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变为心理特征的气质类型是( B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抑郁质 D.黏液质 E.躁郁质
11.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 的行为模式称为( E )
A.兴趣 B.能力 C.气质 D.理想 E.性格
12.不属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是( C )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地位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13.“想吃蛋糕,又担心肥胖”的动机冲突属于( C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E.双趋双避冲突
14.“贾府里韵焦大不会爱林妹妹”强调的是人格的( E ) A.整体性 B.稳定性 C.独特性 D.社会性 E.倾向性
15.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需的基本能力称为( D ) A.特殊能力 B.才能 C.智能 D.一般能力 E.创造能力
16.从生理基础来看,神经过程为强、均衡、而灵活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 B )
A.兴奋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制型 E.焦虑型
17.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坚定、勇敢、自制和顽强的特点,属于性格的( C )特征
A.态度 B.情绪 C.意志 D.智力 E.理智 18.( D )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A.罗杰斯 B.桑代克 C.斯金纳 D.马斯洛 E.贝柯夫
19.“前有狼,后有虎”的动机冲突属于( B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E.、双趋双避冲突
20、“后有追兵,前遇大河”是一种(2) 1) 双趋冲突 2) 双避冲突 3) 趋避冲突 4) 双重趋避冲突 5) 多重趋避冲突
21、马斯洛认为需要的最高层次是(2) 1) 归属与爱 2) 自我实现 3) 尊重 4) 安全 5) 生理
22、按照希波克拉底对气质的分类,不属于气质类型的是(4) 1) 多血质 2) 黏液质 3) 胆汁质 4) 神经质 5) 抑郁质 23、性格的特征不包括(4) 1) 对现实的态度 2) 意志特征
3) 情绪特征 4) 应激特征 5) 理智特征
9
24、意志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1)
1) 有目的的行动、克服困难的行动、随意运动 2) 确定目的、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3) 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4) 知、情、意 5) 以上都不是
25、艾森克认为人格具有下列几个维度(2) 1) 情绪性维度、气质性维度、稳定性维度 2) 情绪性维度、内外向维度、精神质维度 3) 气质性维度、内外向维度、稳定性维度 4) 气质性维度、情绪性维度、意志性维度 5) 内外向维度、精神质维度、稳定性维度 26、人格形成的标志是(4) 1) 自我意识的确立 2) 社会化程度 3) 社会角色认同
4) 自我意识的确立和社会化 5) 自我意识确立和社会角色认同
27、研究表明,具有C型人格特征的人易患(3) 1) 冠心病 2) 糖尿病 3) 恶性肿瘤 4) 哮喘 5) 偏头痛
28、某冠心病患者想接受冠脉搭桥治疗,但又担心术中出现意外,这属于(3) 1) 双趋冲突
2) 双避冲突 3) 趋避冲突 4) 双重趋避冲突 5) 多重趋避冲突
29、某患者,说话快,走路快,做事效率高,但脾气暴躁,容易激动,常因与别人意见不一致而争辩。其行为类型属于(1) 1) A型行为 2) B型行为 3) C型行为 4) D型行为 5) E型行为
30、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称之为(1) 1) 人格 2) 能力 3) 气质 4) 性格 5) 动机
31、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2) 1) 人格 2) 能力 3) 气质 4) 性格 5) 动机
32、属于一般能力的有(5) 1) 表现能力 2) 曲调感 3) 节奏感 4) 色彩感 5) 记忆力
33.与武断、优柔寡断相反的良好意志品质为 ( D ) A.自制力 B.自觉性 C.坚韧性 D.果断性
34.关于气质的正确说法是( B ) A.决定人的人际关系 B.决定人的反应速度
C.决定人的记忆水平 D.决定人的智力水平
35.从生理基础来看,神经过程为强、均衡、 不灵活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 C ) A.兴奋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制型
36.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的最低层次为 ( A ) A.生理需要 B.归属与爱 D.原我遵循完美原则
51.社会学习理论关于人格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D ) A.人的行为主要通过后天学习形成 B.强化对于行为的形成意义重大 C.外在环境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D.自我实现是人格形成的动力
52.在各种人格理论中,更为重视童年期经历影响的人格理论是 C.安全 D.自我实现
37.下列有关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 ) ( A )
A.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A.精神分析理论 B.行为主义理论 B.本我遵循理性原则 C.人本主义理论D.认知理论 C.自我遵循快乐原则 53.粘液质的突出特征之一包括( B ) D.超我遵循现实原则
A.活泼好动,兴趣广泛 38.社会学习理论关于人格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B ) B.注意稳定持久 A.通过后天学习形成
C.性急,易冲动 B.自我实现是人格形成的基本动力 D.内心情感体验深 C.外在环境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D.强化对于行为的形成意义重大
44.“实现的趋势”的理论归于( C ) (二)多项选择题
A.精神分析 B.行为治疗 1.从气质类型角度来看,《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ACD ) C.人本主义 D.认知治疗 A.属于抑郁质
45.绘画能力属于能力中的( A ) B.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为安静型 A.特殊能力 B.一般能力 C.情绪兴奋性高而体验深 D.不均衡不灵活
C.操作能力 D.机械能力
2.属于双避冲突的是( DB ) 46.具有安静沉着、注意稳定、情绪反应慢、持久而不显露特征 A.鱼与熊掌不能兼得 B.进退维谷 的气质类型是( B )
C.想吃鱼又怕腥 D.后有追兵前暹大河 A.多血质 B.粘液质 3.按需要的起源和发展,可以把需要分为( AC ) C.胆汁质 D.抑郁质 A.生物性需要 B.心理性需要 C.社会性需要 D.物质性需要
47.关于气质的正确说法是( C )
4.艾森克的人格理论认为,人格特质包括 ( ABC ) A.影响人的记忆水平 B.影响人的智力水平 A.情绪稳定性 B.内外倾 C.精神质 C.影响人的行为速度 D.太抽象,不可捉摸
D.神经质
48.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坚定、勇敢、自制和顽强的特点,属于性5.下列有关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正确的 是( AB )
格的( A )
A.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交互作 A.意志特征 B.理智特征 C.态度特征 用而组成
D.情绪特征
B.本我遵循“快乐原则\49.马斯洛认为人的所有需要中,最后出现的是( B ) c.遵循现实原则的不是自我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自我实现需要 D.以上观点均正确
6.按需要的对象和性质,可以把需要分为 C.生理需要 D.安全需要
( B D )
50.下列有关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C ) A.自然需要 B.物质需要 A.人格由本我、自我和原我三部分组成 C.社会需要 D.精神需要
B.本我遵循理想原则 7.社会学习理论关于人格的观点包括( AB ) C.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A.通过学习形成
B.外在环境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10
C.自我实现是人格形成的动力 D.人格具有稳定不变的特质
8.下列有关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论述,正确的是( A ) A.人格由原我、本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B.本我遵循真实现实原则原则 C.自我遵循
D.超我遵循快乐原则
(三)B项选择题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人格 E.行为
1.表现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B ) 2.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 A )
3.人的各种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D ) 4.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及与之相应的行为 模式( C )
第六章
(一)A型选择题
1.中老年常遇到的心理问题一般不包括 ( B ) A.记忆力的减退
B.学习和劳动能力的发展问题 C.家庭与工作的冲突 D.事业与健康的冲突 E.良好生活习惯的保持
2.属于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的是( B ) A.转移 B.理智化 C.补偿 D.合理化 E.以上都是 3.心理应激源不包括( E ) A.躯体性应激源 B.社会性应激源 C.文化性应激源 D.心理性应激源 E.以上都是
4.心理健康促进原则不包括(B )?
