也是全词的主题,以下情感都是由此而发。

D.“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表现了作者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对仕途风浪无所畏惧的精神。 答案 D

解析 表现的应是作者坦然面对人生风雨、淡然处世的态度。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部分词分成两段,称为“双调”,有的分为三段、四段,称为“三叠”“四叠”。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

片”“下片”或“上阕”“下阕”。

B.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词坛名家的词风大体上可归于婉约派。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大都婉丽柔美,含蓄委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答案 B

解析 苏轼是豪放派代表人物,其他几位可归于婉约派。 二、名句名篇默写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绘了一幅雄伟、壮丽的赤壁风景图,这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刻画了英雄周瑜的英姿勃发,从容镇定,其中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词人洒酒祭月,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4)《定风波》中表现苏轼旷达的气度、宽广的胸襟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2)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3)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4)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三、文本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8.这首词的上片集中笔墨写景,请摘录其中写景的语句,简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江水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这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到风流人物的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乱石”三句,

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不同感觉的浓墨重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鸣、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9.这首词的下片集中笔墨怀人,在众多的“风流人物”中,作者为什么仅写周瑜一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词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所作,是借古事以抒己怀。下片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周瑜风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自己一生壮志难酬、华发早生、功业无成。在对比中表达了词人的郁愤和感慨。 (二)阅读《定风波》,回答10~13题。

定 风 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0.本词记述了作者被贬黄州时途中避雨的生活小事。其上阕和下阕表现的感受有什么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上阕写途中遇雨处之泰然,下阕语意略转,先说“微冷”,流露出一缕不快之情,随后很快又被旷达的心情所排遣,转而为乐观。 11.“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比喻什么?这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比喻政治上的风雨。这一句表达作者厌恶官场的黑暗生活而想要归隐的思想。

12.这首词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于同一时期,两首词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多写古战场景色和古人气概,借古事抒发个人情怀,衬托自己不得志的内心郁闷;《定风波》写眼前情境,显示出作者开朗的胸襟和旷达的性格。

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何妨吟啸且徐行”中的“徐”字绘出从容不迫的步履,更透出从容恬淡的心态,写形而神蕴其中。

B.“莫听”“何妨”“谁怕”三语一气呵成,自然地推出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境界。

C.“归去”既指出游归去,又借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语意,表明词人摆脱官场的愿望。

D.“也无风雨也无晴”完全是描写词人归去时的情景,行文至此,描绘了出游过程中天气变化的三种情况:雨→晴→阴。 答案 D

解析 出游过程中天气只有两种变化情况:雨→晴。 四、拓展阅读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两个小题。

行香子·述怀

苏 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①,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 ①《庄子·知北游》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古人将日影喻为白驹,意为人生像日影移过墙壁缝隙一样

短暂。

(1)本词上阕前三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以景起兴,引起下文的抒情议论,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深沉思索,为下阕抒发“不如归去”之意作铺垫。②对比反衬。幽静的夜晚,如银的月色,满杯的美酒,以眼前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与下文人生中为名利劳神费力作对比,反衬追名逐利的无聊。

解析 本题为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中的作用类试题。诗歌开头句的作用一般是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衬托了诗人的某种感情,以景起兴引起下文,为下文的抒写作铺垫,与下文的内容形成对比或构成反衬。 (2)“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来看,词人真的想归隐吗?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词的确流露了词人在政治上的苦闷情绪,“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一种不被知遇的感慨,名利在作者眼里如过眼云烟,建功立业的抱负难以实现,于是想到远离官场,归隐田园;但“几时归去”表明作者并不想真正的归隐,因为他并不厌弃人生,只想功成身退,从中看到的仍然是他的旷达。

解析 要准确地理解、把握词人的情感,就要结合词所描绘的景物的情调和词中的关键语句加以理解。下片写“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

归去”实际上表明作者看淡了名利,“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愤激之语,词人并不想真正的归隐,因为他并不厌弃人生,只想功成身退,从中看到的仍然是他的旷达。 五、文字运用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一般地说,常规能源指技术较成熟__①__,而新能源通常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过去一直被视作垃圾的有机废弃物被重新认识,作为一种能源资源化利用的物质而受到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因此,__②__也可看作是新能源技术的一种形式。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既是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手段,__③__,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最终能源选择。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 ②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③也是环境(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

