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培训考试卷
考场序号: 总分:
考试人姓名: 所在单位: 联系电话:
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分,每小题1.5分)
(B)1.一个人的心理现象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A性格 B心理过程 C情绪情感 D需要
(C)2.心理学家所说的“心理断乳期”指的是_____________。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C)3.从发展的角度看,心理健康的实质是一种_____________的状态。 A从来没有异常心理表现 B稳定于某一健康常模值
C处于动态平衡 D处于动荡变化 (B)4.人的身心发展具有______________。
A系统性 B能动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 (C)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______________。
A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B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C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D帮助学生客服心理障碍 (C)6.下列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心理健康不包括道德伦理标准。
B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有紧密的联系,身体健康的人一定心理健康。 C是否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准。 D心理健康是绝对的,可以由心理量表测验得出。 (D)7.有关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叙述中:
A越幸福,则主观幸福感就越强 B随着年龄增大,主观幸福感就越强 C越富有,则主观幸福感就越强 D心理越健康,则主观幸福感就越强 (A)8.心理学意义上的压力感念是指在现实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中,
___________的刺激。
A随时可能遭遇到 B偶尔才能遭遇到 C对人民有重要影响 D给人们带来身心伤害 (A)9.心理辅导过程的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
A倾听 B影响 C观察 D非言语关注 (B)10.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的第一步是___________
A建立辅导关系 B开始阶段 C指示与帮助阶段 D巩固与结束阶段 (B)11. 下列有关心理辅导的描述,判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
A辅导是一种双边互动的人际关系
B辅导主要通过规范与说,将价值观传授给学生 C辅导是一个讨论和同理的过程 D辅导是一种理念,态度和精神
(B)12. 下列选项属于发展性辅导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
A导对象是在适应方面发生困难的正常人
B导学生在一个更新的层面上认识自我,开发自我能 C强调教育的原则
D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正常需要与其现实状况之间的矛后冲突 (D)13.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工作角色不应当是_____________。
A参角色 B朋友角色 C顾问角色 D教育者角色
(B)14.学校心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性不包括___________
A基本目标和任务一致 B职能互衔接
C工作方法一致 D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相融合
(A)1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最根本的道德要求是_____________。
A热爱当事人 B热爱心理辅导工作 C遵守心理导道德规范 D不谋私利
(C)16.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尊重意味着_____________。
A接纳求助者的优点,长处,排斥其消极、有缺陷的方面
B咨询员与求助者因为知识与经验不同,处事方式也可以不同 C即使求助者的某些言行有些失礼,咨询员也应始终以礼相待 D求助者所说、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咨询员不能有不同的意见 (C)17.促进心理健康可以从_____________三个基本途径着手。
A个人方面、集体方面、社会方面 B认知方面、情感方面、行为方面 C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方面 D遗传方面、教育方面、认知方面
(D)18.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指导者(心理教师)的作用是___________。
A担任教育和引导讨论的角色 B鼓励参与者交流体验,促进相互作用 C使团体成员将注意力集中在任务上 D将注意力集中在不同的个体和问题上,协助成员此帮助 (B)19.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理性情绪疗法基于“ABC”理论,其中B是指________。
A存在的一个事实 B个人对事件的看法和信念 C个人的情绪反应 D个人的行为反应
(D)20.下列哪个选项是行为转变法的基本原理? ___________
A人的行为习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同样也可以通过学习改变或消除 B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焦虑情绪
C通过改变来访者对自己、对他人或对事物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所呈现出的心理问题
D人是有理性的,在适合的环境下,会努力朝向潜能充分发展的方向前进
二、案例分析(共15分)
小明爱淘气,经常在课上做小动作。一天,他又在课上说话、做鬼脸,被班主任老师发现了。老师生气地对小明说:“你的课不要上了,回家把家长找来,什么时候你爸爸来了,你再来上课。”小明不敢回家,只好在教室外面站着,校长获知此事后把小明送回教室,并对小明的班主任提出了批评。
请分析:你认为校长批评的对吗?班主任应该怎样做才对呢?
