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上课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10:20:3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起义,一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响应。陈胜又分析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制定了借深得人心的扶苏、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发动起义的斗争策略。陈胜坚信,这样做一定会得到“宜多应者”的效果。然后为起义作舆论准备,他们运用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方法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使人们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结果在士卒中很快得到反应。陈胜的做法虽然是借助鬼神迷信来争取群众,但作为一种策略,充分显示了陈胜、吴广的斗争才智。

11、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课文记叙方法上的特点。

本段仍以人物对话为主,间以叙事。陈胜和吴广商议大计,分析天下形势,制定斗争策略等,都以他们对话的形式向读者表达,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情,对他们的性格理解得更透彻。

三、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内涵,布置作业: 1、文言文的基础知识:

(1)通假字(2)一词多义(3)古今异义(4)词形活用(5)虚词(6)句式(7)翻译

2、 翻译六字法:

(1)“留”:保留照译(地名、人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 (2)“删”:删掉不译(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表敬副词、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便义复词中陪衬的词应删去)

(3)“调”: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等)按现代汉语语序调整。

(4)“补”:省略句、代词所指的内容、词形活用相应的部分,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 (5)“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单音词换成双音词等) (6)“选”: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时就要用选。

3、 10个虚词:之、于、者、为、而、以、乃、其、夫、然 4、 句式: (1)判断句:

A、??者,??也 B、??者,?? C、??,??也 D、??者也

(2)被动句: A、“为”字句 B、“于”字句 C、“见”字句 D、“为??所??”式 E、“见??于??”式

(3)倒装句:

A、主谓倒装 B、宾语前置 C、介宾前置 D定语后置 E、介词结构后置 3、 熟读第二段,归纳本段的文言文基础知识

第三课时 分析第三段 、总结文言知识

一、课前口头小测:(5m’)

★陈胜吴广是分析形势,审时度势的决定发动起义,并为起义作了充分的准备。

5

起义怎样发动起义?结果如何?学习第三段★ 二、整体感知课文第二段,思考:(30m’)

注意:解答问题的同时,学生宜先找到原句――解释原句――归纳答案。在此过程中,启发学生弄懂字词句的含义 (一)听读第三段录音

(二)齐读课文第三段,疏解字词的读音 字 忿恚 宁 蕲 酂 谯 乘 音 fan/huì nìng qí cu? qiáo shang 意义 愤怒/恼怒 难道 地名 地名 地名 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字 笞 诈称 徇 柘 社稷 铚 音 chī zhà xùn zha jì zhì 意义 用鞭打 假称 攻占土地 地名 国家 地名 (三)细读体味

1、 陈胜发动起义的经过是怎样?简述起义的具体步骤?

明确:杀死将蔚(第1-5句)―—为坛而盟(第6-12句)―—胜利进军(第13-20句)-自号张楚(第21-24句)―――充分表现了陈胜的勇敢机智 陈胜、吴广发动起义通过三个步骤:“并杀两尉”揭开了起义的序幕,接着发动群众参加起义,然后建立领导系统。“并杀两尉”选择了“将尉醉”的适宜时机,又设下激尉要杀吴广的圈套,使众人认为杀之有理。这又表现了起义领袖的机智。

杀尉后陈胜当即号召群众起义,他先晓以利害,指出如不起义,只有死路一条。再提出“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激励众人立下雄心壮志,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尤其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封建统治阶级提出了有力的挑战,道出了千百万贫苦农民的心声,显示了对起义胜利的坚定信心和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这些话,说得慷慨激昂,激动人心,果然得到众人的热烈拥护和响应,接着提出策略口号,并“为坛而谋”,一支团结战斗的农民起义军宣告组成。 2、 起义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明确:(1)起义队伍形成浩大的声势并建立政权。第23、24句 (2)原因一:领袖胸怀大志,敢于反抗、谋划正确、策略得当

原因二:秦施暴政,管逼民反,民众的热烈响应

起义发动后,起义军斗争矛头直指秦政权,攻城略地,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在战斗中起义,队伍迅速扩大,很快建立了农民政权——张楚。

究其原因,除起义领袖敢于反抗,胸怀大志,正确谋划,策略得当外,还有九百徒后的热烈响应,勇敢战斗。

然而最根本的原因是秦的暴政逼得人民不得不反。“天下苦秦久矣”,深刻揭示了秦王朝对贫苦人民的压迫剥削程度之深,致使怨声载道,人心思变,使农民起义有着坚实的基础。三老、豪杰的话“伐无道,诛暴秦”就点明了起义的性质,也是

