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国立师大附中九十三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期末考国文科考题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7 2:19:3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0. 下列各組文義,何者兩兩呼應?

(A) 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B)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C) 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弱之勝強,柔之勝剛

(D)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11. 下列各文句,語意說明正確者為何?

(A)「京報連登黃甲」意指恭賀範進科考已然連中三元-《範進中舉》 (B)「不問可否,不論曲直」意謂不知逐客是對是錯-《諫逐客書》 (C)「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強調人生如夢,一切追求轉眼成空-《蘭

亭集序》

(D)「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實則暗示屈原應當隨俗浮沉,不要立

異鳴高-《漁父》

12. 屈原的《卜居》與《漁父》皆採主客問答的形式,對後世文學作品不無影響, 下列選項何者與此無關?

(A)蘇軾《赤壁賦》 (B)劉基《賣柑者言》 (C)杜牧《阿房宮賦》 (D)歐陽脩《秋聲賦》

13. 下列文句,何者用字完全正確無誤? (A)奏摺出現了皺折,是何等大不敬的事

5

(B)胡屠戶前倨後恭,換了一副面孔,終至卑恭屈膝

(C)天朗氣清的春秋佳日,校園裡不聞學童嬉鬧聲,但聞處處書聲琅琅 (D)英明的君王當能開張聖聽,廣開諫言之路,以期俾補闕漏

14. 歇後語可分為(一)「喻意式歇後語」,如「老太婆的棉被」-蓋有年矣;(二)「諧音式歇後語」,如「孔夫子搬家」-盡是書(輸)。下列何者不屬於「喻意式歇後語」?

(A)電線杆當筷子 (B)四兩棉花 (C)禿子跟著月亮走 (D)吃鹹魚蘸醬油

【閱讀測驗】

淮北蜂毒,尾能殺人;江南蟹雄,螯堪敵虎。然取蜂兒者不論斗,而捕蟹者未聞血指也。蜂窟於土或木、石,人蹤跡得其處,則夜持烈炬臨之;蜂空群赴燄,盡殪,然後連房刳取。蟹處蒲葦間,一燈水滸,莫不郭索而來,悉可俯拾。惟知趨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殞也固宜。《姚鎔雜文》

15. 本文的主旨是:

(A)嘲諷蜂蟹不知趨吉避凶 (B)告誡人們蜂蟹的可怕 (C)警惕世人不可趨炎附勢,以免禍及其身 (D)教導人們如何捕捉蜂蟹

16. 「人蹤跡得其處」,「踪跡」在這裡的詞性是:

6

(A)副詞 (B)名詞 (C)形容詞 (D)動詞

17. 有關對聯的應用,下列選項中正確者為何? (A)「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中秋聯

(B)「畫外得形神、維妙維肖,鏡中留印證、即色即空」-眼鏡行聯 (C)「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諸葛武侯廟聯 (D)「大塊能相假,名山不相藏」-樓臺亭閣聯

18. 下列「 」中成語的使用,正確的選項是:

(A)九二一賑災的活動,一度使人們熱烈參與;沒想到事過境遷,如今已成

「昨日黃花」,鮮少有人關心

(B)總經理表面上和藹可親,暗地裡卻常「倩人捉刀」,以借刀殺人的手段排

除異己

(C)周傑倫的演唱會盛況空前,大家齊聚一堂共同聆賞,整個臺北市「十室

九空」

(D)志明正值「春秋鼎盛」之年,事業、感情兩得意;無怪乎意氣風發、洋

洋自得

二、多重選擇題:36%(每題3分,答對1個選項得0.6分,答錯1個選項倒扣

0.6分,未答者不給分亦不扣分)

19. 有關近體詩、詞、曲的比較,下列敘述正確的有那些?

7

(A)此三者惟元曲有科、有白,然皆可合於樂,皆是音樂與文學的結合 (B)詞可說是宋代的新詩,曲則可稱為元代的新詞;故散曲的小令即是由詞

的小令演變而來,惟元曲因有襯字以致字數不定

(C)詞以婉約為正宗,曲則通俗駁雜,且元曲當中南曲較北曲委婉柔和,「南

洪北孔」即此之謂也

(D)元曲當中的《梧桐雨》與《長生殿》皆是描寫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

事,與陳鴻的《長恨歌傳》屬同一歷史題材

(E)雜劇屬北曲盛行於元、明,傳奇屬南曲盛行於明清;這些劇曲的創作多

所淵源於前代詩文,如高明的《琵琶記》即是根據白居易的《琵琶行》改寫而成

20. 關於《中庸》章句的闡釋,敘述正確的選項有那些?

(A)「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和樂且耽。宜爾室家,樂爾妻孥」,

其義可與《詩經》「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禦於家邦」相互印證;使人明瞭家庭和樂的重要

(B)「君子居易以俟命」意即「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皆言君子能

謹守既定的分位,且能積極開拓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C)「莫見乎隱,莫顯乎微」其義同於「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強

調君子內在實學的重要

(D)由「天命之謂性」可知《中庸》亦主張人性本善,此與孟子言:「萬物皆

8

国立师大附中九十三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期末考国文科考题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lc2u11wba0zn011pbcc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