解析 答题时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语,按照字数要求合理补充。尤其是第③句,结合前文“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

“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以及横线前的一句“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既是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手段”可以推知此处应该是和“环保”有关。

16.把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媒体称,英国沃达丰公司西班牙分公司6月10日宣布,采用中国公司设备的商用5G服务拟在6月15日于西班牙的15个城市投入运营。这15个城市包括马德里等,这将使沃达丰成为西班牙市场第一个5G网络运营商,而西班牙也由此成为继瑞士、英国之后,又一个开通商用5G服务的欧洲国家。

报道认为,早在3G、4G时代,中国公司的设备就在欧洲通信业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沃达丰、西班牙电信、德国电信等主流服务商都大量使用中国公司的设备构建其通信基础设施。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公司的5G设备技术已经领先于诸多竞争对手,其性价比也更为出色,弃用中国公司的设备有可能导致欧洲国家需要用更长的时间、更高的成本来完成5G部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关键信息:①中国5G设备技术领先;②性价比出色;③英国沃达丰公司;④采用中国设备的商用5G服务;⑤6月15日在西班牙投入运营。

17.这是《南方周末》为宣传自己而作的一幅广告宣传图片,请你根

据这幅图片补写一句立意鲜明、符合该报纸定位的广告词(不超过10个字),并用简明得体的语言解读这则广告词的内涵。

广告词:《南方周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南方周末》),根系中国。

内涵:扎根现实土壤,深入社会脉络,在这里,读懂中国。(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漫画类试题要仔细观察漫画中的文字和画面,弄懂漫画设计者的创意。此漫画没有文字,但题干已经说明它是报纸《南方周末》的宣传画;画面内容是棵根系发达的参天大树,画面的主要比例在根部,根系发达,有粗有细,形状与中国地图一致,代表中国。由此可知漫画意在表明《南方周末》报刊扎根中国现实土壤,深刻全面地反映社会现实。据此作答,注意广告词的字数限制。

一、基础知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________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过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祐党人碑”,累及子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此整日里________、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革命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________。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使他的才华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提出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

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蔓地从中国文化史中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________。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身不由己 不修边幅 停止 失色 B.不由自主 蓬头垢面 停滞 失重 C.不由自主 蓬头垢面 停滞 失色 D.身不由己 不修边幅 停止 失重 答案 C

解析 身不由己:自己的行动不能由自己做主。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此处突出因苏东坡性格太具魅力,使人们心甘情愿控制不住地被他吸引,为他倾倒,选“不由自主”。不修边幅: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重在突出随便,不拘小节。蓬头垢面:形容头发很乱、脸上很脏的样子。重在突出生活条件差。上句说苏东坡没有多少太平日子,由此可知选“蓬头垢面”。停止:不再进行。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从苏东坡的人生际遇看这里用“停滞”更合适。失色:失去本来的色彩或光彩。失重:失去原有的重量、

分量。此处因前文有“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所以用“失色”更好。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B.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C.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D.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答案 A

解析 根据前文“有了……”后面接“才让……”更恰当,排除B、D两项;根据语段第一句“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可知,应先说才华,再说气度,排除C项,故选A项。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还有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使然。

B.还由于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C.还在于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D.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 答案 D

解析 A、B、C三项“还有……使然”“还由于……所致”“还在于……

所致”都是句式杂糅。 二、名句名篇默写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又写出了守军威武雄壮的气势。 (2)庄子《逍遥游》中在论述“小年不及大年”时,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小年与以五百岁为春的冥灵的大年作比较。 (3)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月”阐述了天地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___”,从“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___”。

答案 (1)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2)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解析 易错字:(1)摧,鳞;(2)晦,朔,蟪,蛄;(3)曾,瞬。 三、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秋风(其二) 杜 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坠,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D.秋风起而动归思,对着眼前的风中衰景,诗人期待有朝一日回归故里,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的白发苍苍的老人。 答案 D

解析 D项,“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的白发苍苍的老人”表述错误,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归家之日早已白发满头,极写心中悲苦。

6.有人说,该诗后四句抒发诗人的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最后四句,句句饱含悲情,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夜为悲,他日归家却已漂泊一生白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

