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词汇的对应和区别之相互关系,各种语义相同,近似、同义和反义的结构以及独行诗的类型的功能等,数、性、格、体、式、态,各类抽象和具体意义的词,否定式、人称定式和非人称动词形式,定指和不定指代词或成份以及各种句法单位和结构。对于诗歌的这些语法结构的特点和功能的研究,只有采取整体分析才有意义和价值,任何割裂整体的办法只会适得其反。拙劣之诗的语法情形如何呢?即彻头彻尾的语法混乱或者陈词滥调。对作品本文进行分析和理解,首先对文学作品本身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透彻的研究,不应先入为主地带着任何条条框框去套艺术作品,而应以作品内在规律为研究的出发点,对艺术家技巧应有详尽的了解,以达到展现一个原文的语法外形和突出其艺术效果这样的目的。能够领会作品奥秘的行家毕竟是少数,况且理解的程度也会参差不齐。因为对艺术品泛泛地欣赏和自觉地进行分析是不同的。语法赋予读者一种艺术感受力,使人更敏感地识别有力的表现形式,但这还不能使之产生科学分析的能力。诗歌的内在结构是包括语音、格律、语法等多方面的整体。
第二节 什克洛夫斯基的文学理论
什克洛夫斯基于1914年出版的《词的再生》,提出了形式主义的基本方法和原则,1916年他完成《作为手法的艺术》,提出了形式主义的理论主张。
1、 艺术是独立存在的世界
形式主义者认为,不能根据作家生平、也不能根据对当时社
会生活的分析来解释一部作品。不是作者生平经历产生了作品,而是文学创造了作者生平,生平传记是文学的副产品。“艺术永远独立于生活,它的颜色不反映飘扬在城堡上空的旗帜的颜色。”艺术有自身的本质和内部规律。“对待艺术有两种态度,其一是把艺术作品看作世界的窗口,这些艺术家想通过词语和形象来表达词语和形象之外的东西,这种类型的艺术家堪称翻译家。其二是把艺术看作独立存在的事物的世界。词语和词语之间的关系、思想和思想的反讽,它们的歧异——这些是艺术的内容。如果一定要把艺术比喻为窗口,那么,它只是一个草草地勾勒出来的窗口。”
艺术和科学不是同一件东西,它们之间的差别根本不在内容,而在处理特定内容时所用的方法。他认为,把形象性当成诗歌的主要特征是错误的,因为诗歌的特点不是形象性,而是词语的安排和加工的技巧。诗歌中的形象只是加深读者印象的手段,它和隐喻、夸张、排比、对称等技术手段并无二致。
2、 独特的艺术形式观
传统理论与批评特别强调内容与形式的二分法,把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并具有相对独立性,当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甚至有人把形式理解为容器,把内容理解为容器所容纳的物品,这实际上是把内容当成了文学作品的一切,同时视形式为乌有。什克洛夫斯基认为,形式内容不可分,如果一定用内容、形式二分法,也不是什么内容决定形式,而是“形式为自己
创造内容,”“新形式不是为了表达新内容而出现的,它是为了取代已经丧失艺术性的旧形式而出现的。”分析内容毫无意义、内容形式的划分不可取。
什克洛夫斯基以“材料”和“形式”的二分法代替“内容”和“形式”的传统二分法,扩大了形式的内涵,同时又缩小了“材料”的内涵。他们所谓的“材料”指的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理念、意象,甚至是词。而形式不仅指对这些“材料”的组合、变形、布局、安排,而且指“材料”在被安置完成后形成的存在形态。“材料”是僵死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它不是决定文学作品的价值。重要的是形式,它充满变化,又富有生机,是判断作品艺术价值的决定性因素。“故事”仅仅是构成情节的“材料”,而情节是表现方法、技巧构成的“形式”,一种故事可以在不同作家手里形成多种情节、故事只是材料,并不决定文学作品的成败优劣、决定文学作品成败优劣的是情节―形式,形式为自己创造内容,取得成功。
只能通过手法,才能把材料转化为形式,把创作意图转化为主题,才能使非艺术成为艺术,“艺术就是各种手法的总和”。艺术作品指的是那些用特殊手法创造出来的作品,而这些手法的目的就是要使作品尽可能地被感受为艺术作品。
他还对小说提出梯形结构与环形结构的组合概念。
3、 文学性与陌生化
什克洛夫斯基主张探寻“诗歌语言的通则“,雅克布森则强
调”文学学“必须成为一门科学,他们说的是促使文学研究的科学化。
“文学性”来源于何处?它来源于文学作品的形式,或者说,它来源于文学语言及其构造原则之中。什克洛夫斯基认为,只有“陌生化”的语言才能产生文学性。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中说:“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的存在,正是为了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的感觉如同你所见的视像那样,而不是如同你所认知的那样;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反常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既然艺术中的领悟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他就理应延长,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他的意思非常明显:在文学活动中,重要的不是目的而是感知的过程,只有在过程中,文学主体才能感受和体验;为了延长感受的过程,就必须增大感受的难度;增大感受难度的最佳途径是使事物变得反常、陌生,即对于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物加以陌生化的处理。“情节”就是对“故事”的陌生化处理的结果。
因此,陌生化是对付机械化、自动化的武器。艺术之为艺术,就在于它要把我们从无意识深处唤醒,使我们重新体验和感受这个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的世界。跳舞就是走路的陌生化。
陌生化的手法多种多样,“列夫?托尔斯泰的反常化手法在于,他不用事物的名称来指称事物 ,而是像描述第一次看到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