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测试及答案
(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图为物质的分类关系,①与②是并列关系,③包括在②中,若②是纯净物,则③不可能是
A.一氧化碳 B.硫酸铜 C.空气 D.铜
2 . 在下列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或得出结论,完全正确的有( )
①浓氨水中出现红色,说明氨分子很小且在不断运动
②既能说明甲烷有可燃性,又能说明甲烷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 ③既能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能说明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④既能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⑤铁钉表面无明显现象,能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要有氧气和水.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3 . 有两组物质:①铝、氧化铜、澄清石灰水、硝酸银;②氧气、氯化亚铁、盐酸、硫酸铜.其中一组有一种物质能和另一组中所有物质反应,它是( ) A.硫酸铜
B.澄清石灰水
C.氯化亚铁
D.盐酸
4 . 现有Zn、Fe2O3、MgCl2、Cu(OH)2、稀H2SO4五种物质,在常温下两两相遇,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5 .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第 1 页 共 11 页
A.向等质量的氧化锌、氢氧化锌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B.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充分反应
C.将t2℃时溶质质量分数都为10%的a、b、c三种物质的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还都是10% D.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
6 . 重铬酸钾(K2Cr2O7)是一种盐,实验室可用K2Cr2O7测定酒精(C2H5OH)的含量,该方法常用于查酒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5 B.重铬酸根的离子符号为Cr2O72-
C.C2H5OH 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有机物 D.C2H5OH中C、H、O的元素质量比为2:6:1
7 . 今年世界水日主题是“借自然之力,护绿水青山。”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
B.水的沸点是 100 0C
D.油脂在水中乳化后形成溶液
8 . 以粗盐(含杂质Na2SO4、MgCl2、CaCl2、泥沙)为原料制备精盐,为除去Na2SO4、MgCl2、CaCl2并得到中性的食盐溶液,下列所加试剂和操作:①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②过滤,③加过量的NaOH溶液,④加适量的稀HCl,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能达到目的的顺序是( ) A.③⑤①②④
B.③⑤①④②
C.⑤③②①④
D.③①⑤②④
9 . 向一定质量的甲中连续加入乙至过量,此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之间关系,符合如图曲线表示的是( ) A B C D
甲 稀硫酸 稀盐酸 稀盐酸 硫酸铜溶液 乙 氢氧化钠溶液 碳酸钙粉末 锌粒 铁粉
第 2 页 共 11 页
A.A B.B C.C D.D
10 . 将铁粉装入纱袋制成“吸金球”,以“吸”出含有金盐的电镀废液中的金,变废为宝.“吸金”利用的原理是( )
A.铁粉具有吸附性
C.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金强
B.铁粉具有磁性 D.铁的导电性比金强
11 . 在Fe、H2SO4、NaOH、HCl四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的个数是( ) A.2
B.3
C.4
D.5
12 . 甲和乙分别是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可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倒流
B.乙实验只能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甲乙两实验中,都应先使试管、玻璃管均匀受热,再通入气体 D.甲乙两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13 . 盛有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有一层白色固体物质,要清除它,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A.用水直接清洗 C.用澄清石灰水洗
B.用洗洁精洗
D.用稀盐酸洗,再用水洗
14 . 已知硝酸是一种强氧化性酸,能把SO32-氧化成为SO42-,则下列实验方案能够确定某未知试液中存在SO42-的是( )
A.取少量试液,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B.取少量试液,加入足量稀硫酸,没有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C.取少量试液,加入足量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D.取少量试液,加入足量稀硝酸,没有明显现象,再滴加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15 . 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当材料的晶粒(或微粒)的大小处于纳米级时,其性质就会出现奇异的变化。如:各种块状金属显示一定的颜色(多数银白色,少数呈红色),但当其细化到纳米级时,都成了黑色。纳米ZnO能吸收雷达电磁波,可用作“隐形”飞机的涂料。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得到的铜粉是纳米铜
B.纳米氧化锌的化学性质类似于纳米氧化铁,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C.黑白照相底片上析出的黑色银颗粒处于(或小于)纳米级大小 D.“隐形”飞机就是人的肉眼看不到的无色透明的飞机
二、填空题
16 . 利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1)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和____。在该实验中,老师用摄像机拍摄了某同学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
第 3 页 共 11 页
A.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药品; B.先固定试管,后放置酒精灯; C.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后加热;
D.实验结束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2)为保证长时间的潜航,在潜水艇里要配备O2的发生装置,有以下几种制备O2的方法:①加热高锰酸钾 ②电解水 ③在常温下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你认为最适合在潜水艇里制O2的方法是以上哪一种?并请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
17 . “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科学迷宫,不知怎样走出来,因为迷宫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或水溶液),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
(1)请你帮助他走出迷宫(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依次连接起来表示他所走的路线)入口→_____→出口. (2)在能“吃掉”盐酸的化学反应中,属于酸和碱中和反应的有_____个,其中能“吃掉”盐酸的盐是_____. (3)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写出一个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8 . 当前,最引人注目的新型材料有_____材料、先进复合材料、_____材料、_____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_____材料等。
19 . 用化学用语表示:①一个氢分子________,②2个氮原子________,③3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④正4价的碳元素________,⑤两个钠离子________.
三、探究题
20 . 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验证)
(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证明有水生成。
(2)用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4 页 共 11 页
(3)小明提出质疑: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析出了氢氧化钙。同学们又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 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
(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_________________。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
为验证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 (实验验证)
(1)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棉花,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
(3)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
(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 “笔墨书香”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铜与稀硫酸在常温或短时间加热的条件下均不反应。那么,铜与浓硫酸能否发生反应呢?
(猜想与假设)猜想1:在常温下不能反应,在加热条件下也不能反应; 猜想2:在常温下不能反应,在加热条件下能反应。
(实验与现象)步骤1:将一小块铜片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浓硫酸,无明显现象; 步骤2:加热该试管,铜片上有气泡生成,并闻到刺激性气味; 步骤3:检验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步骤4:立即停止加热;
步骤5:将试管中的残液慢慢倒入少量水中,溶液呈蓝色。 (1)(结论与解释)Ⅰ:上述两个猜想中,猜想_____是正确的; Ⅱ:经检验产生的气体是SO2,立即停止加热是为了避免产生更多的SO2; (反思与评价)
第 5 页 共 11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