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比例尺结合图示中海拔100米以上丘陵区域范围估算其面积约为900 m2,据此判断大约需要的杨梅苗数量。
2.A段村道附近多碑刻和古寺,为开发旅游资源,方便游客观赏,村道比较弯曲。
20.(2019·江苏模拟)下图中,当a、c值相差20°时,该地的纬度值是( )
A.23°N C.43.5°N 【答案】20.B 【解析】
20.由曲线图可知,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说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可知,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之差为47°,即可知c=23.5°,求得a=3.5°。由a为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计算出该地纬度为63°N。
(2013·上海地理)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据此完成21~22题。
B.63°N D.27°N
21. 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 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
A.①② C.①④ 【答案】21.D 22.C 【解析】
21.考查人口容量的计算。根据题目叙述: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四地耕地面积相同,但是由北向南农作物由一年一熟变化为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④地熟制最高,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较小,所以④地的理论人口容量最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2.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人均用水总量小于人均水资源总量表示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图中①和④人均水资源总量大于人均用水总量。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019·合肥模拟)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 000元和1 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和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下面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23~25题。
B.②③ D.③④
23.X、Y、Z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
A.甲、乙、丙 C.丙、甲、乙
B.乙、丙、甲 D.丙、乙、甲
24.在距城镇OJ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 )
A.E、F C.E、H
B.F、G D.F、H
25.与其他两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Z( )
A.单位距离运费最低 B.单位距离运费最高 C.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 D.总是收益最低 【答案】14.D 15.C 16.A 【解析】
23.由本题提供的材料可知当运费为0时,丙收益最高,乙次之,甲最低。因此丙可付地租能力最高,因此距城镇应最近,其次是乙,最远是甲。故选D项。
24.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农作物收益与城市距离不断变化,在不同距离范围内有最大收益的农作物,因此在某范围内就应种植收益最高的农作物。从图中可以看出,在OE范围内,种植丙类农作物收益最高;在EH范围内,种植乙类农作物收益最高;在HJ范围内,种植甲类农作物收益最高,故选C项。
25.当运距为0时,收益甲:600-200=400元,收益乙:1 000-400=600元,收益丙:1 400-600-800元。当收益为0时,运距甲为OJ,乙为OI,丙为OG,单位距离运费甲=400/OJ,乙=600/OI,丙=800/OG,运费甲分子最小,分母最大,单位距离运费最低,故甲(z)最低。故选A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