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英语技能大赛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通过举行职业技能大赛,逐步在中职教育领域形成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局面,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创新,更是职业教育在选拔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上的有效尝试。据此,响应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号召,平顶山市财经学校从2010年到2015年,均派出参赛队积极参加各种英语素质技能比赛,并获得了优异的成绩。笔者连续五年指导学生参加英语技能比赛、且担任了两届大赛的评委,通过中职技能大赛对英语教学的探索研究,拟谈几点体会和看法。
一、技能大赛对英语教学的积极影响 (一)技能大赛促进了英语教师的成长
就很多一线英语教师来说,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锻炼提高的不仅是学生,自己的教学综合技能也会跟着大幅提高。许多学校接到技能大赛通知,就会专门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召开专门会议应对各项大赛,也将教师辅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获奖等级纳入教师评教体系,并以此作为教师评先评优、晋升职称的条件之一。在此激励机制下,很多教师更加努力,投入很大的精力和时间辅导学生,同时也努力钻研探讨教育教学新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成效性。
笔者对此也有深刻的体会。技能大赛前,英语教师很少有对外学习、交流的机会,大多教师按部就班进行日常的英语教学。自2010年开展英语技能大赛以来,为了在大赛上取得好的成绩,上至校领导,下至部、系领导,都对技能大赛高度重视,学校开始带领英语教师们走出去观摩、学
第 1 页
习、交流,大赛给教师们提供了交流切磋的好机会。
比如,在英语技能大赛开展取得较好效果的平顶山市教育学院和平顶山市外国语学校,我们的业务副校长曾带领全体英语教师去参观、学习、研讨。比赛期间,各校的教师通过对学生辅导情况的学习,及时了解职教及英语教学发展的新动向。赛后,特别是当过评委的教师给大家做心得交流汇报,教师们分析技能大赛的比赛内容、评分标准和对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搜集指导教学改革的信息,进而在教学项目上再加以推广应用。由此,教师借技能大赛的东风,多走出去相互交流学习,才不至于各自闭目塞听、闭门造车。
(二)技能大赛促进了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
当前,英语技能大赛主要包括了英语演讲、职场英语、英语情景剧、英语朗诵、英文歌唱等多种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比赛。从比赛的内容及形式看,和常规英语考试类似,主要考查选手听、说、读的基本应用能力。但选手之间较量的又不仅仅是英语专业能力,其综合素质如遇事不急不躁、沉着冷静,随机应变及舞台表演力也至关重要。
因此,在日常英语课堂教学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看作是学生能表现自己的舞台,特别是对于中职英语教师,在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兴趣普遍不高的情况下,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在提高学生英语知识能力的基础上,摈弃以往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填鸭式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如口语表达、团队合作、主动展示自己英语魅力的勇气等素质;如在情景对话的英语教学中,要强调演示效果,加强讲台的演示环节;在案例教学活动中,除了
第 2 页
分组讨论,还要让小组成员就讨论内容形成小组报告,由小组成员报告所讨论的内容和结果。在日常教学中,以鼓励为主,鞭策为辅,多鼓励学生主动站起来发言,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形成以“实用性和交际性”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技能大赛促进了英语教学内容的更新
技能大赛促使教师不断改变教学内容,注意体现实际应用性和职业实用性。英语技能大赛中的“情景描述”环节,选材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熟悉的事件,考官不会选取太偏门或者学生不感兴趣的题材,其主要评价标准也是学生的综合实力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张连仲教授在《求实、踏实、扎实、落实的中职外语教育》的报告中也曾指出:“中职英语教育要以学生为本,要突破传统僵化的语言观和教学观,不把知识体系积累作为首要教学目标,而应把教学目标的重心、教学和评价的方法调整到以学生原有能力为基础,以话题组织的语境化、语用化的语言输入和输出为特点,培养学生在有交流需要时,进行最基本的反应和语言表达这样一种语用能力上来。”
反思我们传统的英语教学,内容有时过于陈旧、教学方法泛陈单一、往往以讲授法为主,缺乏灵活多变和趣味性,所授内容缺乏实际应用性,再反思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毕业走向,大部分面向社会进行就业。所以在日常英语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英语教师要有意识地与学生的专业技能、工作需要相结合,应考虑学生所学的实际应用性、结合学生的基础、因需施教,而不是一成不变、墨守成规地忠于课本。如面对财会专业的学生,教师在教学时要求翻译他们常用的单据、设计情境某外商来领取货款等;酒店服
第 3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