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教育部认定(201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19:47:2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接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4.5∶2.7=10∶6。课件显示:“10∶6”和“4.5∶2.7”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起来。

(2)前面的两个比能用等号连接起来吗?为什么? 教师将课件后面的两个比隐去。 学生:不能,比值不相等。

教师小结: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 教师板书:比例。 【新课讲授】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生:比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

师:那好,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吧,到底什么是比例呢?根据下面的问题自学例1。 ①找出每面红旗长与宽的比。 ②求出每个比的比值。 ③哪几个比的比值相等?

2.学生自学完以后,教师逐个问题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在黑板上:2.4∶1.6=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板书:2.4∶1.6=60∶40,也可以写成

33;60∶40=。222.460?。 1.640师: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做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比值相等

教师: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教师用课件显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3.找比例。

师: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过程要求:

学生猜想另外两面国旗长、宽的比值。 求出国旗长、宽的比值,并组成比例。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2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比”和“比例”这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吗?学生各抒己见,之

后师生共同归纳。

【课后作业】

1.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1、2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2课时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材第4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提高学生观察、计算、发现、验证和总结的能力。

3.在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探索数学问题的乐趣。 【重点难点】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组成比例。

【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新课讲授】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41页第1行、第2行的内容。 教师板书:2.4∶1.6=60∶40

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教师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组织学生观察组成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并探究它们的关系。

学生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说: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

×60=96,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验证其他的比例有没有这个规律,举例说明,检验发现。如:是

43∶0.5=1.2∶,两个外项的积5443×=0.6,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5439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如:=,3×15=5×9。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

515所得的积相等。

教师:这个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教师补充: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齐读两遍。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4.教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有几种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两种方法: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两个比的两个外项之积是否等于两个比的内项之积。

【课堂作业】

教材第41页“做一做”。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一说,全班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1.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5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3课时 解比例

【教学内容】

解比例。(教材第42页例2、例3及练习八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过程中使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重点难点】

1.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2.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带未知数的比例改写成方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汇报。

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就是解比例。 板书课题:解比例。 【新课讲授】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第1、2行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叫做解比例?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并说出: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呢?学生很容易想到比例的基本性质。 2.教学例2。

小结:从刚才的解比例过程中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项x。

3.教学例3。 解比例:

2.46? 1.5x过程要求:学生独立练习,求出未知项。 4.总结解比例的方法。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43~44页第6、7、8、9、10、11、12、13题。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育部认定(201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ng985qrmw4x67i2punc_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