A.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B.道德规范,知法懂法 C.面对现实,适应环境 D.结交知已,与人为善 5.心理卫生的倡导者是( E )
A.詹姆斯 B.荣格 C.迈耶 D.比尔斯 E.皮纳尔
6.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在( B )
A.2-3岁 B.1—3岁 C.3-7岁 D.2—5岁 E.3—5岁
7.中年人流体智力下降的物质基础是 ( B ) A.器官的衰老 B.神经生理的变化 C.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D.新陈代谢的变化
E.以上都不是
8.关于性教育,正确的观点是( C ) A.性知识教育是危险的,应以法代教 B.可以单独进行性知识教育
C.性知识教育应与性法制教育性道德教育相统一 D.不应该进行性教育 E.以上都不是
9.某学生学习成绩差,却常在同学面前夸耀自己的父母是某某级干部,以求的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哪种心理防御方式( B )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E.否认 10.下列哪种方法属于问题集中性应对 ( E ) A.防御机制
B.合理化 C.改变认知 D.学会放松 E.社会支持
11.1907年写了一本自传《一颗失而复得的心》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做出贡献的是( D ) A.皮纳尔 B.荣格 C.迈耶 D.比尔斯 E.詹姆斯 12.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在( E ) A.2~3岁 B.1~3岁 C.4~6岁 D.2~5岁 E.3~7岁
13.中年人随年龄增长而继续上升的智力是 ( B )
A.流体智力 B.晶体智力 C.特殊智力 D.一般智力 E.以上都不是 E.否认 16、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能够具有(5) 1) 正常的心理状态 2) 健康的身体条件 3) 积极的心理活动 4) 完好的人际关系 5) 良好的环境适应功能 17、心理健康标准不包括(2) 1) 人格健全 2) 身体健康
3) 情绪乐观稳定 4) 行为和生活方式健康 5) 智力正常
18、不属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4) 1)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2) 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教育 3) 友谊观和恋爱观教育 4) 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教育 5) 自我意识形成教育
19、老年人心理卫生保健不包括(5) 1) 确立生存意义 2) 加强人际交往 3) 保持乐观情绪 4) 修养个性 5) 以上都包括
20.某学生其貌不扬,·但学习特别刻苦,最终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这是采用了哪种心理防御方式( C ), A.升华 B.转移 C.补偿 D.否认 21.下列属于成熟的防御机制的是( C )
11
A.外射 B.转移 C.幽默 D.压抑 22.心理健康促进原则不包括( A ) A.行为规范,知法懂法 B.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C.面对现实,适应环境 D.结交知已,与人为善
23.某女士相貌平凡,工作非常努力,力求通过工作成绩得到领导
第七章
(一)A型选择题
1.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最符合哪类人格障碍?( A )
A.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B.偏执性人格障碍 C.分裂样人格障碍
和同事的重视和尊重。这是采用了哪种心理防御方式( B )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24.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 A ) A.人格健全 B.知识丰富 C.生活富足 D.品质高洁
25.中年人心理卫生保健中并不强调的是( C ) A.确立生存意义 B.适度锻炼运动 C.加强学习能力 D.加强人际交往 26.心理防御机制的目的是( C ) A.针对性处理刺激事件 B.消除刺激事件的消极后果 C.降低内心焦虑,调节内心平衡
D.抵御外来不良刺激
(二)多项选择题
1.评价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CD ) A.躯体标准 B.发展标准 C.体验标准 D.操作标准
2.心理健康的标准一般包括( ACD ) A.人格健全 B.知识丰富 C.情绪稳定 D.适应良好
3.令初中生烦恼的心理问题一般是( ABCD ) A.不知道以何种姿态出现在公众面前 B.与父母关系出现裂痕
C.不知道如何保持自己在同伴中应有的地位 D.不知道如何确立自己在同伴中应有的地位 4.下列属于神经症性防御机制的是( ABCD ) A.否认 B.倒退 C.补偿 D.隔离 5.心理健康的标准一般包括(ACD ) A.人格健全 B.知识丰富 C.情绪稳定 D.适应良好 6.初中生表现出的种种心理冲突与矛盾有 ( AC )
A.反抗性与依赖性 B.高傲与自卑 C.闭锁性与开放性 D.勇敢与怯懦 7.下列属于成熟的防御机制的是( CD ) A.外射 B.合理化 C.幽默 D.升华
D.冲动型人格障碍 E.强迫型人格障碍 2.属于性身份障碍的性心理障碍是( D ) A.恋物癖 B.恋童癖 C.异装癖 D.易性癖
3.固执、猜疑是以下哪种人格障碍的特点? ( A )
A.偏执型 B.强迫型 C.表演型 D.反社会型
4.症状具有做作、夸张或富有感情色彩的神经症类型是( C ) A.强迫症 B.恐怖症
C.癔症 D.疑病症 E.神经衰弱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症状中属于知觉障碍的是( ABC ) A.错觉 B.幻觉 C.感知综合障碍 D.幻想
2.关于人格障碍正确的论述有( ABC ) A.从童年或青少年始发 B.往往持续终生 C.人格显著偏离常态 D.存在智力障碍
第八章 (一)A型选择题
1.急性焦虑反应的特点是( A ) A.血压下降 B.心动过速
C.面色潮红 D.手足痉挛 E.精神错乱 2.关于心理应激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相信事件是可控制可预测的可减轻心理应激 B.适度的应激能促进人的健康 C.长期的超强度应激会损害人的健康 D.防御机制的应用可以从根本上消除 紧张
E.有效的放松训练可以降低心理应激 水平
3.关于引起神经症的应激事件,不正确的说法是( D )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