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6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讲义、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4:32:1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解题模板: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和措施

关于收入分配领域里的公平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必须正确看待我国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不公现象,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和社会和谐。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也是高考主观题考查的重点。 常见设问角度:

(1)为什么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2)怎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常用答题术语: (1)原因

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②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④实现社会公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措施

①从根本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制度保证。③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⑥政府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典例2 (2014·海南高考)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下表是2013年部分地区对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情况:

地区 北京 上海 成都 这一举措的主要意义在于( )

A.贯彻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B.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维护劳动者权益 C.发挥再分配机制的调节作用,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D.实现居民收入的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促进社会和谐 答案 B

解析 该题考查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本题材料中并未反映出按劳分配的原则,故A项不合题意;本题材料中“部分地区对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属于国民收入

调整前 1 260元 1 280元 1 050元 调整后 1 400元 1 450元 1 200元 调整幅度 11.1% 13.7% 14.3% 5

的初次分配,而不是再分配,故B符合题意,C与题意不符;本题材料仅涉及的是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故D没有体现,故答案应选B。

典例3 (2013·重庆高考)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注:1.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绘制; 2.居民收入分配份额为劳动报酬占国民总收入比重。

(1)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体现了国民总收入在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根据上图,概括1996~2010年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份额的整体变动趋势。

(2)从2010年到2020年,若在国民总收入实现倍增的同时,居民收入所占份额从45%逐步增加到65%,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应______(小于、等于或大于)国民总收入年均增长率。 (3)如何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答案 (1)示例一:

整体来看,居民收入分配份额呈下降趋势。 示例二:

1996~2007年,居民收入分配份额呈下降趋势;2007年后,居民收入分配份额有所增长和波动,但仍低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平。 (2)大于

(3)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解析 回答第(1)问,要注意把握“整体变动趋势”这一要求,反对支离破碎地分段描述而不能把握整体的变动趋势。第(2)问,若居民收入所占份额保持不变的话,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等于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但要使居民收入所占份额由45%增加到65%的话,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应大于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回答第(3)问,要求能够熟记教材中初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

命题点2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解题指导:正确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

(1)无论按劳分配还是按生产要素分配,都既体现了效率又体现了公平原则。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其个人收入均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体现了效率原则;同时按劳分配中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生产要素投入的机会均等、规则平等则是公平原则的体现。

(2)分配公平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而是要求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6

(3)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关系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税收进行调节和规范,不直接干预。

②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对收入要素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主要通过税收、财政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进行。

③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这样才能促进国民收入合理分配,最终既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又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典例4 (2011·江苏高考)右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 )

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A.①② 答案 D

解析 在X1之前,收入差距拉大,效率提高;X1之后,收入差距拉大,效率降低。因此,②④正确;①说法错误;③片面夸大了收入差距的作用。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某国有银行,派遣工和正式工混班上班,但派遣工的月工资是2 000元,正式工的月工资却是6 800多元。这样的劳务派遣人员在我国总数已经达到6 000多万人。派遣工与正式工的工资差异是( )

①劳动力配置市场化的结果,有利于促进劳动者就业 ②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影响了社会的公平 ③背离了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 ④违背了“以人为本”和“效率至上”的理念 A.①② 答案 D

4.我国养老金“双轨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导致了养老金差距悬殊。目前,国家正在抓紧研究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逐步取消“双轨制”,最终实行“并轨”。可见,实现社会公平必须( )

A.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B.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C.不断健全社会保障等再分配调节机制 D.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答案 C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7

易错点1 公有制范围内只有按劳分配

提醒 在公有制范围内,存在着按劳分配和非按劳分配两种方式。公有制下非按劳分配方式有: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如: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所得收入。

矫正训练1 李某在一家国有控股企业工作,月薪2 500元。2015年3月,他卖给本企业一项技术专利20万元,其中以10万元购买了本企业的股票。同年5月他获得了2万元的股息。并按规定缴纳了个人所得税。李某的收入方式有( )

①按劳分配 ②按劳动要素分配 ③按技术要素分配 ④按资本要素分配 A.①② 答案 C

解析 李某在国有控股企业工作所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他卖给本企业一项技术专利所获得的20万元收入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他获得的2万元的股息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 易错点2 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收入,非劳动收入就是剥削收入

提醒 劳动收入包括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所以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非劳动收入有合法收入和非法收入,国家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矫正训练2 甲在国有企业工作,年薪4万元;甲利用空闲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1万元;甲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甲出租住房,年收入1万元。甲一年的劳动收入为( ) A.4万元 B.5万元 C.6万元 D.7万元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收入的知识,易错选A。劳动收入是指各类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的各种报酬。这样就不包括甲购买股票获得的红利1万元和出租住房的收入1万元。甲在国有企业上班,年薪4万元这是劳动收入,在民营企业兼职获得的1万元是按劳动要素分配,也是劳动收入,总共5万元。 易错点3 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理解不清

提醒 初次分配是指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内部的分配,本着谁参与生产谁分配的原则,初次分配形成三部分收入,即个人、国家和企业的收入;再分配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支出的形式实现,主要是平衡收入分配差距,向非物质生产部门支出,如国家机关人员的工资等。

矫正训练3 从1994年至今,山东省已12次调整最低工资标准。2014年3月山东省再次调整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分三档,分别调整为1 500元、1 350元、1 200元,分别提高了120元、130元、120元,平均增长比例为10%,最高档在全国处于第5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 ) A.获得劳动权益的基础 B.再分配更注重效率的体现 C.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D.初次分配重视公平的措施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

2016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讲义、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ncqj5c3nl8xzkp047jj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