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窗台上和写字台周围书刊堆得过高了,就反省自己是不是读书的时间减少了。于是拼上几个晚上,把功课补齐。
当然,还有一部大书,每个人都需要终生不懈地精读粗读苦读喜读,它就是社会这部活书。读它不能代替读印刷的书;同样,读印刷的书也不能代替读它。
13.本文主要谈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14.作者说:“这种价值的评定是没有什么统一的惟一的标准的。”句中加粗词语是否重复?为什么?
15.仿句练习。把文中第六段画线句子改成一组排比句。
有书为伴,孤独也是一种享受,深刻而丰富。 有书为伴,闲暇________,________。 有书为伴,幽静________,________。 有书为伴,嘈杂________,________。
16.面对书的侵略和征服,“我”为什么还能舒舒服服、自得其乐地接受?
17.文章引用培根的话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18.作者把书分了哪几类?他分别采取什么方法去征服它们?
19.你是如何看待“社会这部活书”与“印刷的书”的关系的?
三、拓展延伸
5
20. 名著填空。
(1)简·爱在( )做了家庭教师。
(2)简·爱是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方式是( ),工作是做( )的?
(3)简·爱因婚事受阻而离开了自己所爱的人远走他乡,你能说说是什么阻碍了他们的婚姻吗?
6
第十五课 短文两篇
1.xiá jié zhì chán jiè kōu 筹 藻 滥 嚼 疵 豁
2.(1)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2)比喻故意挑毛病,找缺点。(3)指读书只局限于文字的推求。(4)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5)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3. A
4. D(解析:A 项在“民族”后面加上“是否”;B 项将“水平”改为“能力”;C 项将“使” 字删掉。)
5.(1)比喻(2)排比 (3)对偶 (4)比喻
6.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7.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9.此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同意。因为读书的目的就在于领会书中的真意,形成人生的感悟。”
10.先由列宁对普列汉诺夫的批评引出自己的观点,接着举三国诸葛亮观其大略的读书方法为例证
明这一观点,最后又补充说明“活读”并不是不认真读,而是着眼于全局。
11.此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赞同‘博览’,因为只有博,才能见多识广,才能知
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12.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体会略。
13.谈了什么是书的征服和如何征服书两个方面的内容。
14.不重复。“统一”是指人人都相同,“惟一”是只此一个,用在这里是强调对于书的价值的评
定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要求。
15.只要句式基本相同,语意通顺,用词基本准确即可。如:“闲暇也将变得充实,丰富而卓越;
幽静也将变得绚丽,烂漫而多彩;嘈杂也将变得甜美,宁静而和谐。”
16.书虽然征服“我”的时间和空间,但它同时也征服的“我”的大脑,使“我”可以保持记忆,
激发思想,传播知识,交流信息,表达灵感,完善自我……书是最聪明最可靠的老师和朋友,所以“我”乐于接受这种征服。
17.说明一个人如果只是被书征服,而不能征服书的话,那他将失去自己的思想,而永远遭受别人
思想的奴役。
7
18.书分三类:没有价值的书,可把它扔掉;能满足精神需要、激发才智、完善自己的书,需要认
真阅读、仔细品味;可供消遣、娱乐的书,可在沉闷无聊的旅途上、在紧张疲劳之后、在工作之余、在睡不着觉的时候去读,不必占用正规时间。
19.印刷的书来源于社会这部活书,但它并不能反映社会生活的全部,社会生活这部活书虽然博大
精深,但它不如印刷的书精要,这两种书是互相补充的关系,不能互相代替,都需要我们用心去阅读。
20.(1)桑菲尔德庄园 (2)登广告;家庭教师 就是一直被囚禁在庄园一间阁楼里的疯女人。
3)因为在婚礼上被人指控罗切斯特早有妻室,
8
(
相关推荐: