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浙江专版中考语文第3篇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二古诗词鉴赏复习检测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19:55: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画线句在写景方面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并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诗句所体现的词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D.沙场秋点兵。

原创预测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送 别 [唐] 骆宾王

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送 别 [唐] 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两诗中分别以何物相赠友人?从中表现了诗人各自怎样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城西访友人别墅 [唐] 雍 陶

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1.诗歌用词精妙,“日高”二字看似平实,实则意蕴丰富。结合全诗加以赏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构思精巧,写的是诗人的一路所见,却含蓄地写出了友人的情怀。结合全诗加以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题目。

玉楼春 晏几道①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 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此时金盏②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注】 ①晏几道:北宋著名词人。②金盏:精美的酒杯。 1.前两句中,“________”和“________”两词流露出了词人对东风的愁怨。(2分) 2.“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请简要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13 / 22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①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 ①此词是作者贬官为民闲居带湖期间,投宿博山脚下一户王姓人家所作。

1.词的上片描绘了“王氏庵”居住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2分)

2.有人评价“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构成了辛词的悲壮基调”,请从下片中选取具体词句加以品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点绛唇·桃源①

秦 观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注】 ①此词为秦观于贬官途中所作。 1.“尘缘”在诗中指的是世俗之事,如名利一类;“花深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2分) 2.秦观在词中感叹“山无数,乱红如雨”,辛弃疾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感慨“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同是群山阻隔,其中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旅 宿 杜 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湘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鄂渚除夜书怀①

来 鹄

鹦鹉洲②头夜泊船,此时形影共凄然。 难归故国干戈后,欲告何人雨雪天。 箸拨冷灰书闷字,枕陪寒席带愁眠。 自嗟落魄无成事,明日春风又一年。

【注】 ①此诗为广明元年(880年)黄巢起义军攻克长安后,作者避游荆襄(现湖北一带)所作。②鹦鹉洲:洲名,在湖北汉阳县西南江中。

1.《旅宿》中________、________、远梦、家书等意象的组合表明这是一首羁旅诗。(2分) 2.诗歌中两位作者都提到“愁眠”,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房兵曹胡马① 杜 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14 / 22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 ①诗歌写于开元二十八年,正值杜甫漫游齐赵的一段时期。

1.诗歌前四句以________、________两个极传神的动词,勾勒了骏马凌厉奔驰的雄姿。(2分)

2.诗歌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诗人以托物言志的手法,想要借马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中秋月 [宋] 晏 殊

十轮①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②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阳关曲·中秋月③ [宋] 苏 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 ①十轮:月光筛过梧桐影,落在地面就在叶影间成像,显得不止一轮。②素娥:嫦娥。③此诗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时任徐州知府,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了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

1.两首诗中的“中秋月”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分)

2.两首诗都是通过描写中秋月来抒发情感,那么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是否一样?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真题精选 一、

1.D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D项,原诗颈联“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意思是从茅

15 / 22

舍升出的袅袅炊烟中闻到了烘茶的香味,隔着竹篱听到了抽丝(缲丝)的声音。诗句并没有直接描写烘茶的过程。

2.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的语言风格、写法、构思、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赏析能力。C项,诗人选取了一片枥林、一条溪水、几户人家,以及“山当日午”“草带泥痕”“回峰影”“过鹿群”等,这都是极普通常见的事物,并非“极不寻常”。

二、

1.示例: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来飞去,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吹落瓶中之花。(画面合理,语言顺畅即可)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诗句描述成画面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把诗句描述成画面不等同于翻译诗句,需要在翻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补充一些空白,突出诗句的画面感,营造优美的意境。就此题而言,学生要注意修饰语的运用,如“依傍着人+燕子的动态(飞来飞去)+情态(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修饰词+晚风”,同时还要抓住人(物)、时、地、事四个要素,把画面描绘丰满。

2.思念家乡。

[解析] 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结合“远远游蜂不记家”“寻思旧事即天涯”中的“不记家”“寻思旧事”“天涯”等词语,可以判断作者远在天涯,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可见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

1.示例:晚籁与斜阳,动静对比,沉寂幽静;胭红与雪白,色彩对比,鲜明绚丽;群山万壑与棠梨荞麦,远近高低对比,层次分明。

[解析] 解答此题,应抓住诗中“颔联”“颈联”的主要景物,如“晚籁”“斜阳”“棠梨”“叶落”“荞麦花开”,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的特点。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外,还要注意题干中“运用对比手法”的要求。

2.示例:兴长、惆怅。诗人原本游兴正浓,一看到“村桥原树”极像家乡景物,便触发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中作者情感的把握。认真研读本诗,诗句中“兴长”“惆怅”很明显地表达出了作者的情感。“村桥原树似吾乡”一句,写出了睹物思乡,看到他乡景色与家乡景象相同,激起了作者的思乡愁绪,心情自然有了很大的变化。

四、

1.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炼字的能力。“一何”是“多么”的意思,分别修饰“盛”和“劲”,突出的是风“大”和松“劲”。

2.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词写法和情感的能力。诗歌的题材是吟松,但写作目的是赠从弟,借赞松柏的精神达到劝勉从弟的目的,很自然会想到象征手法。情感是劝勉从弟要做松柏一样的人。

五、

1.本诗写了杨柳、春风等意象。主要表达了诗人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寻找意象,即是找出诗中出现的带有主观情感的事物。“杨柳”“春风”等都是意象,同时注意“水边”和“马”并非作者为抒发情感而描写的事物。这是一首送别诗,由“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可揣摩出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即主要表达了作者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2.拟人:作者将“春风”当作人来写,使得本是无情的春风,看上去也变得有情了,更好地表达了情感。 比喻:作者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更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地表达了情感。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题目要求分别从拟人和比喻的修辞角度赏析诗的最后两句。首先要找到体现这两种修辞手法的地方。春风“相惜”与“殷勤”,只有春风最爱惜柳条,虽然柳条已被折下,春风依旧在殷勤地吹拂着,就像有千万种的深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物比人,蕴含深情。此外,柳枝被折下来,离开了根本,犹如行人将别。所以行者借折柳自喻,而将送者比作春风。作者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生动而贴切,新颖而别致。

六、

1.B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词牌名的理解与把握能力。结合所学的几种词牌名,然后逐一对照,再确定该词为哪种词牌。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妻子)的相思之情。[或:因不得与亲人(妻子)相聚而生的愁苦之情。]

16 / 22

浙江专版中考语文第3篇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二古诗词鉴赏复习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n0mo22h7l6vudb8bhn079ew80o9bl00sbq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