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复习提纲 1.心理学的概念
①心理学是阐释心灵的学问。 ②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③心理学是研究人脑对外界信息的整合诸形式及其内隐、外显行为反应的一门学科。 ④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⑤心理学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⑥心理学就是理解别人、帮助别人、陶冶自己。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心理现象
每个人都有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人类最普遍、最熟悉的,也是最复杂、最深奥的现象。
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一) 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其中思维是核心。 情感过程:是人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如喜、怒、哀、惧等。 意志过程:是人在活动中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三者的关系:认识、情感和意志都有其自身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但是,它们不是彼此独立的过程。情感和意志过程中含有认识的成分,认识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情感与意志过程的基础;情感与意志又对认识过程发生影响,情感是动力,意志是调节作用,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中的不同方面。认识、情感、意志过程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部分,被统称为心理过程。 (二) 个性心理:
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称为个性。个性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①个性倾向性(心理动力):指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以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
②心理特征:一个人在认知、情绪与意志活动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包括能力和人格。
①心理过程和个性过程是不可分割的。心理过程是个性心理形成的基础,而个性心理一旦形成又直接影响着心理过程。
②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共同构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③心理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科学。 3.心理学的几个代表性流派: ①构造心理学: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主张用内省法,来分析意识的内容和结构。强调意识的组织元素。从内容过程和原因三个方面进行的。 ②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主张心理学要抛弃意识,直接去研究行为。
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S-R)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并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行为。
评价:以客观的,可以验证的实验方法对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由于排斥内省法以及对人的意识经验的研究,使心理学研究的内涵窄化,阻碍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③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魏特海墨,克勒,科夫卡。 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在知觉,学习,思维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例如对知觉中的相似率,接近率,对比率和学习中的顿悟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并在心理治疗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④机能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杜威,詹姆士。
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整体,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机能主义的观点说明了人的心理机能的重要用途,从而大大推动了心理学面向实际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⑤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人的心理包含二个主要部分 ——意识和无意识。 人的心理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三者平衡发展,则是一个健全的人格。
精神分析是一种治疗精神病的技术,用它在临床中寻找患者异常行为产生的根源,是精神病诊治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影响人类文化和心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在心理学方面的影响是使心理学从片面的某些心理现象的探讨,转而趋向内部的,个人整体方面的研究。随着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及其临床实践,心理学越来越重视在人格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对其的影响。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⑴观察法(自然观察法) ——找规律
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作出洋尽记录,进行分析处理,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方法。
特点:直接观察当时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对某种情境中的有关条件不加控制和改变。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优点:
①能收到第一手资料。 ②被观察者的表现自然、真实。 ③使用方便。 缺陷:
①观察的结果难以进行检验和证实和精确的分析。
②观察时可能出现不需要研究的对象,而要研究的现象却没有出现。 ③观察结果易受观察者的兴趣、愿望、知识经验和观察技能的影响。 ⑵调查法——分析了解个体或群体的心理活动 ①谈话法
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和计划直接询问研究对象的看法、态度,或让他们做一个简单的演示,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做,以了解他们的想法,从而分析心理的特点。 ②问卷法
根据研究目的,以书面形式将要收集的材料列成明确的问题,让被试回答。 ③测验法
用编制好的心理测验作为工具测量被试的某一种行为,然后将测得的数值与心理测验提供的平均水平比较,可看出被试的个别差异。 如测智力和个性特征,人格、气质等。 ④产品分析法
从被试的作业、日记、考卷或艺术品等中分析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兴趣、能力、性格等。典型的是投射测验。“房、树、人”测验。 ⑶个案法——找原因
⑷实验法(自变量、因变量)——找因果关系
研究目的,事先拟订周密的设计,把与研究无关的因素控制起来,让被研究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引发出某种行为,从而研究一定条件与某种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如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
第二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