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5 16:42:1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一、等高线图判读主要口诀 口诀 含义 同线等同一条登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高 同图等同图幅等距一致。 距 密陡疏同一幅地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就越陡,反之就越缓。 缓 凸低为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脊 凸高为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谷 重叠为等高线重叠交汇处为陡崖、峭壁、落水洞、风蚀蘑菇、“女崖 王头”等地貌。 大小小相邻等高线间的地点海拔取值介于两等高线数值之间 大 大大小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大数小 或小于小数”读法。 肚大口水库库址一般选在河流峡谷、盆地或洼地“口袋形”、“肚小 大口小”处。 9 / 12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例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下图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8~9题。

8.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

A. 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 B. ②地坡度最陡

C. ③地分布有茶园 D. ④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

【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等高线,可判断该地为低山丘陵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所以①地附近河流流向应为从东北流向西南;根据“密陡疏缓”的口诀,②地附近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③地为丘陵区,靠近水源,且图示地区在30°N附近,适合茶园的分布;④地位于瀑布的上游,不是最佳观测点。

9.该地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A.450米 B.500米 C.550米 D.600米 【答案】A

【解析】根据两相邻等高线间点的海拔“大于小数、小于大数”的取值口诀,图中较大居民点位于等高线100米和200米之间,海拔高度为100~200米;图中较小居民点位于等高线200米和300米之间,海拔高度为200~300米;因此图中考察路线的最低点为较大居民点处,海拔高度为100~200米。最高点海拔高度为500~600米,根据计算得出高差范围是300~500米,且不能为300米和500米,所以选A。

【例2】读下图,完成5~7题。

5.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 米 B.55米 C.60米 D. 65米

10 / 12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答案】C

【解析】根据“同图等距”的口诀判定该图等高距为5米;结合“凸高为谷” 的口诀并依据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图中东北处为全图最高处,最高处海拔在80~85米之间,最低处海拔在图中东南处,最低处海拔在20~25米之间,所以最大高差无限接近65米,但不能是65米。

6.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①②③④四处中,根据“密陡疏缓”的口诀,③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大,河流流速最快。

7.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堤高13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堤的坝顶长度约

A.15m B.40m C.65m D.90m 【答案】B

【解析】图中有两处适合建水库,一处在30米等高线形成的口袋形地形处,但该处设计坝高达不到要求,应排除;另一处在50米等高线形成的口袋形地形处,此处建坝坝底海拔在40~45米,坝顶可为55米,坝高在10~15米,符合坝高设计要求。根据坝高并结合比例尺可知,坝顶长度约为50米的4/5,因此坝顶长度约为40米。

【例3】下图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读图回答8~10题。

11 / 12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8. R、Q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C )

A. 800米 B. 900米 C. 1 000米 D. 1 100米

【解析】根据“同图等距”的口诀判定该图等高距为100米;读图可知,图中R地的海拔高度在1 200米~1

300米之间,Q地的海拔高度在200米~300米之间,故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1 000米。

9. M、N、P、Q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是( A ) A. M、N B. M、P C. M、Q D. P、Q

【解析】M、N、P、Q四地中,N、P、Q是位于不同海拔等高线之间的点,根据两相邻等高线间点的海拔“大于小数、小于大数”的取值口诀,海拔不可能相等。故可排除D选项。M地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大数或小于小数”的法则读数,海拔可能位于300~400米或者500米~600米之间,可能和N点海拔相等,故选A。

10. 若在Q地建一小型度假村,应特别注意防治的自然灾害是 ( B ) A. 风沙 B. 洪涝 C. 滑坡 D. 寒冻

【解析】该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充沛,Q地位于陡坡之上,夏季连降暴雨时,有可能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

12 / 12

搜索更多关于: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的文档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n6u45xhhy0zn011oo6h6et871df8g01959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