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爱的教育
1、爱的教育的提出
(1)裴斯泰洛齐提出实施和谐发展的教育内容,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他把道德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认为人的各种能力的和谐发展中道德力量是领先的。
(2)道德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发展儿童积极的爱。裴斯泰洛齐认为道德教育就是“爱”的教育。
(3)主张把道德教育作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具有博爱的精神,即爱全人类和爱上帝,因此要对儿童进行爱的教育。
2、爱的教育的主要观点
(1)爱是一种原始的能力,一种基本的感情,它只需在一定的条件下加以适当的指导、进行适当的训练,就可以发挥其效力。
(2)裴斯泰洛齐还认为,无论哪种形式的教育,只要是以爱的思想感情为前提,并把这种爱的情感贯穿始终,那么这种教育一定能够顺利地进行。
(3)爱的情感是通过母亲与孩子、教师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和爱表现出来的。 (4)爱的教育贯穿在裴斯泰洛齐的全部教育观点和教育活动之中,在教育实践中始终充满着深厚的爱的思想感情。 3、如何实施爱的教育
(1)在家庭中父母要给予孩子充分的母爱和父爱,而且从孩子刚出生时就要体现出来,并特别强调母亲在培养儿童爱的情感中的作用。
(2)在学校里,教师应该像慈祥的母亲一样热爱儿童,教导儿童,教师应当与儿童共同生活,产生深厚的思想感情,并通过良好的示范作用,全心全意地以母爱精神去感化儿童。
(3)母爱教育不是无原则的一味的慈爱,而是需要把慈爱和威严结合起来,才能塑造一个“完善的人”。
2、家庭教育的观点
(1)家庭教育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家庭教育最能体现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家庭教育能追随儿童的天性,并很好地促进儿童潜在的力量和才能的发展。
(2)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裴斯泰洛齐把家庭教育看作是自然教育的原型,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榜样。
(3)家庭教育的内容应与学校教育内容一样,包括体育、德育、智育和劳动教育。
(4)提出“对母亲进行教育”,并把教育母亲看成是教师最重要的责任。 ?用热情动人的话语温暖母亲的心,争取她们为崇高的教育事业尽心尽力; ?二是给母亲们以教育的实际指导。如《献给母亲们》、《孩子直观和说话培训指南》
(5)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影响
重要性: 第一,母亲在儿童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第二,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的个性和能力,所以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最有发言权,也最适宜进行遵循自然的教育。 第三,教育应从摇篮开始,应从儿童生下来的时候开始,因为人的潜在的力量和才能从他诞生的时刻起就需要培育发展,这样家庭教育显得格外重要。
影响:(1)裴斯泰洛齐力图探索出一套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并使每个家庭的母亲都可以运用的简化教学法,从而使每个家庭都可能对儿童实施初等教育,这是裴斯泰洛齐的主要贡献。
(2)裴斯泰洛齐把家庭教育列入教育体系,并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儿童教育的作用,这些是正确的。
(3)不足:过分强调家庭教育,主张其他形式的教育以家庭教育为榜样,以致设想用家庭教育取代学校教育,这显然是片面的。
二、教育心理学化
(一)教育心理学化的提出
1、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2、赞同卢梭关于有效的教育应是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三者协调的观点,但更加强调的是“使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
3、指出专制主义和经院主义的教育的弊端和危害,首先在于它违背儿童的本性,采用不适合儿童发展的方法,将一堆无用的知识充塞儿童的头脑,这不仅阻碍儿童内在能力的发展,实际上是戕害儿童的个性和智慧。
4、教育心理学化就是找到根除这种教育弊端的“教学机制”,这种教学机制是基于人的本性的永恒规律的。将教育科学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的。
(二)教育心理学化的要求
1、要求将教育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
(1)人生来具有天赋的道德的、智慧的和身体的潜能,这种潜能不但有要求不断发展的内在倾向,还有驱动其发展的内心动力。
(2)“心、脑、手”这三种基本能力的发展即有统一性,又有各自的规律性,“支配每种才能发展的规律各有不同。”
(3)因此,只有认真探索和遵循儿童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性,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2、教育心理学化,就是必须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
(1)裴斯泰洛齐从应使学生在道德、知识、身体和劳动技能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基本思想出发,主张在初等学校教育阶段,应开设广泛的基础知识课程。 (2)他还力图从客观现象和人的心理过程探索教育和教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基本要素,并认为如果各科课程和教学内容都依据这些要素为核心来组织,则必定能提高教育和教学效果。据此,提出了“要素教育”理论。
3、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