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梁梅中学初一语文课课练 (约用时:30分钟)
课题:《国宝----大熊猫》命题: 马 清 华 做题: 审核: 班级: 姓名: 整洁: 得分:
一.基础知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嬉戏( )濒危( ) 浩hàn( ) 栖息( )孤僻( ) ....分娩( )yì日( ) 繁yǎn( ) 璀璨( )憨态可jū( ) ...2.诗文名句填空。
①破山寺后禅院环境幽静深远,正如常建诗中所写“ , 。”
②从岳阳楼上观洞庭湖,气象极为壮观,用杜甫诗句描述为“ , ”
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 ④ ,任尔东西南北风。 ⑤ ,报得三春晖。
3.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有两句有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①出于保护文化遗址的考虑,余杭良诸文化的大部分遗址区域均处于未发掘。②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大型基建工程施工,必须经文物部门批准,而有些基建单位却擅自动工,导致破坏性挖掘,这种状况令人担忧。③目前,余杭区的文物保护规划已经正在制定中,以后文物保护就有了更为有力的措施。 第 句,改为 第 句,改为 4.根据例句仿写。
例句:感激风雨,让我们了解睛天的可贵。
仿写:感激灾难, ;感激失去, ;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生活的过程。
二.认真阅读课文10-11自然段,思考并回答文后的问题。 1.读完文段,你能否顺利地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熊猫”学名的错误是怎么造成的?
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的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记者们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
②科学家为什么定名大熊猫为“猫熊”? 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③大熊猫为什么喜食翠竹?
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
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 2.“将错就错”一词是什么意思?对于大“熊猫”的学名为什么将错就错? 将错就错:事情既然做错了,索性顺着错误做下去。“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
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3.如果请你为大熊猫定名,你将作出怎样的决定?为什么?
三.拓展阅读
动物的奇特语言
人类的信息交流离不开语言。那么,动物有没有“语言”呢?常言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所谓动物的“语言”,一般是指同一种动物之间为了种群的生存和发展传递信息的动作、气味和声音。
动物的动作是一种常见的“语言”。例如,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会把尾巴撅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像摇动着白色的“信号”,在绿色丛林地带非常显眼,可以告诉自己的同类:跟我来,快逃跑。工蜂发现蜜源后,会通过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把蜜源的距离和方向告诉自己的同伴。
气味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昆虫体表的腺体能分泌信息激素,这是一类挥发性的有独特气味的化学物质。在昆虫释放的信息激素中,最普遍、最灵敏、最专一的,是吸引异性的“性引诱素”。例如,一种雌蛾在交配产卵前,能分泌只有0.1微克的“性引诱素”,但雄蛾依靠头部的触觉,甚至在1公里外都能收到这种信号,几乎只要一个气味分子作用于雄蛾的触角,就足以引诱雄蛾与雌蛾“约会”。蚁、蜂、蚜虫等受到伤害或惊扰时,会放出一种“警戒素”,以告诉同类赶快逃避或奋起自卫。
高等脊椎动物也有气味“语言”。例如,人们在小狗身上抹上母猪的尿液,母猪凭着这种体味信号,会把小狗当作自己的孩子进行哺乳。雄羚羊求偶时,也要靠嗅觉来识别雌羚羊。
当然,动物的声音更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根据动物学家研究,猪有23种声音信号,狐狸有36种声音信号,而阿拉伯狒狒发出的声音信号竟然不少于40种。在模拟声音能力方面,一种叫库科尼亚的鹦鹉会“说”上百个单词和几十句话。
(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作者 李小合)
(1)动物的“语言”除了有“报警”、“避敌”等作用外,还有哪些作用?各用两个字回答。
觅食、求偶、识别、自卫。 (2)文中画线句举出的两个数据,有什么作用?
说明了雄蛾触角的灵敏。 (3)下列哪些现象是通过动物的“语言”起作用的?哪些不是?逐一简述理由。①夜晚,在旷野上点一盏灯或燃烧一堆篝火,会引来无数的昆虫。②蜜蜂只有在受到侵害时才会蜇人;而人只要挨了一只蜜蜂的蜇,便很快会遭到群蜂的围攻。③《射雕英雄传》中欧阳锋将一条灌了蛇毒的鲨鱼砍死后扔入海中,不一会儿,海面上便漂满了中毒而死的鲨鱼。
①不是。因为这是由动物的趋光性决定的,不是由同种动物之间传递信息的动作、气味、声音引来的。②是。因为这是由蜂蜇人后发出的警戒素招来的。③不是。因为这是由鲨鱼的血引来的,不是由鲨鱼的体味引来的。 (4)你利用动物间的“语言”,设计一个不用农药而能消灭害虫的有效办法。 不设统一答案。例:可以提炼昆虫的性引诱素,引来异性昆虫自投罗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