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讲义
即使在相同的文化环境中,并不是所有人都以同样速度接受新产品。开始时,只有少部分人决定尝试新事物,购买或使用新产品。然后,更多消费者决定使用新产品,直到几乎每个人都购买、尝试。 1、消费文化的接受者类型
根据人们对消费文化中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可以把消费者分为3种类型。大约有1/6的人(革新者和早期接受者)可以很快接受新产品,另1/6的人(落伍者)接受非常慢。其他2/3的人处于中间,属于主流大众,他们对新事物感兴趣,但是又不想过于新潮。在某些情况下,人们故意推迟采用新产品,是因为他们认为在新产品上市一段时间后,其技术质量将会提高,价格也会下降。
? 消费革新者
革新者是勇敢的人,他们富有冒险精神,总是留意新的进展,并且会首先尝试新产品。他们可能受过较高的教育,有较高的收入,并且交际活跃。
? 早期接受者
早期接受者和革新者有许多相同的特点,但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即关注社会接受性的程度不同。一般来说,早期接受者易于接受新的流行款式,因为他们喜欢流行中的产品和时尚价值。例如,当大多数还在穿短袖或者吊带时,早期接受者会尝试穿抹胸的衣服,这在表面上似乎是相当冒风险的,但实际上风险没那么大,因为新的款式已经由革新者测试过,革新者是真的冒风险尝试新时尚的。因而,早期接受者大多出现在展示最新热门设计的商店里,而在尚未出名的设计师的时装小屋里,更容易发现真正的革新者。 2、新产品的成功因素
①和谐 ②可试 ③简单 ④优势
三、时尚与流行
1、时尚与流行的区别
(1)时尚:是在特定时段内率先由少数人尝试、预认为后来将为社会大众所崇尚和仿效的生活样式。
时尚往往起源于社会中的居高阶层,并向低阶层渗透。当从属阶层试图沿着社会阶梯向上爬时,他们会尽力采用高于自己阶层地位的象征。而高阶层的反应总是采纳更新的时尚,面对下层阶级的模仿意图,以确保自己在“阶梯”上不被模仿。当然,时尚也有向上渗透的。
(2)流行文化:是符合大众口味的文化。比如,一些尚未被主流社会和大众普遍接受的新兴事物,经过了某些特殊的途径引起了某些阶层、团体、族群或者有影响力的个人的注意,后来绝大多数的人开始关注它、使用它、了解它。
? 流行文化与消费者行为的双向关系
① 与当时文化相一致的产品和服务更有可能被消费者接受 消费文化决定了消费者对不同活动和产品的总体偏好,也决定了具体产品和服务的成败。如果产品所提供的利益与文化成员某个时期的需求一致,那么这样的产品就更可能为市场所接受。
② 由某种文化引起的新产品研究和产品设计革新,为人们了解当时主流文化提供了一个窗口 2、时尚、时髦与经典
- 5 -
《消费者行为学》讲义
经典是一种接受周期最长的流行。在某种意义上,经典是“反流行”的,因为它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对购买者保证稳定性和低风险性。时髦是一种寿命很短的流行。
? 是时髦还是趋势?
(1)是否适应人们基本生活方式的变化? (2)谁会接受这一变化? (3)其利益何在? 四、消费文化的全球扩散
“文化就像水,从较强的国家流向较弱的国家。人们倾向于崇拜更富有、更自由和更先进的国家。” ? 全球消费文化美国化
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是流行文化的净输出者。许多消费者已大体上将西方生活方式看成是现代化和精明的表现。随着美国的营销者持续向日益富裕的全球消费者输出西方流行文化,许多美国品牌已经逐渐融入当地文化,许多人都急于用麦当劳、李维斯、iPod来替代自己传统的产品与习惯。 五、全球化思考,本土化操作 1、标准化策略
标准化策略的依据是,许多文化(尤其是工业化国家文化)的同质性是非常高的,因此相同的营销方法可以在全球通行,这样不必为每种文化制定独立的策略而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费用。这种观点代表了一种文化普适观,即把重点放在各种文化的共性上。 2、本土化策略
本土化策略支持了文化特殊观,即强调各种文化的差异。这种观点认为,每种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身的价值体系、习俗和规范,一种有效地策略应适应每种特定文化的敏感性和需要。 3、全球营销如何奏效?
