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专题之人物形象
一、要点梳理 (一)概述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二)人物形象特征分类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外貌、衣着、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命运变迁等。初中阶段常考的可概括为以下几类: 1.精神品质(思想) 2.性格 3.能力本事 4.兴趣爱好 5.外貌
1
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和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形容人物形象的词语
寡言少语、平凡、朴实、纯真、善良、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郁郁寡欢、洒脱、循规蹈矩、狡猾、豪放、泼辣、热心、胆小、老实、圆滑、暴躁、勇敢、从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敬业、诚实、执著、势利…… 二、方法点拨 (一)考查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文章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作用。 5.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形象的内在特点。 (二)解题技巧
1.通过肖像、动作、语言、心理和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要通过品析作家笔下的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
所谓细节,是指对人物形象的某些局部或微小变化所进行的细腻描写。在《背影》中,对父亲翻越站台的动作也是细节描写:“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2.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彰显人物性格。
侧面描写不仅能填补正面描写难以言说的空白,还能淋漓尽致的呈现描写对象的形象。比如,在《小镇女人》一文中,有这样的描写:
我离开小镇那年,女人已不再摆地摊了,而是买了一辆出租车。过两年,小镇有人来,问及那个女人。小镇人说:“她现在发达了,家里有两辆车子,一辆跑出租,一辆跑长途。”最近又听小镇人说,女人新盖了三层楼房。我问:“她还盘发吗?还穿旗袍吗?”小镇人就笑了,说:“如果不盘发,不穿旗袍,她就不是她了。真的呢,她还跟从前一样漂亮,一点没见老。”
这就是典型的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小镇人的介绍,交代小镇女人的结局,凸显小镇女人的形象。
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
情节本来就是人物行为和活动的过程,作家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如《雕花烟斗》第19题。 4.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思想。
这里说的环境,既是指自然环境,更多的是指社会环境。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
3
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人物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最终结局的外因。结合具体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人物形象的重要一环。
《前方遭遇塌方》第三段对环境恶劣,行路艰难的环境描写,为下文写(司机的沉稳果断,富有行车经验)做铺垫。 (三)人物形象分析误区
1.分析人物形象时,不从实际出发,过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质。 2.没有立足原文,无中生有,概括出原文没有的东西。 3.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分析评价人物。
三点剖析
考点:①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②结合描写概括人物思想性格。③结合人物理解作品主题、了解创作意图。④对人物及作品有自己的体验评价感悟。
重难点:结合文本理解和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易错点:不能准确理解并全面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题模精选
题模一:直接概括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