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悲。②但悲情中却有乐笔,“不知明月”句用语俏皮,妒忌他人团圆的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院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之乐。③后四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悲情是主调,虽有想象中的归家之乐,但对照眼前不得归的现实处境,让人更觉不归的心酸。 解析 第一步,审清题干,抓住关键词“思归”“悲中有乐,乐而更悲”。第二步,结合题干关键词和诗句进行逐句分析。最后四句抒发的是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体现在“不知明月”一句,用语俏皮,在眼泪中饱含希望之乐;“乐而更悲”体现在虽有想象中的归家之乐,但眼前却不得归,两相对照,更增悲意。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表述,形成答案。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

满 庭 芳 苏 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①

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②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③,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注】 ①陈慥:字季常。东坡至黄州,季常数从之游。②司州:唐代武德初以黄陂置南司州,王长官当时居住在黄陂。③摐摐:拟声词,形容雨声。

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县”表明历史悠久,“云溪”“竹坞”“松窗”凸显环境之幽,“江南岸”三句则写与王长官在黄州会面的缘由。

B.下片转入景语,描写雨过风起、烟云迷离的景象,借景邀王先生喝酒,侧面表现了王先生高雅的志趣。

C.“居士先生老矣”是劝酒之辞,意思是王先生虽然老了,但相见如梦,还是要把酒言欢,珍惜相逢,一醉方休。

D.最后三句写分手在即,“行人未起”而鼓声催发,表现了相聚的愉

悦和分别的不舍。 答案 C

解析 “居士先生老矣”并不是劝酒之辞。而是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叹。

8.本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友人的赞颂之情。通过对苍桧、竹、云溪的描述,赞颂友人不慕荣利、风骨凛然、志趣高雅。②相聚的欢愉之情。酒逢知己千杯少,豪爽奔放,心情愉悦。③惜别之情。鼓声催发,表现了相互留恋、不忍离别的惆怅。

解析 上片可抓住苍桧、竹、云溪等物象的特征,领会作者对王长官品格的赞美之情;可抓住“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等句,体会作者结识王长官的欣喜与豪迈的情怀;下片借景抒情,客还未发,“船鼓已逢逢”,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意。 四、文字运用

9.(研发题)下面是某职业介绍所开业致辞中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

值此美好的金秋菊月,菊香四溢。我们在这里隆重庆贺臻好职业介绍所开业。我谨代表臻好职业介绍所,向在座的各位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恭迎各位光临宝号!

我们将秉承诚信互利的原则,真心服务。对于求职就业方面的问题,竭诚欢迎各界朋友前来请教,我们一定鼎力相助,不吝赐教。接下来我们将向在场各位惠赠《就业服务指南》一书。谢谢大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宝号”改为“本所”;“请教”改为“垂询”;“鼎力相助”改为“大力支持”;“不吝赐教”改为“尽心解答”;“惠赠”改为“敬赠”。 解析 语言表达得体要注意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场合、对象、时间、目的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达。 10.阅读下面几位高三学生的对话,完成小题。

甲:我特别想读些经典著作,但现实是时间太紧,只能利用学习间隙翻翻杂志,一次还只能看几篇,一点都不过瘾。

乙:看看杂志也挺好的,不占用大块的时间,读一篇可以,读两篇也可以,想停就停,多方便啊!还可以积累作文素材呢!

丙:我呢,更想读一些作文指导类的书籍,尤其是优秀作文选那种。花费时间不多,效果比看杂志要好。

(1)根据材料,概括高三学生课外阅读的两个特点。(每点不超过4个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写一段评论性文字。不超过80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碎片化、功利性

(2)碎片化和功利性阅读,使得学生阅读范围十分狭窄,缺乏深度思考,不利于文化知识的积累,也无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影响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

11.把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不超过50个字。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始于明代。近日,英国杜伦大学证实,该校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院考古所,联合整理研究了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种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表明这些陶瓷是当时随阿拉伯商人经印度洋与红海贸易到达地中海地区的。这就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大大向前推进了,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关键信息:①中英联合考古研究;②中欧陶瓷贸易起始时间不晚于唐代;③“海上丝绸之路”在唐代已延伸至西欧。

解析 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①摘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②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

缩语段,连缀语句。③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

2019-2020学年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课时作业: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解析)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l08r0cnwo4m0xd0pw4b4c2db011w500m5g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