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型口服抗凝药与华法林的临床作用对比
作者:房阳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第11期
【摘要】 目的 对比新型口服抗凝药与华法林的临床作用。方法 80例心房颤动、深静脉血栓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华法林治疗, 观察组患者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起效时间、药效维持时间及出血、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起效时间更早(P0.05), 但在降低患者颅内出血方面,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新型口服抗凝药;华法林;作用对比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1.143
抗凝药物多用于预防血栓的发生, 血栓堵塞血管以后, 会影响患者的供血, 当血栓脱落在血管的其他关键部位以后, 如心脏、脑部、肺部等, 后果十分严重, 并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当前临床经常使用的抗凝药物是华法林, 它是一种双香豆素类抗凝剂, 较以往的抗凝药物使用简单便捷[1]。近年来, 市场上又出现了使用更加方便的新型口服抗凝药, 如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阿呱沙班[2]。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出现, 为心房颤动、深静脉血栓、脑血栓等的预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本次作者就对新型口服抗凝药与华法林的临床作用进行分析比较,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心房颤动、深静脉血栓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男46例, 女34例。平均年龄(57.5±5.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60例)。患者均无抗凝禁忌证。
1. 2 方法 对照组服用华法林治疗, 第1~3天, 3~4 mg/d, 1次/d, 年老体弱及糖尿病患者应半量服用;3 d后可给维持量, 2.5~5 mg/d, 1次/d。根据患者的凝血时间对用量进行调整, 将INR值维持在2~3范围内。观察组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其中服用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阿呱沙班的患者各20例。口服利伐沙班患者10 mg/d, 1次/d。首次用药时间在术后6~10 h,连续用药5周为1个疗程;达比加群胶囊, 口服300 mg/d, 分早晚2次服用, 150 mg(1粒)/次;阿呱沙班片, 2次/d, 2.5 mg/次。
1. 3 观察指标 在用药3 d及1周后分别对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率(INR)进行测定, 并跟踪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起效时间、药效维持时间及出血、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