6

历史的必然,所以农民起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故而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后,很快就形成了浩大的声势,不久农民政权也建立起来了。

3、 陈胜吴广在起义时对众人提出了一个很有号召力的口号是什么?这句话勇于打

破封建尊卑观念,善于激发众人反抗的决心。 明确:第8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 将蔚是怎样侮辱吴广的?吴广自取其辱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1)语言激怒:第2、3句

(2)激怒将蔚,使他侮辱自己,从而激起士卒的愤怒。

5、学生齐读课文后,讨论这段文字在材料安排和记叙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材料安排上的特点是详略结合。

详写起义的发动经过,对陈胜、吴广“并杀两尉”、发动群众等都详细描写,

并把叙事和对话结合起来,让起义领袖的机智勇敢,强烈的反抗精神得以充分的体现。

而对起义后的浩大声势及建立农民政权则略写,省去了战斗情况和筹建政

权的描写,因为从上文看来这已是情理中的事。

记叙方法上的特点是,以侧面描写表现陈胜、吴广的功绩。借三老、豪杰的嘴,赞颂农民起义的功业,以诸郡县杀秦朝酷吏响应陈胜,表现农民起义得到全国各地的拥护。

三、概括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

课文记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这次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王朝的政权,揭示了官逼民反的道理;表现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善于斗争、要为国家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大志以及历史功绩。

★课文在记叙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作为起义领袖的陈胜的性格是通过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呢?本课时我们先来讨论这一问题。★

四、讨论课文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明确:(1)课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陈胜。

(2)从课文内容看,陈胜表达志向、谋划起义、发动起义等都是透过他的语言来表现的。可见本文主要是通过语言,尤其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的。纵观全文,陈胜参与对话的共有三次:

第1段中,陈胜同其他佣耕者的对话,表现了陈胜的远大志向和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反抗精神。

第2段中,陈胜同吴广的对话,反映了他们善于斗争的智慧和才能;表现了他们组织起义的谋略才智。他们对当前形势的正确分析、起义策略的确定、怎样制造舆论等都是通过对话表达出来的。

第3段中,陈胜同士卒的对话,表现出陈胜反抗阶级压迫的英雄气概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充满英雄气概的起义领袖形象。可见本文就是通过人物对话把陈胜等人的性格极为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7

(3)课文中有关陈胜参与对话的内容,找出最能表现他性格的语言,并加以适当的评论。最能表现陈胜性格的语言有

明确:①苟富贵,无相忘”:表达了陈胜极想摆脱贫困,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反映了陈胜具有“有相同车,有难同当”的朴素阶级感情,说明陈胜虽然出身低贱,但胸怀大志,不寻常人。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以“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以“鸿鹄”比喻有远大理想的人。通过比喻,表现陈胜年轻时就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也反映了他对同伴目光短浅的惋惜,说明了陈胜面对秦王朝的暴政,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决心不受命运的摆布,为建立自己理想中的国家而举行起义,表现了他勇于反抗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也是他“鸿鹄之志”的具体表现。

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充分体现陈胜有清醒的头脑、宽广的胸襟,他毅然选择救国救民举行起义,表现一代农民领袖朴素的爱国情怀和置生死于不顾而为天下的可贵品质。

④“壮志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彻底否定了封建统治阶级欺骗劳动人民的所谓天生贵种、等卑有序、贵贱有别的谎言,砸碎了长期禁锢劳动人民头脑的封建精神枷锁,是鼓舞人心的战斗口号,表现了陈胜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精神。由此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对封建统治强烈不满,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有志气,有抱负的农民起义的领袖。

第四课时 总结文言知识

一、文学常识。

1 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A 《陈涉世家》一文的作者司马迁,东汉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 B 《陈涉世家》一文选自《三国志》。

C 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地方,以陈胜、吴广为首的900人举行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D 《陈涉世家》一文是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的。 答( D ) 2 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A 《陈涉世家》一文中的人主要人物是陈胜。

B 陈胜年轻时就有远大的抱负。他所说的“鸿鹄之志”,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来看,就是要反抗秦王朝的暴虐统治,摆脱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

C 《陈涉世家》一文深刻地揭示了农民运动的实质,就是反抗资产阶级的压迫。 D 《陈涉世家》一文充分表现了陈胜的组织领导才干。 答( C )

二、选出对下列三句话分析正确的一项。

1 苟富贵无相忘。( B )

A 此句反映了陈胜有追求高官厚禄的远大志向和与同伙生死与共的感情。 B 此句反映了陈胜有远大的志向和与同伴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朴素感情。

8

搜索更多关于: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上课用 的文档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上课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naib8z16v3qhtz4wkac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