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16)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17)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18)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 20.第(1)段中父亲“倒有了积分温怒”的原因是什么? 21.第(2)段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2.文章写“野兰”,为什么多次提到“盆景中的兰草”?这两者引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23.文章标题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 八、命题作文
24.题目:做最好的自己
(1)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2)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辨析。要熟记拼写规则,形似字,误读字、生僻字更要注意。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A. 迸溅(bèng)。C. 譬如(pì)。D. 炽热(chì)。 2.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B项,祸不单行:指幸运事不会连续到来,祸事却会接踵而至。不合语境。A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合乎语境。C悲天悯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合乎语境。D颠沛流离:指生活艰难,四处流浪。符合语境。 【点睛】
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再是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到、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3.D 【解析】 【详解】
考查对句子语病的辨析。A项,搭配不当,将“培养”改为“提高”。B项,成分残缺,在句子末尾加上“的问题”。C项,词语重复,去掉“发自内心”。故选D。 4.A 【解析】 【详解】
考查对课文的理解。A项有误,通过草屋及屋内陈设的细致描绘,侧面表现主人公梨花热情周到、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 5.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君子有终身之忧呢?’”是一个设问句,②句“因为越是圣贤豪杰”的回
答,排除BD,“④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中的“他”是的是②句的“圣贤豪杰”,②④连在一起,排除A,再把②④③①连起来读是通顺的,故选C。 6.B 【解析】 【详解】
考查对虚词“之”用法的理解。例句“之”的意思为代词“它”指的是上文中的石头。A助词,的。C作助词,无词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D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只有B项“之”也是代词,代指葫芦。 7.(1)苔痕上阶绿(2)独怆然而涕下(3)化作春泥更护花(4)箫鼓追随春社近(5)青草池塘处处蛙(6)宣室求贤访逐臣(7)莫言下岭便无难(8)可据理臆断欤(9)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 【详解】
默写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解题时一定要在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诗默写要重点注意“痕、怅、涕、箫、蛙、臆、欤、遮、缘”这些字词不要写错。
8.(1)就像花儿美丽绽放以报雨露的滋养(2)经常回家与老人说话聊天(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详解】
(1)考查句子仿写。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从划线句子内容来看,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如:就像花儿美丽绽放以报雨露的滋养。
(2)考查对图文的理解。图中老人对着镜子说“孩子们忙,咱俩说说话吧!”看出空巢老人应子女忙无人陪伴,而自言自语。据此拟写为:经常回家看看老人,陪他们说话聊天。 9.C
10.搁浅触礁;儒艮;用热水破冰 【解析】
9.考查对名著的理解。C项有误,“我”那时自言自语,而且和康塞尔没有约定的记号。
10.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解答这道题需要熟知故事情节,读名著,就要细读,细读精彩情节,从中有所收获。故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概括要简洁,抓住要点。《海底两万里》中在托列斯海峡,“诺第留斯”号潜艇遇到搁浅触礁的险情;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临绝种的儒艮 ,它的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面对冰山的围困,艇上的人用用热水破冰方法自救。 11.12.B
【小题2】【小题2】“割”是分割的意思,泰山阴阳两面对比强烈,突出泰山高大的特点。 【解析】
11.12.考查对诗歌的赏析。B项错,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并非丈夫之意。
【小题2】【小题2】此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割”的意思是截断。这里是写泰山的南北分界明显,使用“割”字直截了当,写出了阴阳的分明,更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 13.且 刑 赏 天 下 之 刑 赏 /非 陛 下 之 刑 赏/ 岂 得 以 喜 怒 专 之 14.(1)生长枝条(2)应该(3)讨厌(4)最终
15.(1)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2)我坚决不为他们升官,你能怎么样? 16.赵普为大臣迁官请命;正直;中通外直 【解析】
13.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5)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6)句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句末语气词前,要停顿。根据此句的意思“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故句子划分为: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1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注意词类活用词“蔓”名词,用作动词“生蔓”。
15.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树立。可:只能。亵玩:玩弄。迁:官员升职。”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1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疏通文意,感知课文,根据“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赵普为官员升迁请命。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看出赵普正直无私。《爱莲说》运用托物言志。“中通外直”本意指莲梗中空,直挺不弯。 比喻人正直,行为端正。 【点睛】 译文:
甲文: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欢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