解答:对。学校是少年儿童受教育的地方,为了保护中小学学生的受教育权
利,法律还专门规定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能随便开除学生。教育和帮助有缺点的学生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学校、老师应当对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改正错误、健康成长。这位班主任应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班主任之后应该加强教育理论与法规学习,提高自身素养以及应变教育突发事件的能力,妥善处理教育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当然,学校也要加强对教师的业务能力培训,尤其是对近几年社会上、校园里发生的各类教育矛盾的学习与警示。
尽管班主任处理不妥,但小明也应当认识到自己仅违反了学校纪律,而且在课堂上随便说话,也影响了别的同学听,实际上侵犯了其他同学受教育的权利。因此,本次事件应该不是把学生推出教室,而是继续让他留在教室学习,课后再进行教育,如果收效甚微,那么可以与学校德育处对接,与家长再沟通,这样能更稳妥的处理本次事件。
三、教案设计(共20分)
以你所任教年级的学生为对象,设计一堂主题为“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心理导活动课教案。
要求:A自拟活动课主题:B确定执教年级:C活动目的:D写明课前准备内容:E活动步骤F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
解答:
A活动主题:做最好的自己 B执教年级:五年级 C活动目的: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怎样成为最好的自己。 能力目标:
2、能够找出自己的优缺点,准确、客观地评价自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认识到要扬长避短,改正缺点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4、主动改掉自己的不足。
D课前准备:白纸、彩笔、故事:《骆驼和羊》 E活动步骤:
一、热身与导入活动
1、暖身活动:活动“我的手”
2、教师提问:从刚才的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3、教师小结:
二、小故事中的大道理:“骆驼和羊”的启示 1、听故事“骆驼和羊”,使学生理解“万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讨论:从“骆驼和羊”的故事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呢?你联想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 三、展示活动:“我的优点树”
1、请同学用彩色笔画“我的优点树”,不同的优点可选用不同颜色果实来表示。
2、全班展示“我的优点树”。教师引导学生善于接纳和欣赏不同的作品。 3、教师小结:
四、自我探索:做最好的自己 1、学生盘点自己的不足 2、做最好的自己
(1)引导学生为了做最好的自己,现在就来制订一份改进承诺书吧。 (2)学生分小组讨论,确定改进建议和措施,然后写下自己的改进承诺书。 3、教师小结: 五、结束活动:“我相信,我可以” 1、在卡片上用“虽然我,但是我。”造句。教师总结:我们要珍惜并表现自己的优点,设法改进自己的缺点,无法改变的缺点就坦然接受,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2、集体朗读《快乐儿歌》 F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 1、学生的语言表达不清楚。
2、学生会不好意思站起来说出自己的优缺点。
四、论述题(共35分)
1.请阐述心理辅导活动课与思想品德课的区别?(本题15分) 解答:
1 、课程功能不同。 2 、课程内容不同。
3 、思品课更强调认知成分一些,心理辅导课更强调体验成分。
4 、思品课更注重主流社会的价值标准,思品课教师不能保持价值中立,思
品课不能有错话。 5 、思品课也在学心理辅导课的技巧,但心理辅导课的技巧性要求更高一些(更注重倾听、尊重、同感等辅导技巧)。 6 、思品课允许有更多的灌输色彩,课程性质决定了学生可能掩盖内心的真
实想法,可能缺少安全感。 7 、思品课是按教学规律来推进课堂流程的,心理辅导课是按团体动力学的
规律来推进活动流程的。
2.考试焦虑有何特点?请结合个人经验及理论知识阐述如何帮助学生消除考试焦虑?(本题20分)
解答:
(1) 在考试前夕普遍有一种提心吊胆的感觉
(2) 有一定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呼吸加促等 (3) 当事者一般都会有考试失败的经历。 (4) 当事者受到考试的压力比较大。 辅导方法: (1) 认知辅导
(2) 松驰训练 ( 或放松训练 ) (3) 自我暗示 (4) 劳逸结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