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专项突破练习
专题十 化学实验(3)
1、下列实验室制取、干燥、收集NH3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2、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对应所得到的结论都正确是( ) 选项 A 液褪色 向硫代硫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刺激B 性气味气体产生 在FeCl3溶液中加入适量Fe粉充分反应C 后,再滴加几滴铁氰化钾溶液,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将钢铁门与外加电流的正极相连,一段时D 间后钢铁门没有被腐蚀 3、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制备供氢剂氢化钙?CaH2?,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牺牲阳极保护阴极法 HCl酸性大于H2SO3 实验操作和现象 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草酸,紫色溶H2C2O4具有漂白性 结论 2Fe3+Fe=3Fe2+++ -3Fe2+2[Fe(CN)6]3= Fe3[Fe(CN)6]2↓
已知:氢化钙遇水剧烈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条件下,粗锌(含少量铜)比纯锌反应速率慢 B.酸R为浓盐酸,装置b中盛装浓硫酸
C.装置d的作用是除去氢气中的杂质,得到干燥纯净的氢气
D.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等装置冷却后再关闭活塞K 4、对于如图所示实验,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或操作正确的是( )
A.实验甲:匀速逐滴滴加盐酸时,试管中没气泡产生和有气泡产生的时间段相同 B.实验乙:充分振荡后静置,下层溶液为橙红色,上层为无色 C.实验丙:由MgCl2·6H2O制备无水MgCl2
D.装置丁:酸性KMnO4溶液中有气泡出现,且溶液颜色会逐渐变浅乃至褪去 5、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向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滴入KSCN溶液 现象 结论 A 溶液变红 稀硫酸能氧化Fe2 +Cu与浓硫酸反应,将反应混合物 B 冷却后,再向反应器中加入冷水 溶液变蓝 验证生成Cu2 +C 向盛有Na2SO3溶液的试管中向 加入BaCl2溶液,再滴入稀硝酸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阳极附近溶液变原Na2SO3溶液已被空气中O2氧化 D 电解Fe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在阳极附近滴加KSCN溶液 Fe2的还原性 +红,并无气 泡产生 强于Cl -6、某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图中夹持装置省略)测定制备的CaCO3粉末的纯度(样品中杂质不与酸反应,反应前装置中的CO2已全部排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缓入空气的作用是将反应结束后装置中残留的CO2全部鼓入到C装置中被吸收 B.A装置和D装置都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CO2气体进入C装置而产生误差
C.为了防止B中盐酸挥发产生干扰,必须在B、C装置中间加一个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
D.若CaCO3样品的质量为x,从C中取出的沉淀洗净干燥后的质量为y,则CaCO3的纯度为
y?M(CaCO3)?100%
x?M(BaCO3)7、如图所示装置中,向容器甲内充入0.1mol NO气体。干燥管内装有一定量Na2O2,从A处缓慢通入CO2气体。恒温下,容器甲中活塞缓慢由D处向左移动,移至C处时容器容积缩至最小,为原体积
9,干燥管中物质的质量增加了2.24g。随着CO2的继续通入,活塞又逐渐向右移动。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活塞从D处移动到C处的过程中,通入的CO2气体为2.24L(标准状况) B.NO2转化为N2O4的转化率为20% C.容器甲中NO已反应完
D.活塞移至C处后,继续通入a mol CO2,此时活塞恰好回至D处,则a小于0.01 8、实验室以苯甲醛为原料制备间溴苯甲醛(实验装置如图)。
其实验步骤为
步骤1:将三颈烧瓶中一定配比的无水AlCl3、1,2-二氯乙烷和苯甲醛充分混合后,升温至60℃,缓慢滴加经浓硫酸干燥过的液溴,保温反应一段时间,冷却。
步骤2:将反应混合物缓慢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搅拌、静置、分液。有机相用10%NaHCO3溶液洗涤。
步骤3:经洗涤的有机相加入适量无水MgSO4固体。放置一段时间后过滤。 步骤4:减压蒸馏有机相,收集相应馏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同学认为步骤1中使用1,2 -二氯乙烷的目的是作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B.乙同学认为可在该实验装置的冷凝管后加接一支装有无水MgSO4的干燥管,实验效果可能会更好
C.丙同学认为步骤2中有机相使用10%NaHCO3溶液洗涤可除去大部分未反应的Br2 D.丁同学认为步骤4中减压蒸馏有机相是因为间溴苯甲醛高温下容易氧化或分解
9、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草酸分解的产物,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装置处的酒精灯,后点燃F装置处的酒精灯 B.B装置中的现象为白色粉末变成蓝色,说明分解产物中有水生成 C.G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分解产物中有CO生成 D.C、D、E装置中分別盛放澄清石灰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10、某同学为测定Na2CO3固体(含少量NaCl)的纯度,设计如下装置(含试剂)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使③中沉淀质量测量准确,唯一的办法是:在②③间添加吸收HCl的装置
B. ④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气体影响实验的精确度
C. 实验后通入空气的作用是保证②中产生的气体完全转移到③中 D. 称取样品和③中产生的沉淀的质量即可求算Na2CO3固体的纯度 11、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检验CH3CH2Br在NaOH溶液中是否发生水解
将CH3CH2Br与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取出上层水溶液,用稀HNO3酸化,加入AgNO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淡黄色沉淀
B
检验Fe?NO3?2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 C
验证Br2的氧化性强于I2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可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
D
验证Fe?OH?3的溶解度小于Mg?OH?2
A.A
B.B
C.C
D.D
将FeCl3溶液加入Mg?OH?2悬浊液中,振荡,可 观察到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12、关于一些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几个( )
①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后,未将蒸馏水洗涤量筒后的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
②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将浓硫酸溶于水后,并不马上转移到容量瓶中,而是让其冷却至室温后才进行后续操作
③钠与氯气反应实验操作:取一块绿豆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干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观察现象
④钾空气中燃烧实验操作: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投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
⑤做Na的性质的验证实验时,在较大的钠块上切下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后,将剩余部分放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