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意义
作者:辛 燕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年第15期
[摘要]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的未来。本文拟从教育伦理的角度,分析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之“理”从何来,以及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之“理”有何意,使每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充分认识到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必要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关键词]教师 职业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如何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而正确处理师生伦理关系,了解教师在职业道德要求上的特殊性,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更具有重要意义。
一、处理好师生伦理关系,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
伦理是指处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时所应遵守的道德准则,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和学生建立起了师生人伦关系,就应该遵循教育伦理的道德规则。古人言“玉不雕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化不成才”,教师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他担负着把一块块的璞玉锻造成美玉的重任。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以身作则,敬业、爱业,真诚对待、关爱每一位学生,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良好的师生伦理关系,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教师职业道德的单向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为教之理”就是“为师之道”,将二者转化为“为师之德”就形成了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师生伦理关系作为教师职业伦理的主体,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师生伦理属于不对称型伦理关系。教师不能自由的选择学生,大学生正处在个性特征较强时期,每个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不同,加之当今社会转型阶段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有的大学生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消极、抵触情绪,甚至有的学生的言行还和教师所昭示的主导价值体系发生矛盾。做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更应明白,教师的职业道德义务是单向的,学生怎样学不能成为教师怎样教的理由,学生不听课也不能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