标准化营销和本土化营销是成功的跨国公司并行不悖的原则。一些大公司已经成功地塑造了全球统一的形象,在标准化的基础上,也会根据各地文化修改广告,以突出当地的生活面貌。
为使跨文化营销的成功机会最大化,营销者必须找出那些居于不同国家却具有共同世界观的人们。
? 谁更有可能归属于这一类人?有两个消费群体是特别好的目标:
(1)喜欢音乐和时尚的年轻人:他们深受MTV和其他以同一形象在不同国家播放的媒体的强烈影响。
(2)全球公民:他们从自己旅游、商务联系和媒介体验中吸收世界性的思想观点;他们将全球成功的公司当作一种品质和创新的符号;他们关注公司对诸如消费者健康、环境等问题是否负责任。
第3节 亚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 亚文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总体文化的次属文化,指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
? 一种亚文化不仅包含着与主文化相通的观念,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 一、性别亚文化
- 6 -
《消费者行为学》讲义
1、男性消费者行为
? 社会对男性的要求:刚强、独立、自主,以事业发展和社会地位来衡量其成败。
(1)追求潇洒和自尊
(2)多数属于理智型消费者
(3)高档消费品的直接或主要的决策者 ? 针对男性的广告策略: (1)赋予产品更多的男性气质 (2)贴心的关怀与沟通 (3)赞助重要的体育赛事 2、女性消费者行为
? 女性的传统形象:富有爱心、美丽、娇柔,贤妻、良母。 (1)爱美之心
(2)感性、情绪化
(3)生活用品的重要购买者 (4)不容忽视的口碑传播者 ? 针对女性的广告策略 (1)美丽的承诺 (2)功效的比较 (3)情感的诉求 (4)浪漫的营造 (5)价格的刺激
(6)突破传统女性形象 二、年龄亚文化 1、儿童市场 (1)儿童
? 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记忆力
? 具有初步的认知能力,但仍然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 ? 儿童的购买要求往往能够得到最大的满足 (2)儿童的消费行为
? 儿童常感性消费,属冲动型消费者
? 儿童是产品的使用者,家长常常是购买决策者
? 1岁至5岁的学前儿童,几乎完全依赖家长的决策。 ? 6岁至12岁的儿童,购买能力和影响家长消费行为的能力越来越强。
(3)针对儿童的广告策略
? 使产品有意思,使广告有趣 ? 广告语简明,琅琅上口
? 为产品创造人物个性,但要慎用角色 ? 黄金3B特别适用 2、少年市场 (1)少年
? 语义记忆得到开发 ? 对异性开始初步关注
? 内心敏感,自我意识强烈,表现出很强的叛逆性
- 7 -
《消费者行为学》讲义
? 崇拜明星,崇尚运动精神,喜欢新潮的休闲生活 (2)少年的消费行为
? 掌握一定的可支配收入,具有一定消费能力 ? 希望依从自我的判断,消费行为趋向于独立 ? 有比较明显的情绪化倾向,容易冲动消费 (3)针对少年的广告策略
? 耍“酷”
? 影视、音乐及体育明星代言
? 节奏要简单明快,具有强烈的煽动和情绪感染力 3、青年市场 (1)青年
? 逆反
? 敢于冒险 ? 好胜
? 博得异性的好感 (2)青年的消费行为
? 消费能力和消费意识有明显独立性 ? 经济收入直接用于个人消费的比重大 ? 在婚恋上的投资不菲 ? 消费观念:“月光族”、提前消费 (3)针对青年的广告策略
? 求美求名求新 ? 传达个性和时尚 ? 憧憬美好的爱情 4、中年市场 (1)中年人
? 具有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但工作和经济压力大——功利心理 ? 工作繁重——方便心理
? 肩负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的重任——对家庭温暖的需要 (2)中年人的消费行为
? 消费心理比较成熟,消费的理智性胜于冲动性,计划性多于盲目性 ? 最具消费能力
? 在选择日用消费品时,注重实用实惠
? 部分中年人开始奢侈消费,但更多关注家庭消费 (3)针对中年人的广告策略
? 对产品功用的介绍不可夸张失实
? 以普通老百姓作为广告主角来证言产品 ? 广告语力求沟通
? 用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符号来诠释产品内涵 5、老年市场 (1)老年人
? 记住的东西容易遗忘
? 不太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守旧 ? 渴望健康长寿
- 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