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肿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摘要】 目的 探讨肝脏良恶性实质性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提高其诊断价值,减少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106例肝脏占位病变的患者中,肝血管瘤45例,原发性肝癌40例,转移性肝癌21例。患者均经CT或MRI或病理证实。结果 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脏血管瘤共106例,超声有共同和不同之处,临床意义不同。结论 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查在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地位,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关键词】
超声检查;肝脏肿瘤;CDFI
肝癌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脏的超声诊断中二维超声是基础,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查是在二维超声基础上,对肝脏实质和病灶的血流进行检测及分析,从而提高了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水平,尤其是对于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二者结合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来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并确诊的患者,其中男65例,女41例,年龄29~80岁。平均(57.32±7.54)岁。肝血管瘤45例,原发性肝癌40例,转移性肝癌21例。患者均经CT或MRI或病理证实。
1.2 方法 仪器采用Aloka SSD-35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3.
5 MHz。先用二维声像图行肝脏大小、形态多切面扫查,确定肿瘤部位、大小、形态、数目与血管关系,回声,有无声晕,测量肿瘤大小,再用超声多普勒观察肿瘤血流信号,测量血流的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
2 结果
45例肝血管瘤中患者多数无临床症状,超声检查中发现,少数有肝部不适。超声表现:①高回声型:最常见,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内部可见散在点状低回声或少许纤维条光带;②低回声型:肿瘤回声明显低于肝实质,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周围有高回声包膜,内部有不规则小等号,后方回声增强;③混合型:多见于大血管型,为典型的蜂窝状网络结构,边界清晰,周围有高回声包膜。彩色多普勒表现:尽管肝血管瘤内血流丰富,但由于瘤体内血流速度较低,彩色多普勒不易测到血流信号,故血流信号检出率极低。40例原发性肝癌,29例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4例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展为肝炎后肝硬化3例为酒精性肝硬化,4例无诱因。原发性肝癌超声影像表现中,直径<3 mm的小肝癌,多单发,边界较清晰,结节周围见低回声声晕,内部回声不均匀;肝癌体积较大时,不规则形,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不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