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题目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历程研究
成绩
专业 行政管理
课程名称、代码 公共行政理论研究、12100601007
年级 2011 姓名 林 玉 婵
学号 时间 2011年 12 月
任课教师 马敬仁、马卫红
1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历程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是从社会科学研究的哲学特质角度入手,探讨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演变过程,力图为中行政管理研究的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和借鉴。
正如罗素所言,“要了解一个时代或一个民族,我们必须了解它的哲学;要了解它的哲学,我们必须在某种程度上自己就是哲学家。这里就有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人们生活的环境在决定他们的哲学上起着很大的作用,而反过来他们的哲学又在决定他们的环境上起着很大的作用”。社会科学方法论可以看作是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哲学,它把用于获取社会现象的科学认识的各种方法、程序和技术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讨在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获得资料、解释社会现象及其关系、得出研究结论的方法、程序和技术的哲学基础和逻辑准则。
范式(paradigm)的概念自1962年科学史学家库恩提出以后,已成为科学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按照库恩的论述,范式是由从事某种特定学科的科学家们在这一学科领域内所达到的共识及其基本观点,是一个学科的共同体在观察角度、基本假设、研究准则、概念体系等方面的某些共同约定,尤其是通过研究实践中的范例(examples)即“一组标准事例”来理解的共同约定。人们所有的行动,包括作为探索者,在研究探索问题时都离不开作为参照的范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范式是一种世界观,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共同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二是共有的信念;三是某种自然观(包括形而上学假定)。“范式”的基本原则可以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表现出来,分别回答的是事物存在的真实性问题、知者与被知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研究方法的理论体系问题。人类探索世界所使用的范式已经经历过几个时代:前实证主义代、实证主义时代和后实证主义时代,它们代表了人类认识自然与社会的努力、不同的取向和历史进程。在自然科学史上,牛顿的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等等,都是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库恩指出,尽管有时候我们认为科学是逐步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有重大的发现
2
和发明,但范式通常会变得固若金汤,抗拒任何实质的改变。不过,当范式的缺陷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越来越明显时,一个新的范式就会出现并取代旧的范式。例如,太阳绕着地球转的观念后来就被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观念取代。但是,在社会科学中,范式更替的模式与库恩所说的自然科学并不相同。自然科学家相信一个范式取代另一个范式代表了从错误观念到正确观念的转变,比如,现在已经没有天文学家认为太阳是绕着地球运转的。至于社会科学,理论范式只有是否受欢迎的变化而不会被完全抛弃。社会科学范式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同时也都忽视了其他范式揭露的一些社会生活的纬度。因此,社会科学的每一种范式都为关注人类的社会生活提供了一种不同的研究方式,每一种都有独特的关于社会事实的假定。所以,艾尔·巴比建议把社会科学的每一种范式都当作理解社会的一扇窗户来看待,范式本身并没有对与错之分,作为观察的方式,它们只有用处多少的区别。
根据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和托马斯·库恩的科学“范式”,我们可以将自孔德以来的全部社会科学理论划分为四种主要的范式:社会事实范式、社会行为范式、社会批判范式和社会释义范式,它们的建构基础如图1所示,是宏观——微观和自然主义——人文主义两对理想类型。
自然主义
宏观 Ⅰ 社会事实范式 Ⅱ社会行为范式 微观
Ⅲ.社会批判范式 IV.社会释义范式
图1社会科学理论的基本范式
上述研究取向的存在表明,根据不同哲学对科学的目的与社会世界的本质所做的假定不同,社会研究也有数个相互竞争的研究取向。它们对关于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解答。有时人们常常把范式与理论交替使用,其实,这两个概念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如艾尔·巴比所指出的那样,范式指的是一般框架或视角,字面涵义就是“看事情的出发点”,它提供了观察生
3
活方式和关于真实实体特性的一些假设。相比之下,理论指用来解释社会生活特定方面的系统化的关联性陈述。因此,理论是赋予范式真实感和明确的意义。范式提供视角,理论则在于解释所看到的东西。实际上,这四种研究范式就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四大基本的研究取向。
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社会科学的反思性前提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社会科学意识在西方强于中国。社会科学有其重要的功能,已形成自己的研究方法体系,主要有实证主义和非实证主义两种方法。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进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初步形成(实证主义方法论)
第一代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奥古斯都·孔德(1798~1857)、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 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06~1873) 等,在其哲学著作中都论述了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奥古斯都·孔德主张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具有一致性的观点,代表的是实证主义发展的经典阶段。经典实证主义认为:社会科学在学科性质上与自然科学是一致的,社会学完全可以借用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并纳入科学之列;社会科学的研究目的跟自然科学一样是寻找和建立“规律”;宣称“社会学坚持,一切社会现象都服从于因果原理。这在于社会学应用这个原理不是出于理性需要,而是来自于经验概括。既然已经证明自然界中存在着因果律,既然因果律已逐渐由物理学、化学领域扩展到了生物学领域,又从生物学领域扩展到了心理学领域,那么我们有理由宣称它同样适用于社会世界。”经典实证主义主张整体主义的方法论,强调对社会整体结构的研究,认为只有社会层次的事物才是重要的,个体行为只是社会结构的产物。
穆勒写了《逻辑体系》一书,其中第六卷(该书的最后一卷) 对实证方法在“道德科学” (the moral science) 中的应用做了系统的阐述。穆勒的“道德科学” 概念含义较广,它涵盖了现在英语世界中所说的“社会科学” 和“人文学科” 这两个概念。这一术语翻译成德文就是“精神科学”。他也注意到相当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